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势力伸入新疆一个多世纪, 以及建立都护统制七十年之后, 到纪元之初与前后汉之交的王莽时代, 新疆形势再度改变, 草原势力对汉族中国势力展开反压制, 而开始了新疆外力控制的第二个循环。 新疆沃洲与草原间潜在容易携手的地理因素,当匈奴在王莽政权下摆脱汉族中国宗主权约束而恢复其强大独立雄风时,王莽新朝始建国二年 (纪元 10年), 便循历史路线从准噶尔盆地突袭车师, 当地汉族投机分子与汉奸响应,杀戊己校尉, 胁迫驻防当地的吏士男女二千余人投入匈奴。匈奴气焰再度伸入新疆。 数年后的天凤三年 ( 纪元 16年),王莽进行新疆大撤退,自此汉族中国势力完全撤出新疆。新疆局势再改观与汉族中国再接收新疆, 须待匈奴强盛曲线下降而南北分裂,演变轨迹视前汉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东汉初年西域形势图 后汉西域政策较之前汉,显著改观是受第一代光武帝以来,国内政策注重节约财政支出与减轻人民负担影响所呈现消极的低姿态。 前汉用高昂代价,只投资而不求经济收获的新疆统制,于后汉国策毋宁为违背,所以,后汉政府对于西域, 基本立场便是放弃。 必须匈奴利用新疆基地伤害汉族中国利益超过政府与人民容忍极限时, 才不得不恢复考虑前进, 以及汉族部队再度开入新疆。惟其如此,后汉进出疆, 政策上先已存在冲突与矛盾, 而实际的演出, 又是前进又退却, 退却后又不得不前进, 所谓 “ 三绝三通” 。 幸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英雄之一的班超, 与其子班勇中流砥柱, 才维持汉朝西域事业于不坠, 后汉西域经营,因此也必须以班氏父子为中心,而分划其过程为几个阶段。 定远侯班超(32年—102年) 班超以前,便是后汉对新疆不关心时期,或者说新疆被汉朝遗弃的阶段。王莽大撤退时, 新疆动摇或屈服于匈奴压力下的国家,实际只是少数,甚且还是暂时现象。 一般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间与汉朝结下深厚感情, 国际局势逆转中, 几乎全能坚定站在汉族中国阵线这一面, 而未影响他们对汉朝的忠心。 北道大国龟兹与南道大国莎车, 尤其同是最具勇敢表现的两个代表性国家, 前者先在大撤退时庇护被袭击的都护府吏士, 后者继又于都护死后, 接应与安置这些陷落的撤退人员及其眷属一千余人, 即使汉族中国内乱最险恶期间, 也仍与河西边郡保持密切联系关系。 待到王莽动乱过渡到后汉政权建立,汉族中国秩序恢复稳定,新疆国家于是累向后汉政府要求重建宗主关系与恢复都护制度, 建武廿一年 (纪元 45年) 演出向心高潮的一幕。 《 后汉书》 西域传动人的记述是: “ 车师前 ( 部) 王、 鄯善、 焉耆等十八国, 俱遣子入侍, 献其珍宝。 及得见, 皆流涕稽首, 愿得都护。” 相对方面, 汉朝却是 “ 天子……皆还其侍子, 厚赏赐之” 。 后汉政府宁愿辜负新疆国家真挚推戴心愿, 令之失望, 而一意放弃新疆, 态度也显而易见。 位于南道, 今叶尔羌地方的莎车国, 自纪元前后开始强盛,当汉朝统治真空初期, 又是最具影响力的新疆大国。 父子兄第三代, 领导诸国不断阻挡匈奴入侵势力与热心输诚汉朝, 又率先派出使者向后汉政府要求都护重莅新疆, 汉朝基于其这份忠忱, 光武帝之初, 已由驻节河西的方面大将承制赐以王号美称与 “ 西域大都尉”衔名。 之后, 又因莎车这些国家 “ 数遣使置质子于汉, 愿请属都护” , 而拟赐莎车国王西域都护印, 以示嘉许与安抚, 事虽中止, 莎车国王却自此便以汉朝西域统制代理人自居, 并用汉朝 “ 西域大都护” 名义移书诸国, 帕米尔以东国家全行服属, 尊之为单于, 这是新疆史上新疆内部最早的中心势力出现。 新疆莎车叶尔羌汗国王陵 但是, 因此而骄傲的莎车国, 亲汉因素便在野心驱使下变质为侵略与军事扩张主义,拘弥、 姑墨、 西夜子合、 皮山、 于阗、 龟兹, 甚且中亚细亚大宛国, 相继都被征服, 合并其领土或改建王位,新疆各国惶恐不已。 鄯善等派往汉朝被拒的质子们自后汉国都洛阳回程, 原都由本国命令滞留在敦煌未归, 建武廿二至廿三年 ( 纪元 46—47 年) , 各国便再紧急向汉朝请愿, 愿复遣子入侍, 求派都护。