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改变——中华一脉 很多时候,我坚持认为你没有懂得,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经历过了,人就自然明白了那其中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沉淀,人也会沉淀,如一坛酒,越陈越香 现在想来,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历史上的种种以及生活中的种种总是表明,天性决定了这一切,这一切里包括了改变以及改变的内容。因为按照前面的那种逻辑,就说明人越老,就越懂得,就越充满智慧。但是事实往往与此相反。其实人,大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或者从中间走向某个极端。对待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是一个反复地过程,至于反复后的结果是什么,那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虽然很多人认为是。 没有几个人会像普希金写的诗里的那样,当生活欺骗了你,你不会心急。不是你今天懂得那个道理,你以后就一直坚持那种思想,或者就完全地明白。这个与学习一样,也许你今天搞明白了,说不定,明天你就忘了,或者你明天又搞错了。而对生活的理解又远比学习知识更为复杂。我时常在想,今天你是这样一个状态,明天你是另外一个状态(这里主要指精神层面上),这个改变的动力或者说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人都会经历欢笑和痛苦、成功与失败,但是为何到最后人最终所坚持的东西完全迥异?当然我们说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都有着独立的思想。但是仔细想想,人都自由、独立么,在思想上?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人真的都自由了,那这个世界不会是这个样子。至于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 个体的理性,必然导致群体的非理性。而秩序是群体生活的前提,也就是说群体里必然存在有主要思潮,而且是统治着群体,制约着群体的。而主要大部分的人都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指引下生活。而时代的不同,那么这种意识形态也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父母总是喜欢教训子女的,子女又往往不甘受那种教训。当然我们说教育是必须的,但现在我怀疑很多的家长是否具备那种教育的能力。我这里谈的家庭教育是指孩子在十六岁到二十二岁之间的教育,也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我坚持认为,当你还没有真正懂得的时候,不要胡乱地将自己的想法往孩子身上灌输,因为这个年龄,已经完全不适宜。先不谈受教的效果,只说那些教育的内容是否正确,你是否自己都不敢确定?也不要用自己现在的观点或看法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因为本身两个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东西。虽然常说,很多东西是存在共性的,但是就具体事情上来说,差异性也占有很大的成分。 以前,总是有人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坏(错)的。但是当某一天,你发现这个也不是那么好,那个也不是那么坏(错)。你必然迷茫。以前,你被告知,然后以为:好人就不可能有一点点的坏,坏人就不可能存有一点点的好。但是经常你会发现,所谓的好人也有坏的许多面,而所谓的坏人往往存有许多“好人”所不具备人性之善,而那些作恶的人往往是人们所认为的“好人”。 说了这么多,到最后,我发现其实完全是废话。因为不管怎样的说法,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今天他是这样,你还是把不住明天他是哪样的那种方向。改变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而那起决定作用的,在于自身的选择,而决定自身选择的是什么?我不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