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津冀雾霾阻击战:首周揪出千余企业2

 博采简纳 2017-09-11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夏祖义介绍,由于“散乱污”企业量大、面广,几乎没有任何治理设施,污染物直接排放至环境。以一个“散乱污”企业为例,其工艺排放、燃料排放、冬季取暖、物料运输、物料储存等环节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十余万家企业分散在京津冀各地,直接排放污染物,其影响可想而知。

□攻坚首周

虚报完成情况最突出

9月1日,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启动。

上周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的第1周。各督查组重点对“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

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的21个督查组共抽查了8492个具体任务点位,发现其中的1471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

环保部透露,“散乱污”企业虚报完成情况、逾期尚未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改任务、“散乱污”企业未停产整治等现象最为突出,占一周发现问题总数的93.6%。部分地方“散乱污”企业虚报完成情况最突出。督查组随机抽查地方上报已完成整改的“散乱污”企业8195家,发现有737家“散乱污”企业存在虚报完成现象,其中有368家尚未达到“两断三清”的取缔标准,有369家未完成提升改造任务。从城市来看,河北省保定市、河南省滑县和濮阳市发现问题最多,分别有391家、166家和76家。

此外,“散乱污”企业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已列入当地“散乱污”整治清单内应该完成任务的531家企业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其中山西省晋城市、阳泉市和长治市发现问题最多,分别有186家、108家和96家。

部分地区仍有清单内“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现象。109家已列入当地“散乱污”整治清单内的企业存在违法生产或有生产迹象,其中河南省焦作市、山西省太原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最多,分别有20家、18家和17家。

□各地措施

北京减排升级

唐山天津钢铁限产

京津冀多地发布了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细化落实方案。三地均明确要进行错峰生产。其中,北京将坚决退出水泥生产行业,建材、化工企业要错峰生产。唐山、天津采暖季钢铁限产50%,唐山铸造企业及水泥、砖瓦窑、陶瓷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