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宣帝的三位托孤大臣是什么结局,汉元帝为何要重用宦官

 岐黄堂中醫 2017-09-11

公元前49年,西汉的中兴之主汉宣帝去世,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汉宣帝为汉元帝安排了三位辅政大臣: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其中史高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兄弟史恭的长子,是汉宣帝的表叔,从辈份看,要高出汉元帝两辈,他是外戚。萧望之和周堪是汉元帝的老师,都是儒臣。

汉宣帝的三位托孤大臣是什么结局,汉元帝为何要重用宦官

影视剧中的汉元帝

史高为汉宣帝小时候的玩伴,汉宣帝为刘据之孙,受巫蛊之祸的影响,汉宣帝小时候是在其祖母史家长大的。史高虽为宣帝表叔,但年龄与汉宣帝是相仿的。公元前74年,17岁的刘病已被霍光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汉宣帝开始亲政,霍家的权力逐渐被收回,史高被任为侍中。侍中属于中朝加官,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是皇帝近臣,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皇帝端尿盆;也参与朝政,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公元前66年,史高参与了汉宣帝灭霍家的事,并且因立功而被封为乐陵侯。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之前,史高作为宣帝的首席托孤之臣,官职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其祖以务农为生,萧望之以学术出名,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大约公元前80年左右,萧望之学于太常,师从后仓(萧望之以前的老师)的同学白奇,并向儒学名家夏侯胜问《论语》和《礼服》。由于学问做的好,受到邴吉(汉宣帝的救命恩人)的推荐。此时邴吉为霍光手下的一名官员,任长史,深受霍光的信任,所以后来在邴吉的推荐下,霍光让刘病已当了皇帝,是为汉宣帝。由于邴吉深受霍光信任,所以萧望之在他的推荐下,受到霍光的召见。按正常的程序,霍光亲自见过的人,都可以在朝中为官。但霍光有一个夺人尊严的要求,就是要求他召见的人脱光衣服接受检查,原因是霍光以前被人刺杀过。萧望之不愿接受这个规则,这也表明萧望之的志向是很高的,他是立志要成为宰相的,因此不屑于被人侮辱而当官,这样会寄人篱下,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另外,萧望之是有很强的政治远见的,他料到霍光家族多行不义必会出事,因为当时霍家人干了很多坏事,这样的家族,以后很有可能是会倒台的。由于萧望之拒不接受霍光的潜规则,霍光没有用萧望之,还打压萧望之,他从太常学习出来以后,只被任命为看守东门的看门人,可谓起点是非常低的,其才能是无用武之地的,霍光这是要埋没萧望之,打击异已。和萧望之一同被推荐的王仲翁接受了霍光的裸体搜身,三年后,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前呼后拥出行的时候,见到萧望之看守东门,还嘲笑萧望之,劝说萧望之做人不懂得按规矩来,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在这里不得不说,这些低三下四的人,一是没有政治远见,根不看不清霍光迟早要倒台,霍光倒台之后,被杀千余家,他们这些霍光的党羽们是在其内的;二是不能分清是非,明辩立场,霍光权力再大,也是在篡夺皇权,从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来看,这是不符合儒家伦理的,也是不正当的,而这种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对的事,由于大家都在干,在他们眼里居然成了理所当然的“正当途径”,公然的溜须拍马、结党营私,还恬不知耻、洋洋自得。

汉宣帝的三位托孤大臣是什么结局,汉元帝为何要重用宦官

影视剧中的萧望之

后来萧望之被下放到地方做了郡吏,实际上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此时汉宣帝已经即位,汉宣帝在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任用魏相为御史大夫,魏相为人正直,知道萧望之名声,任命萧望之做了个小小的司礼官。后来汉宣帝为灭霍家,重要魏相、萧望之等人。公元前67年,萧望之一年之内连升三次:谒者、谏大夫、丞相司直,成为两千石的大官。公元前66年,霍家被灭族,之后萧望之一路升迁,当过大鸿胪、太傅、少府等重要官职。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托汉元帝于史高、萧望之、周堪,萧望之作为三驾马车的第二位,被任命为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辅佐朝政,成为三驾马车里最有才能的一位。而这些,是被霍光脱光了衣服搜身的那些人根本做不到的。

周堪,汉宣帝时任大鸿胪译官令、太子少傅。汉元帝时任诸吏光禄大夫。公元前51年,周堪与萧望之,刘向,韦玄成等大学问家在长安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公元前49年,周堪成为宣帝托孤大臣之一,拜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

在汉宣帝的这三位托孤大臣里,只有史高得以善终,而萧望之自杀,周堪身患喑疾,不能开口说话而卒。史高辅政五年,公元前43年,史高主动向汉元帝辞职,汉元帝赏赐了其很多财物,放其回家,可见史高的辞职是明智行为,汉元帝根本就没有挽留他。公元前42年,史高去世,其子史丹袭其爵位,为乐陵侯。萧望之于公元前47年,被宦官弘恭和石显逼得自杀,汉元帝痛哭失声,但也没有处罚弘恭和石显,其实这就是汉元帝最好的表态。公元前47年,弘恭和石显逼死萧望之后,又将周堪外放为河东太守。公元前44年,汉元帝虽将周堪又任命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领尚书事,但朝中大事都由石显裁决,周堪身患喑疾,不能开口说话,不久去世。从上边我们能看出来,汉元帝既没有重用史高,也没有重用儒臣,而是重用宦官,任由宦官排斥异已。究其原因,是汉元帝有意让宦官掌权,而排斥外臣。这与汉元帝本身柔弱的性格有关,史书多给予汉元帝这样的评价。由于元帝怕外臣篡权,发生像霍光那样的事,所以重用了内臣宦官。元帝认为宦宽无家室,不会缔结“外党,宦官没有后代,篡夺皇位也无人可传,所以元帝更相信宦官,把权力全权委托给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弘恭在公元前47年病死后,石显继弘 恭为中书令,掌宣传诏命,就是帮皇帝下发命令,直至汉元帝于公元前33年去世。汉元帝去世后,汉成帝改变了元帝重用宦官的做法,又开始重用外戚,王莽的王氏家族又开始掌权。石显被汉成帝放归故乡,途中病死。

汉宣帝的三位托孤大臣是什么结局,汉元帝为何要重用宦官

影视剧中的汉成帝

汉宣帝的三位托孤大臣是什么结局,汉元帝为何要重用宦官

影视剧中的石显

汉朝的统治在汉元帝时期,由于重用宦官,吏治腐败,民不潦生,汉朝真正的走向了衰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