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研究15年确定喝粥能长寿!8种食材秋季煮粥最养人

 西点2212 2017-09-11


  哈佛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这里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学府。

  当然,今天课代表要说的是:这么牛气的学校竟然花了十几年研究喝粥!

15年研究铁证:喝粥最长寿!


  中国日报网刊登了一篇哈佛大学对10万人进行长达15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碗约28克全谷物熬成的杂粮粥,可降低5%的死亡率和9%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每位志愿者在1984年参与研究时身体状况都良好无恙,但是在2010年的反馈调查中,超过2.6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

  但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粥、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似乎避开了所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

  高纤维含量的燕麦是许多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早餐首选,当中的粗纤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能量。


8种食材最适合秋季煮粥

  秋季养生喝粥最养人,在白粥里添加以下食材更是能起到多种功效,起到更好的养生效果。我们来看看适合秋季煲粥的食材有哪些!


百合:润肺安神



  秋季由于气候干燥,人们常会口鼻干燥,甚至出现肺燥咳嗽。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百合的最佳吃法是煮粥。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冰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还可以用百合、莲子和红枣共煮成羹,可补益安神。


红薯:健脾养胃



  由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榜中,红薯位居第一位;在我国的古典中医文献中: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红薯单吃的话,由于蛋白质含量较低,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所以,传统的将红薯切成块,和大米一起熬成粥其实是更科学的。与粳米熬粥可健脾养胃、润肺通便。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寿。早上喝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好处。 


玉竹:滋阴润肺



  中医认为,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经。可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玉竹熬粥早晨喝,适用于中老年人肺阴不足,肺燥咳嗽,干咳少痰,烦渴口干,咽干舌燥,低热不退。

  推荐一款粳米玉竹粥。先将新鲜肥玉竹5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汤去渣,加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沸即可。


山药:健脾益胃



  秋季最佳的进补食物是山药。中医认为,秋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用山药500克煮粥,早晚常喝。


二冬:通便润肠



  二冬即天门冬和麦门冬,在抗燥药膳中,通便润肠的效果显着。

  推荐二冬石斛粥,可滋阴降火,清热生津功效。用料是麦冬、天冬、石斛各3钱、粳米2两。将药材洗净,加水煮约20分钟,取汁煲粥便成。可加些少糖,温凉后随量食用。此粥药味不重,小儿也可食用。  


南瓜:补中益气



  经过一个夏天的日照和生长,现在的南瓜正是营养最佳的时候,南瓜粥现在也是当前应季最适合市民秋补的粥类。

  中医认为,秋燥与体内津液不足及肺阳虚有关,南瓜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把它与一些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  


土豆:健脾和中



  土豆是秋季营养最佳蔬菜。中医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气调中的功效,主治胃燥、胃痛、便秘等病症。可取土豆100克,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和大米50~100克,共煮成粥。每日服用两次。  


梨:生津润燥



 秋天各种梨大量上市,老人常煮点梨粥喝,可谓秋季的上佳补品。中医认为,梨有润肺化痰、生津润燥的功效,适合秋季养肺。

  梨粥的做法不拘一种,可以将梨洗净后连皮切块,加适量清水,文火煮半小时,捞出梨块,再用梨汤与淘净的粳米同煮,米熟后即可食用。或者先将米粥煮八分熟,放入洗净切好的梨块再煮至大米十分熟后食用。 


课后开小灶

用好两粥一饭长寿不难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生活在如皋和巴马的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

  早晨是脾胃值班的时间,此时喝粥养的是胃。

  傍晚(17—19点)是“肾经当令”,此时喝粥,补肾事半功倍。

  此外,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傍晚喝粥,可起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因此,中老年人早上可以喝点杂粮粥,能提神养气;养胃的话,山药粥最好。如果要补钙的,加点牛奶(豆浆)。

  晚上喝点甜粥能镇静安神,如百合粥;黑豆粥补肾效果最佳。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