上书中至于哀告: “ 都护不出, 诚迫于匈奴。” 而后汉政府仍无动于衷。所以, 是西域诸国对汉朝绝望, 才不得不倒向匈奴, 以谋在莎车侵略威胁下保自身安全。 在此期间, 龟兹也得匈奴援助而复国。 光武帝次一代明帝永平三年( 纪元 60 年) , 于阗又脱离莎车独立, 与龟兹各各另立新王, 穷兵黩武的莎车走向没落。 第二年, 莎车倒反被于阗征服, 于阗又被匈奴胁降, 新疆局势大变。 惟其如此,可知匈奴势力尽管纪元之初已图介入新疆, 遭遇的阻力却莫大。 阻力由来,与其说出自莎车所代表的新疆当地力量,毋宁谓仍是汉朝,或者汉朝累积在新疆的各国向心力所凝结发挥的抗拒作用。 哈密,古称昆莫,伊吾卢,是内陆进入新疆的第一站 迨到莎车统制解体与新疆局面改观,距离汉族势力撤出已经过半个世纪,自此开始,匈奴支配势力才普及新疆全域,但传统的僮仆都尉制度则未随同恢复。匈奴修正了的新统制方式,于龟兹、于阗、鄯善三大国分别派驻使者监临。 明帝时代, 匈奴分裂后北匈奴加于汉朝西部边郡的压力增大, 因此永平十六年 ( 纪元 73 年) 有汉朝四路大出兵, 以及右翼兵团在天山边缘大胜, 完成匈奴直属领土伊吾卢 ( 哈密) 地区掌握的辉煌战果创造。 伊吾卢这一匈奴侵略汉朝西部重要基地与今日新疆—蒙古—甘肃省接界的著名农业地区被汉朝占领, 后汉政府首次采取积极行动, 随了设置宜禾都尉领导伊吾卢驻防兵士屯田, 进军新疆的号角开始响起。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班超, 便在此一机缘中开始展露才华。 班超(32年—102年)投笔从戎 班超出身于一个以文才闻名的世家, 是大历史家班固之弟与闺秀文学家班昭之兄, 惟独他却舍文学而决意追求冒险事业。 纪元73年的战役中,他是右翼攻击部队从征人员之一,占领伊吾卢时,奉前进指挥所指挥官奉车都尉窦固命令, 以假司马或今日参谋身份, 率领三十六名随从人员闯入新疆。 班超对新疆情况显然预有充分了解, 选择的手段是重点攻击, 后世著名成语 “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便是当时班超豪语。 当他行程第一站到达鄯善时, 立即以闪电行动袭杀匈奴驻在鄯善的使者, 鄯善王投降, 继续挺进南道西端最大国于阗时, 又威胁于阗王杀匈奴驻在使者而投降汉朝。 第二年 (纪元74 年),转向北道西端, 发动此期间先后服从班超领导的城郭诸国兵力, 推翻龟兹操纵下的疏勒傀儡政权, 新疆三大据点突破, 班超锋芒毕露。与班超行动相配合,汉朝远征军也于同时期自伊吾卢攻击北道东端, 占领车师前、 后国。 至此阶段, 新疆大势确定, 南、 北道诸国纷纷派出侍子到汉朝为质, 而与汉朝连接新的从属关系, 汉朝终于恢复西域都护建制 (戊己校尉则分置戊、 己两校尉) , 这便是纪元之初第一次 “ 绝” 后的第一次 “ 通”。 班超则仍以军司马职位, 留驻疏勒, 在新疆西部协助中央派出的都护。都护恢复仅仅一年, 永平十八年 ( 纪元 75 年) 明帝之崩与章帝继位的交替时期, 新疆局势逆转, 北匈奴与焉耆、 龟兹、车师等北道诸国携手,连兵攻杀都护与己校尉, 仅戊校尉突围脱逃, 才行建立的统制基础一扫而空。 次年( 章帝建初元年、 纪元 76 年) , 后汉政府下令撤废都护府与伊吾卢屯田, 在新疆西部陷于孤立的班超也接到命令撤退, 这便是所谓西域 “ 二绝”。 一连串挫折中, 班超坚 决 反 对 政 府 的 退 缩 政 策, 建 初 三 年 ( 纪 元 78年) , 上书分析西域局势尚有可为, 如鄯善、 于阗仍忠心于汉, 阻力主要存在于依仗匈奴势力而急剧发展的龟兹, 并恳切表达自己愿留新疆, 以个人生命博赌挽回机运尝试的决心。 他的无畏精神虽不能影响国家决策, 却也使章帝感动,因此核准了另一位勇士徐干的 计 划, 召 集 一 支 为 数 一 千 人, 当 时 称 为“ 义从” 的志愿军, 于建初五年 ( 纪元 80 年) 赶往新疆接应班超。 这时,新疆局势愈陷低潮, 被任命为将兵长史的班超环境愈形恶劣与危险, 驻在国疏勒王在附降龟兹的邻国莎车煽动下背叛班超, 幸班超警觉而迅速压制了变乱,疏勒国王引来的中亚细亚康居援兵, 也因班超通过与康居联姻的大月氏关系而说服康居撤回, 疏勒国王被杀。 班超率服从领导的于阗诸国兵合攻主谋变乱国莎车, 大败当时新疆最大势力龟兹领导下五国救援联军, 莎车投降, 南道从此畅通无阻。 