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说生肖]说龙(六)

 风舞三湘 2017-09-11

趣说生肖

龙 与 民 俗

  民间有“龙挂”的说法。每当雷起云簇,铺天盖地,便窥云中龙的动作,若见云中有竖形物下垂,蜿蜒而伸,龙尾下垂,是指向雨的一方。北方人有喜见龙挂之俗,为此,展开许多民俗活动,如龙祠、祈雨等等。龙祠是一种祭祠活动,主要是祭龙神。《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这三龙祠是于正月、五月、九月的戊日三次祭。以五月为盛,有五月会龙神之说。

  汉族有信仰龙母诞的风俗,流行于广东等地,日子是农历五月初八。传说龙母叫温温,康州悦城孀妇,以织布为业,野外拾莱时,捡到五卵,放在织筐中,不几天,生出五龙,便送至江边。忽一日,龙母到江边,鱼出,戏于龙母身旁。乡里有知者,敬为龙母,后建龙母庙供奉。

  汉族以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日,流行于南北各地,以北方尤甚,俗称“龙抬头”。乡民们用煤灰从大门外—直撒入厨房,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帝京景物赂》记;“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蛋祭余饼,熏麻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是日晨,主妇以根敲锅沿,曰震虫;并以彩纸、草节、细秫秸穿成串悬于房梁,谓之穿龙尾,表示龙尾下垂,龙头向上之意。当日食饼谓龙鳞饼,食面谓龙须面,食菜团谓龙蛋,闺中停针线,恐伤龙目。

  旧时吴越之地有分龙节,在农历五月二十,后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尤以江南为多。俗谓五月多雨,龙各分域。民间相传,这天,天上的小龙离别老龙去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发号施令,因不忍分离而流泪,故是日多雨。安徽沿江地区多圩田,此时最忌雨水,故有是日宜晴之说。而在江浙地区,以分龙节次日之雨谓分龙雨,如雨则认为雨水调顺,必有丰年。

  分龙节也是畲族的民间节日,流行于福建东部地区,时在每年夏至过后逢辰的一天。相传,玉皇大帝在这一天为畲族调派司辖风、雨、雷、电的四位龙王前来就位,为了防止“龙过山”损坏农田庄稼,便在各种动物落土后进行分龙。民间以为龙惊铁,故该日禁止动用铁器,并祈求各位龙王肃静就位,分兵把口,调节雨量,不作水患,保佑农业丰收。如有触犯,则会惹怒龙王降灾人间。这一天,民间普遍歇工,携山货到福宁府或方广寺进行自由贸易,而男女青年则趁机相会,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

  与“龙”有关的节庆活动还有闹龙灯,赛龙舟。闹龙灯约起源于汉朝,人们把龙视为降害驱灾、吉祥太平的象征,因此多在喜庆的日子舞龙,以祈神龙的保佑。赛龙舟,相传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后,人们争相前去捞救,从此传下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延续至今。

  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有忌龙年的习俗,怕龙发威,给人间带来伤害,山东长岛一带将正月二十五说成“龙风日”,这一天忌做农活,忌针线。还有些地方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忌针线,伯伤龙目;忌水桶碰着井沿,怕碰伤龙头;忌推磨,怕压了龙头;忌喝糊糊饭、疙瘩汤,怕糊住龙眼。江西一些地方忌挑粪器,怕冲犯龙神遭厄运。土家族腊月除夕忌挑水,怕惊动龙王。此外还有龙日禁忌,属龙者忌鼠日、牛日、鸡日;属牛、属鸡、届猴者忌龙日。

  旧时安徽南部一带流行请烛龙的生育习俗。在元霄节前后二日举烛龙游行村镇,凡结婚之后未曾生育或只生女孩不生男孩的妇女,皆捧烛于村头,守候路口,待烛龙到来,即央求舞龙者,将他们手中的红烛换取龙头上的残烛,认为将此残烛引入妇女室内,易得子。若得子,则来年正月要加倍酬谢“烛龙”。有诗云:“云霄灯火闹长堤,舞出神龙振鼓瞽,争向龙头请龙烛,烛笼双引入香阁。”

