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威科普,教您正确看化验单

 昵称46693717 2017-09-11


尖峰药师:李英

李英,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药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药学系,自研究生时期起投身临床药学工作,因喜爱孩子而选择儿童用药方向,毕业后工作亦与前期学习一脉相承。目前从事临床药学工作3年余,擅长儿内科常见疾病、小婴儿常见病及儿童血液肿瘤用药。秉承院训,愿持“公慈勤和”之心服务儿童患者,共享健康蓝天。


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需求和关注度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全民化,信息获取变得易如反掌


(哦,连反掌都不需要,动动手指就好~)


业内涌现出许多像咱们“解药”这样优质的医学科普平台,以普及医疗知识、清扫医疗盲区为己任。


(帮小葫芦卖瓜,夸一下~)


不知道你身边啥情况,反正我们家连工科出身的孩儿他爹都知道:白细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不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高是病毒感染。



上月我抱着9个月大的娃娃例行体检验了个血,拿回家的化验单被爸爸看到,惊呼:哎呀,宝宝病毒感染呢!


作为药师的我又是宝妈反问道:血象不高淋巴高就是病毒感染?不一定哦!(附我家宝宝检查的血常规单子)



多少宝爸宝妈存有跟我们家爸爸一样的误区呢?纠结我家宝宝的检查结果怎么和参考范围差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紧张,担心自家宝宝的健康?

 

的确,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和6岁(该界限并非绝对)以上儿童的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的组成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淋巴细胞为辅


一般而言,中性粒细胞占到白细胞总数的50-70%,剩下30-50%中绝大部分是淋巴细胞,同时还有极少部分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


但小朋友们的血液确实在随着他们的成长是有所变化的。


而且存在所谓“两个交叉”的正常生理变化:即刚出生时中性高淋巴低,生后4-6天时二者数量相当,出现第一个交叉,以后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直到4-6岁时二者数量再次相当,出现第二个交叉,之后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淋巴细胞比例,并逐渐接近成人的分布比例。


如果我们就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变化画出曲线的话,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二者出现两次重叠的现象。(见下图)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了吧,对于4-6天到4-6岁期间的宝宝,如果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例高,画着大大的上升箭头,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的以为自家宝宝存在严重的病毒感染哈,记得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血液细胞分布哦。


当然,这在学医的圈子里几乎是常识,但在初为人母人父的宝宝的家长心里,很容易被数据单上这两个“非正常”指标吓到。所以小小科普希望能够帮到新手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