和帝永元二年 ( 纪元 90 年) ,大月氏因向汉朝索取影响康居报酬被拒, 发兵七万进入新疆攻击班超, 反败于班超的义从部队而投降。班超外交、 军事上连连成功, 威名远播中亚细亚, 其在西域声望与事业的隆盛达于顶点。 与班超威震西域同时,北匈奴因内乱而衰落,纪元89年已有汉朝将军窦宪与南匈奴联军远征大捷之举,伊吾卢再入汉朝之手。 班超击败大月氏次年的永元三年 (纪元 91年),后汉远征军又展开对北匈奴毁灭性攻击,北单于逃亡不知所终。 原已限于北道的新疆北匈奴势力随同撤退, 龟兹、 姑墨、 温宿等国纷纷向班超投降, 龟兹王系再被变换。 同年年底, 汉朝再度恢复都护制度,正式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这便是后汉时代的 “ 二通” 西域。 永元六年 ( 纪元94 年) , 北道上最后残余的北匈奴附庸集团, 也向来牢固依附于匈奴, 地理位置介于龟兹—车师之间的焉耆、 危须、 尉犁、 山国等四国都在班超武力征服下变换国王,西域五十个以上的国家, 至是尽行效忠汉朝与服从后汉宗主权领导。 班超在职, 汉朝西方发展可谓极盛, 都护统制圈也到达最广阔的时期,《 后汉书》 班超列传所谓 “ 于是西域五十余国, 悉皆纳质内属焉” , 同书西域传 “ 五十余国, 纳质内属。 其条支、 安息诸国至于海濒, 四万里外, 重译贡 献” 的说明, 正是这位历史巨人业绩的写照。 班超时代汉朝势力圈之较前汉更为广大, 则从西域统制神经中枢的都护总部位置西移,为可明了。 都护府设置标准系 “ 于西域为中” ,所以前汉选择在乌垒,班超时代却已向西迁移到龟兹,长史驻地疏勒且推展到接近帕米尔高原。 班超雄心,不以止于现状为满足, 永元九年 ( 纪元 97 年) 曾派出甘英为代表,准备远赴地中海,与当时称为 大秦,正值强盛巅峰的罗马帝国取得联系。 但甘英通过安息,到达条支的大海边, 轻易相信安息人所提供行程资料, 须 “ 自此南乘海, 乃通大秦” , 以及所说往大秦顺风三月, 逆风须二年始能到达为实况, 而中止行程, 空手折回。 古代世界东西两大帝国之会, 便如此的因人为因素而错失机缘, 诚为历史上无可弥补的遗憾, 否则, 今日世界史可能重写。 永平十四年 ( 纪元 102 年) , 班超年届七十一岁, 滞留西域也已三十一 年, 一再向政府请求退休, 获得许可。 但退休返国第二个月, 这位具有广博世界眼光的天才军事家、 外交家与组织家, 便因病去世。 班超与张骞, 因同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冒险伟人而相提并论, 然而两者间也存在许多不同。班超事业,以影响后世的深远意义而言,自不能比拟张骞 “ 凿空” ,从个人功勋说, 班超的成就却远超过张骞。 他是在得不到国家力量支持的最艰苦时期, 一种特立独行式奋斗, 没有幸运, 没有侥幸, 最先廿余年间, 未动用国家部队一人, 仅凭个人一己的勇气、 胆识与毅力, 向命运挑战, 结局获得大胜利。 惟其如此,班超特别显得是位传奇性人物,一生附着的都是英雄式奇迹,他于都护任内封侯的表扬词“ 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 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 同异俗之心” 的中肯的颂赞。 张骞封博望侯,班超封定远侯,两位伟人功业性质各各恰切如爵名。 新疆喀什班超城 班超的离职与去世, 对国家无疑是莫大损失, 也惟其班超绚灿才华的后人难以为继, 所以其后接连两任都护时代, 汉朝西域统制光彩渐渐黯淡, 于是再一次波折来临。 尽管西域事务支出费用每年七千四百八十万, 较之南匈奴给付每年一亿九千余万少得多, 后汉政府仍不愿投资, 班超去世仅五年, 当和帝崩, 经殇帝而至安帝的永初元年 ( 纪元 107 年) 时, 终在西域 “ 无益于中国而费难供”的理由下, 罢都护。 班超心力交瘁恢复的西域统制,至是仍宣告放弃,这便是所谓 “ 三绝” 西域。须再十余年后,其子班勇坚持下西域 “ 三通” ,后汉政府的西域统制才告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