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阳/礼泉县

 仓汉码头 2017-09-11
  咸阳, 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东邻省会 西安,西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 甘肃接壤。辖2区1市10县,总面积10246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8.66万,其中中心城市人口91.5万,位居陕西省第三位,仅次于 西安、 宝鸡。 咸阳是 秦汉 文化的重要 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咸阳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国中原地区通往大 西北的 要冲。 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及中华 养生文化名城。 2014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

  咸阳市  Xianyang,Hsienyang

  下辖地区  10县1县级市2区

  长武县、彬县、旬邑县、 永寿县、淳化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 (杨陵)武功县、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

  政府驻地  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面 积  10246平方公里

  人 口  527.92万(2012年户籍人口)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著名景点

  咸阳湖、 乾陵(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合葬陵墓,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公元684年, 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昭陵(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位于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茂陵()、杨贵妃墓(兴平市马嵬镇西500米处, 104国道旁, 距西安63公里)

  特 产  乾县锅盔、兴平醪糟、三原蓼花糖

  名称由来

  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

  原始氏族部落,属 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发展到邰、 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

  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封其弟姬高于毕(即 咸阳原)。

  穆王发兵攻 犬戎,俘其五王。将犬戎从 犬丘(即兴平东南)逐到市境西部至陇山一带。

  公元前909年( 懿王元年),因俨狁侵扰自镐徙都犬丘。

  公元前350年( 显王十九年、 秦孝公十二年),秦建都咸阳,次年自栎阳徙都咸阳。

  秦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 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秦末 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 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两汉时期

  西汉建都长安,距咸阳仅十余里,咸阳北原为西汉皇室的陵区,地位仍很重要。西汉十一个皇帝中有九个葬在咸阳 北原,有 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这些陵墓周围还有许多权贵功臣的陪葬墓。当时还从全国各地迁徙富豪大家,在 皇陵周围设置邑县。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 冯翊、新平诸郡内。到西晋,咸阳境内有 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过灵武县、 石安县、咸阳郡等建置。至北周末,境内有分属3州辖下的咸阳、扶风、新平、云阳、冯翊、平凉数郡的十余个县。

  隋唐时期

  隋初废除郡制,置州、县两级地方政区,后又改州为郡。至隋末,境内有 京兆郡的 始平、武功、 醴泉、上宜、 三原、泾阳、 云阳7县,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县,安定郡的鹑觚县东北部。

  唐代,在关中设京畿道,改 豳州为邠州,至唐末,境内有京畿道京兆府的咸阳、三原、泾阳、醴泉、云阳、兴平、武功、好畤、奉天9县,邠州及所辖的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五代时至后周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好畤、醴泉、武功6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乾州及所辖奉天县,邠州及所辖新平、三水、 永寿、 宜禄4县。

  宋元时期

  北宋在陕甘置永兴军路,置淳化县,撤销 乾州,置醴州。北宋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 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 邠州及所辖新平、 宜禄、三水、淳化4县,醴州及所辖 奉天、武功、醴泉、永寿、 好畤5县。金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云阳4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奉天、醴泉、武亭、好畤4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永寿、宜禄、三水5县。元代在陕西置行中书省,境内有 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2县。

  明清时期

  明代改 奉元路为 西安府,公元1371年( 洪武四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秦都区所在地,后置三水县、长武县。明末,境内有西安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邠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清代除将乾州、邠州改省直隶州外,仍延明旧制。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省以下的地方政区改为道、县两级,咸阳归关中道管辖。1933年撤销道制,只存省、县两级。

  1935年后陕西全省县以上设10个行政督察区,境内置有第二、第七、第九、第十等4个督察区的辖地。同一时期,中共中央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旬邑县、淳化县和铜川耀州区一带设关中特区,1940年改为关中分区。

  1949年5月设立咸阳分区,辖咸阳、长安、户县、周至、兴平、武功6县。

  建国后

  1961年10月,咸阳专区辖咸阳市及兴平、鄠县、盩厔、高陵、三原、泾阳、淳化、醴泉、乾县、永寿、栒邑、邠县、长武13县。

  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为礼泉、栒邑为旬邑、邠县为彬县。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

  1986年12月,以市区乐育路为界,分秦都区、渭城区。

  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兴平县,设立兴平市(县级),由省直辖,咸阳市代管,以原兴平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平市的行政区域。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 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以及地级行政管理权限,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杨陵区从此脱离咸阳市实际管辖区划,但在正式行政区划中,杨陵区继续保持咸阳市辖区不变。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把咸阳作为“一核、一轴、三辐射”中的“一核”,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目标,确立了咸阳市在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地位,为咸阳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标志着咸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地形地势

