别名:斑蟊、斑猫、龙尾、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斑毛、班蝥、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 采收加工:在5-10月均可捕捉,以6-8月最盛,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易飞起时捕捉,捕捉时应戴手套和口罩,以免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炎症。日出后可用纱兜捕捉。将捕到的斑蝥用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或采用米炒法。 药用部位:全体 产地:全国 科:芫菁科 原植物:南方大斑蝥(大橫紋芫菁)或黄黑小斑蝥(橫紋芫菁) 植物情况:喜群集栖息和取食。复变态,幼虫共6龄,成虫4-5月开始为害植物的顺、芽及花等器官,7-8月最烈,多损伤大豆、花生、茄子及棉花等。 南方大斑蝥,体长15-30mm。全体被黑毛。头圆三角形,具粗密刺点。复眼大,略呈肾形。触角1对。前胸长稍大于宽。鞘翅端部宽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黄色部分 刻点甚粗。





黄黑小斑蝥,外形与上种相似,体小,长10-15mm。生态与分布同上种。 




斑蝥药材性状: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腊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黟以,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斑蝥俗称西班牙苍蝇有很强的肾毒性,属剧毒物品,能分泌被称为斑蝥素的液体,用来防御敌害。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使用这种液体作为春药的记载。 斑蝥药性: 【本经原文】味辛寒,有毒。治寒热,鬼疰,虫毒,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生川谷。一名龙尾。 【产地】处处有之,大豆叶上甲虫也,有黄斑文。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主治】斑蟊主瘰疬虫毒,治血积,蚀死肌,破石癃,堕妊娠死胎,敷鼠瘘恶疮。 【别录】血积,伤人肌,治疥癣,堕胎。 【甄权】治瘰疬,通利水道。 【日华】疗淋疾,傅恶疮,瘘烂。 【用量】普通二分至三分。 【禁忌】有毒,用时去翅足,同糯米炒熟,或麸炒过,醋煮用,亦有用米取气不取质者,生用则吐泻,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曾青甘草豆花,惟性猛毒,力能烂肉堕胎,体虚者忌之 【注意】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②《日华子本草》:''恶豆花。入药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③《本草衍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④《纲目》:''恶甘草。'' 【附方】 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②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③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④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⑧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 ⑩治耳卒聋: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⑾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于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验方》) ⑿治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蝎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搀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二十丸。(《圣惠方》) ⒀治疯狗咬伤:斑蝥三七枚,去头、翘、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医方大成论》) ⒁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济阴纲目》斑猫通经丸) ⒂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李杲·破毒散)' 【炮制】 生斑蝥:除去杂质。 米斑蝥:取净斑蝥与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头、翅、足。每10kg斑蝥,用米2kg。 【性味】 辛,热;有大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用法用量】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 斑蝥:拣净杂质,除去足、翅。米斑蝥: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粘贴锅上,俟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1.《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以血余裹悬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2.《纲目》:用麸炒过,醋煮用之。 【各家论述】 1.《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2.《本草经疏》:斑蝥,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蝥,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 3.《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4.《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5.《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6.《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7.《纲目》:治疝瘕,解疔毒、沙虱毒、轻粉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