  汉族民间婚姻有赠龙凤饼的风俗,流行于云南大部分地区。男方收到女方的嫁妆后,赠女方以龙凤饼。饼用面粉做成,上塑龙凤各一,并有精美装饰,取团圆和龙凤呈祥之意,回送此饼数量以嫁妆多少而定,如女方嫁妆有两套被褥,男方回赠一对龙凤饼。

  我国各地都流行舞龙,又叫龙灯舞、龙舞,山西为龙舞之乡。舞龙起始于祭神、娱神,后逐步发展为民间文艺活动。相传龙能呼风唤雨,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之俗。祈雨时,春舞青龙、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如春旱舞大苍龙,放在中央,再做七条小龙,放在东西,龙首向东方,龙与龙之间相距八尺,舞者为儿童,先要吃斋二天,然后穿青衣舞龙。起舞时,锣鼓伴奏,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闹,每舞一场均有名号,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等等。舞龙时间都在新春佳节。

  龙舞的种类很多,有:

  舞火龙——汉族民间特种龙舞之一,流行于广东。
  舞龙栋——侗族娱乐风俗,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步法有“双龙抢宝”等。
  舞纱龙——汉族民间龙舞之一,流行于广东江门。步法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摆尾脱皮”、“穿龙门”、“过桥”等等。
  舞板龙——汉族民间龙舞之一,流行于安徽等他。
  舞草龙——汉族民间龙舞之一,流行于安徽、江西等地。
  舞黑蛟——汉族民间龙舞之一,流行于广东、香港一带。
  舞滚龙——汉族民间龙舞之一,流行于长江中下游。
  舞醉龙——流行于广东、澳门。醉龙只有龙头、龙尾,舞时醉态朦胧,举步轻盈而又稳健,时而东倒西歪,时而凌空跃起。姿态优美,妙趣横生。

  广西侗族流行耍龙灯。用竹片制成一条龙,全长三、四十厘米,龙须下有一个大包,以便点蜡烛,元霄节期间晚上玩耍。玩时,摆一张八仙桌,两人围绕桌子舞动,跳跃嬉戏,互相追逐,配以有节奏的乐器演奏。表演者多为杂技高手。

  古代帝王服饰中有龙袍。因绣有龙纹,故称。属于吉服,《清朝通志·器服略》:“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棉袷纱裘,惟其时,领袖具石青片金绿,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衣襟处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在清代一般绣九条金龙,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金龙,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称号。袍的下端,排列着许多弯曲线条,名“水脚”。水脚上绣水浪,俗称“海水汇涯”。包含着—统江山及延绵不断等寓意。色以明黄为主,视作帝王的化身。

  在民间龙俗中,以白族最有代表性。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方是飞禽居住的地方,西方是昆虫居住的地方,南方居住着走兽,北方居住着鱼虾,中央居住着一只三头六臂的大母猴。居住在四方的鸟王凤凰、兽王老虎、虫王蜜蜂、鱼王鳌鱼经常与母猴玩耍、交媾,于是母猴怀孕了,过了九万七千年,终于生下了99个蛋,其中一个蛋里爬出蟒蛇,其他的蛋分别爬出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和人,其中有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蟒、马、羊、猴、鸡、狗、猪,对人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人将它们刻成石像来供奉,这就是十二生肖的起源,最先爬出的蟒蛇被称作“浓胎柯吐”,即龙神人祖之意,每年都要为它举行丰富多采的庆典。

  农历二月二日,是龙祖的生辰。家家户户都要摆供焚香祀龙祖(龙祖的象征是一竖立的形状怪异的龙骨石);制作龙、虎、猴、凤形的馒头并举行“种龙种”的活动,“种龙种”实际上就是种瓜,因为瓜都要长藤吐须,形状似龙;然后理发、洗头,象征龙抬头。在这些活动中都要由生肖属龙的人带头,如果没有,便要从亲友中借一个。除了家庭祭龙活动外,还有更热闹的集体活动,由一名年岁最高的生肖属龙的长者舞着宝龙在前引路,后面是十二名生肖属龙的妇女组成的舞龙队伍,群众尾随其后边歌边舞,好不热闹。最风趣的节目是锁懒龙,由12名男子戴着十二生肖面具,披着兽皮,手拿藤圈,扮装成十二神,另由一名公认的当年最懒的人扮装懒龙,在十二神围成的圈子里东躲西藏,十二神则用藤圈去套他,套住后懒龙要在众人面前悔过自新。