  咸阳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南北长123公里~145公里,东西宽65公里~106公里,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黄土高原、平原居主导地位。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咸阳最高点。咸阳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嵕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将咸阳分为南北两个特点不同的自然区。南部九县区(市)属黄土川塬,北部五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咸阳境内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所组成。截至2010年,咸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大气降水量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势。地下水资源南富北贫,南部潜水是地下水的主要部分,潜水埋藏浅,循环交替快,易于调蓄。

  土地资源

  按地貌特征咸阳可分为土石山地、 丘陵地、原地和川道地四大类。北山以北属黑垆土带,北山以南属褐土带。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各县市区。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垦殖指数高。北部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为主,垦殖指数低,林牧用地比重较大。

  生物资源

  咸阳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截至2010年,咸阳境内中草药资源已发现品种多达626种,分布遍及咸阳。野生果类植物、野生油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和化工原料植物等蕴藏量丰富。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兽类6目14科约40种,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有狸、獾、鼬及鸣禽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咸阳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区。其中经济价值最大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探明储量为110亿吨左右,为陕西省第二大煤田,是国家确定的大型煤炭开发基地、陕西关中能源接续地。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主要矿产,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公里,储量约有3000亿立方米。矿石的碳酸钙含量97%以上,氧化钙含量55%以上,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和烧制石灰的优级矿石。

  地热资源

  截至2010年,地下热水储量达2500亿立方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公里,其中咸阳规划区177平方公里内储量为373亿立方米,可折合标煤7.2亿吨。地热水富含氡、硫、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温度高、压力高、水量高、效益高等特点,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的标准,在西部乃至全国少有。2006年,咸阳被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地热城”。

  文化艺术

  咸阳

  咸阳主要剧种,又名乱弹、桄桄子、梆子腔,属板式变化体音乐结构的板腔体戏曲。

  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

  弦板腔

  也叫“板板腔”,是咸阳市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由主要伴奏乐器“弦子”和击鼓乐器“板子”而得名。流行于乾县、礼泉、兴平及陇东地区。

  眉户戏

  又名“曲子戏”,属曲牌体,是古代“清曲”中“月弦曲子”搬上舞台的称谓。该戏种号称72大调,36小调,在咸阳市各县区流行。

  十八罗汉

  是流传在咸阳市三原一带的民间社火节目,是从民俗活动和神话传说演化而成的造型艺术。

  竹马

  流传于泾阳太平一带。表演时间在2月祭祀药王庙会。该舞表演人数一般为11人至13人。

  牛拉鼓

  咸阳独具特色的民间锣鼓乐舞。其特点是大鼓大舞大阵容。大鼓是这种大气阳刚、势薄云天的民间锣鼓乐舞的主要标志。

  地故事

  又叫跑故事、社火。是流传于咸阳市的民间节庆娱乐艺术形式,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表演。地

  跑旱船

  是咸阳民间社火的一种形式。表演时一戏装女子置身糊制的彩色龙船之内,手中舞扇;另一花脸艄公,执篙撑船。

  扇鼓舞

  流传于长武县及周边地带的民间祭祀舞蹈。表演内容按祭祀的不同区分,主要有驱瘟、祭虫、保平安三种。

  筒子龙

  流传于三原县的一种祭祀性的民间龙舞样式。也叫鱼龙变化、鱼龙曼衍,是一种演绎鱼籽变鱼、鱼变为鳌、鳌跳过龙门之后化作巨龙过程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拉犟驴

  流行于永寿县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拉犟驴主要表现老婆骑驴进城看“社火”时,在路上发生的故事。

  旅游景点

  简介

  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 五陵塬上有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大佛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正在加载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彬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开元寺塔、彬县塔,民间称“雷峰塔”。位于县城内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为楼阁式砖塔。

  武陵寺塔

  该塔身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七层八楼,第砖质木式结构。重檐楼阁式,层层有斗拱飞檐,角有风玲,楼门有圆有方,外有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隔层拱门相对,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1981年,该塔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道。

  北杜铁塔

  北杜铁塔又名千佛铁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北杜镇。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有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

  秦城遗址

  咸阳是战国晚期秦国和秦代的都城。遗址位于今咸阳市区东15公里,南临渭水,北距台塬,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阳陵

  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旬邑泰塔

  沧桑泰塔泰塔坐落于旬邑县城中学院内,修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内中空,有木梯盘旋至顶,每层有拱形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