  三月初三,要举行请龙仪式。由十二名生肖属龙的人舞动草龙来到水泉边,将草龙放入水中沐浴,同时扔入许多瓜果、面食之类的祭品,并用葫芦灌满泉水。回来后,草龙要插在村口,葫芦中的水要洒在田地里和瓜塘(种龙种的地方)中,表示已经请来龙王施水,可望获得好收成。

  立夏日举行开犁祭。用瓜藤按北斗七星的方位缠绕在犁铧上,象征龙祖,然后便可开犁耕种,翻出来的蚯蚓要保护好,并送入泉水中,称为送龙回宫,可保风调雨顺。

  五月举行舞灰祭,将院内外的垃圾烧掉,草木灰撒到地里的庄稼根部,称为护龙种。

  六月举行放灯祭。村口的大树上要高悬吉星九龙灯,泉水上要放龙子灯,传说六月二十四日是龙视察民间的日子,点灯是为了照明和引路。

  七月二十四日为谢水日。要用瓜藤、瓜叶缠放在泉水上,并供献各种祭品,请龙神不要再出来,以便在晴天收割完庄稼(八月八为开镰日,要由属龙的人开第一镰)。

  九月九为尝新祭,即尝新谷;十月十为浓胎祭,相传这一天是龙祖定居的日子;十一月举行开山祭,祭过龙神便可进山打猎;腊月十二日举行长生祭,当地有一处风景,有十二座奇石形象酷似十二生肖动物,儿童用瓜藤编成的龙环套住自己所属生肖的奇石,便被龙神承认是自己的子孙。正月初一到十五要举行隆重的祭龙祖活动,并要挨家挨户舞龙,称为送吉,舞完本村还要到外村。

 

龙 的 成 语

  白龙鱼服 白龙化装成鱼的样子。旧时比喻贵人微服出行而遇险。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后来也比喻自己降低身份,因而受辱。

  笔走龙蛇 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李白:“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成龙配套 比喻成为一套连贯完整的体系。

  藏龙卧虎 比喻隐藏有未发现的人才。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云:“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车水马龙 车马来往不绝,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后汉书·马后记》:“车如流水,马如游龙。”李煜《望江南》词:“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画龙点睛 《神异记》:“张僧繇常(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 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后用“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

  活龙活现 指说话、作文描绘得很生动,使人感到就象亲眼见到一样,也作“活灵活现”。

  蛟龙得水 传说蛟龙得到水,能兴云作雨飞腾上天。原比喻有了发挥力量、才能的条件。后也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龙飞凤舞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木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原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后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

  龙肝豹胎 指非常不容易得到的珍贵食品。《晋书·潘尼传》:“厥肴伊何?龙肝豹胎”。

  龙马精神 龙马:骏马。比喻人精神健壮。

  龙蟠凤逸 比喻怀才不遇。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劲健生动。

  龙蛇混杂 比喻坏人同好人混在一起。

  龙潭虎穴 龙潭:龙居住的深水坑;虎穴:老虎居住的山洞。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腾虎跃 形容威武雄壮,生气勃勃的姿态。

  龙骧虎步 龙:高大的马;骧:马昂头的样子。形容威风凛凛的气概。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志乎?”

  龙行虎步 形容仪态超逸。

  龙吟虎啸  形容人歌唱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的激烈。

  龙跃凤鸣 比喻文才好。《晋书·褚陶传》:“君(指陆机)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诸生。”

  攀龙附凤 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

  群龙无首 比喻没有人领导。《周易·乾》:“见群龙无首。”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为赵执信《谈龙录》中论诗之语,后比喻人的行踪神秘,时而露面,时而又不见了。

  生龙活虎 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屠龙之技  《庄子·列御寇》里说,朱泙漫跟随支离益学杀龙的本领,耗费了所有的家财,花了二年时间才学成功,但却没有地方去用那套本领。后用“屠龙之技”比喻虽有较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术。

  土龙刍狗  刍:草。用泥捏的龙,用草扎的狗。比喻名不符实。

  望子成龙 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降龙伏虎 佛教故事说,一些高僧能用法力制服龙虎。后用以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叶公好龙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典出刘向《新序·杂事》。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