  2001年泰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淳化苹果淳化刺绣永寿槐蜜彬州梨

  梨枣木蓼花糖乾县柿子乾洲广杏

  彬县御面三原金线普集烧鸡乾县锅盔

  biangbiang面 泾阳茯砖茶大晋枣咸阳花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武、彬、旬邑、 永寿、淳化、

  乾、礼泉、泾阳、三原、

  (杨陵)武功、兴平、咸阳、

  礼泉县位于 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属于关中平原中部。 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冷暖适中, 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 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 礼泉县,咸阳市辖县。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醴泉县,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1963年改为礼泉县。地处 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泾河沿东北边界流向东南,其支流 泔河自西向东横贯中部。东邻泾阳,西邻 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 淳化、永寿接壤。

  地理位置

  礼泉县位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属于关中平原中部。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

  气候特点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1]

  礼泉境内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盛唐的两位帝王都安葬在北部九嵏山上。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昭陵,占地30万亩,有陪葬墓200余座,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工艺精美,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石雕石刻群。昭陵博物馆藏有文物珍品5000余件。昭陵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礼泉县城北25公里的九宗山上。

  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陵位于礼泉县城东北 15 公里处的武将山上,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之一。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的第八位皇帝。建陵海拔 1038 米,东揖昭陵,西望乾陵。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醴泉湖

  醴泉湖原为泔河水库,又名“甜水湖”(因为醴泉,有酒一样的泉水一说)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泔河与小河汇流处,宝鸡峡灌区西干四支渠的末端,属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四大调蓄水库之一。醴泉湖水域面积345万平方米。  醴泉湖距离咸阳市区30公里,距离西安市区60公里,在交通上形成了咸阳国际机场、陇海铁路、福银高速、312国道、关中环线以及县内旅游专线为主的三维交通体系。

  御桃园

  史德镇御桃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史德镇御桃品种丰富,基本囊括了北方所有鲜桃56个品种,面积3.1万亩。史德镇御桃个大、色艳、味美、耐贮存,各色品种的鲜桃从公历6月初上市,一直持续到9月底,长达4个月,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2008年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了以“桃花开了,好运来了”、“桃花开了,农民笑了”为主题的陕西礼泉桃花节,精心打造了福寿园、诗画园、世外桃源、多彩桃园、贵妃御园五大观光桃园。

  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公里、昭陵博物馆东北3公里处,关中环线、旅游专线从村南经过,交通便利。古槐、修竹、亭台、楼阁彰显关中民居的独特魅力;油坊、磨坊、醋坊、豆腐坊再现传统民间技艺,集中展示关中农村从明清以来农村文化、生活的演变。

  2012年,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文庙

  礼泉文庙,位于县城内中山街礼泉二中隔壁,坐北向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1369 ),清康熙、雍正、嘉庆、咸丰年间均进行过修葺或扩建。庙址全长 128 · 8 米,宽 11 · 1 米,面积 2717 · 6 平方米。原庙大门棂星门为三楼四柱歇山顶木构建筑。门内有一砖砌半月形泮池 ,池后有硬山顶出单昂三间戟 门一座。戟 门北有面阔各七间东西庑房。两庑北为“大成至圣先师”孔丘的正殿,坐北向南,两侧有踏步,中为青石高浮雕蟠龙“世面”。殿为硬山顶,屋正脊两端有鸱尾,中有“高明”。屋面、脊兽等覆以青色琉璃瓦,殿前两面有丛墙。大成殿东掖门内北面为崇圣祠。

  九嵕山

  陕西,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而神秘。是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这里是中华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同时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中文名称

  九嵕山

  别 名

  九嵏山

  所属地区

  醴泉县(今陕西礼泉县)境内

  著名景点

  昭陵六骏,袁家村,御桃园,万亩果园

  火车站

  海 拔

  1188米

  读 音

  [jiu,zōng,shan]

  地理位置

  在广袤千里的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与关中平原南部的秦岭山脉遥相对峙。这道山脉在醴泉县(今陕西礼泉县)境内,突兀而起一座山峰,刺破青天,海拔高达1188米,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它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它因而得名九嵕山。

  九嵕山岚浮翠涌,奇石参差,百鸟在林间歌唱,苍鹰在峰顶翱翔,流泉飞布,众山环绕,衬托得九嵕主峰孤耸回绕。唐朝初年,唐太宗带兵打仗和狩猎,多次经过九嵕山一带,非常喜欢九嵕山的挺拔奇绝和美丽风光。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对唐太宗叮嘱后事说:“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于是在昭陵穿凿地宫,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