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换,是一件需要从大一开始考虑的事情

 janefashion 2017-09-12


文章导图

交换,是一件需要从大一开始考虑的事情

1交换生有什么好处你还没有发现

做交换生就像环游世界,能有一万个理由。我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想为简历添彩,为将来申请博士申请搭桥,我甚至不想去香港度过二十出头的五年。

我大一下学期换专业,转到了学校的荣誉学院读生物医学,比同级同学早半个学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同样在这个学期开始初恋。那时候觉得迄今为止所有的梦想都完成了,直到学期末的绩点给我狠狠一击。大类第一的绩点掉了 0.5,成绩单上不用查找和替换都不知道自己人在哪。专业课很有趣可是生物相关专业对记忆的要求对我很不友好,学院高强度高要求我也适应不了。这个时候就常常回想起当初一不小心考到了这所学校,虽然勉强还是接受了,但是怨气横生。虽然男朋友对我很好,但是这样子的女生跟谁在一起都会吵架。加上性格不够外向说话不够风趣,每天都在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习惯了眼高手低。

大二刚开始的时候,专业课压力越来越大,每周十几篇文献的阅读量才能撑起一门课的讨论要求。我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我和男朋友的相处方式,以及这个学校究竟是不是一个巨大的永远也爬不出去的坑。

终于呆不下去了,我想要去其他地方走走,哪里都好,离开这个地方把事情想想清楚。我想过 gap 一年,可是忽然有一天有人从国外交换回来向我炫耀的时候,忽然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我还可以做交换生!

然后我才考虑了简历丰富性,导师推荐信,科研经历,博士申请之类的事情。事实证明,远游是一种很好的冷却剂,虽然时间会让人冷静下来得到成长,但是一个新的环境可以加速这个过程。眼界广了,很多从前斤斤计较的事情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帮助申请

如果很早就有了想去的学校,甚至相中了想要携手共度五年时光的导师,那最直接的办法无非是:

①去那所学校交换,上他/她教的课,去他/她办公室聊天,甚至去他/她实验室当苦力;

②去他/她的实验室做 summer student;

③去他/她的实验室做毕业设计;

④最次最次的办法,才是申请那所学校,拿到 offer 了联系他/她。

教授的冷漠有的时候不要去试探,他们很忙,花时间在一个从来没有听过的人身上不值得。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不要一味抱怨不识人才。你要主动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不要他们来花费心思去给你面试,给你邮件,直接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个人明晃晃的大脑袋在面前。这样一来可能别人都比你优秀,可是只有你是被全方位注意到的那个。

除此之外,可以拿推荐信。国内老师的推荐信不管从文章句式优美性可读性上,还是业界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上,都不如一封国外老师的推荐信。当然院士或者大牛推荐信除外。

排除或者坚定信念。比如你想未来申请美国、加拿大、欧洲等等,交换的一学期可以给你充足的时间接触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大三秋冬的你就会无比冷静心如止水。如果你很喜欢,那么申请这所学校或者周边你了解的学校就已经了然于心,而且幸运录取了也不会猛然发现原来是个烂心大苹果;如果你不喜欢,或者觉得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那么及时调转车头拯救一百多刀的申请费,或者把它的优先级降下来。

给招生官一个小小的保证。有的时候招生官最怕的不是你的科研水平不高你的成绩不好,而是你对西方教育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文化、科研氛围、语言沟通、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表现。你把交换期间的成绩单拿给他们一看,一排A,那托福 GRE 成绩稍微差点也没关系。就和你去过加拿大又回来,再申请美签就不大会被 check 一样的道理。

2交换生可以做什么

1 科研

学习我就略过了,交换的学生都是上进的小朋友,反倒可能拼命学。其实交换生保证成绩 B 以上,满足最低学分和国内学院的要求就够了。记住是来交换的,不是换一个老师继续一心一意学习。

你还可以做科研。虽然在国内的很多学生大二大三也开始做科研了,可是国外和国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虽然从发文质量和数量来看确实距离越来越小,可是科研生活的节奏选题的倾向思考问题的方式,实验室氛围布局,甚至是对待实验动物的程序和态度都差距极大。做科研确实是很折磨人的事情,但不是一群顾影自怜的人在苦逼地挣扎。多看看别人,不同国家的人怎么对待同一件事,会对未来的选择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怎么做科研呢?直接发邮件去问。当你已经完成交换生的申请拿到 offer 了,你就可以开始发邮件了。和你喜欢的教授说明,我已经要来你这里做交换生了,我就住在学校里,很仰慕你,想来你们实验室做 part-time intern。总之别要求什么,他觉得找你来又不花钱不费事,出于教学的义务就会回你的。之后好好表现,再问他们要一个自己的项目。当然那些本身做项目就不怎么费钱的专业除外,你们可以直接去问教授要一个课题。有些做 CS 的交换生甚至在港大发了文章,妥妥加分啊。

不要说没有时间去实验室,宁愿少上一门课,也要给些时间和实验室教授相处。当然没有申请博士硕士愿望的同学除外。

2

参加恰好在学校召开或者周边城市举办的会议,在香港的同学顺便就面试了心仪的公司,这些小惊喜都是要学会抓住的机会,很多时候这么一小个拐点,就改变了未来的路。

浪虽然是看起来最不务正业的部分,但是却是直接把我拆开了重组的一个部分。有的人回去拿着成绩单推荐信得意洋洋的,但是我回去之后看到的学校看到的人,都是不一样的心情了。

交换,是一件需要从大一开始考虑的事情

图片为投稿粉丝提供

在大一的我和高中没有分别,大二在大学不一样的课程设置里面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坚持挣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究竟在高考以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只会羡慕学姐的衣品和口红,但是羡慕不来她们对自己定位的把握。

到一个新的地方见新的人,你可以以你想要的姿态去做事情。想好自己的定位,告诉他们这座城市你就是这样子的人,别人对你的先入为主会帮助你完成这个转变。跨越自己的成本很低,有的时候只不过是跨过界线时候的一小阵子紧张心跳。

交换,是一件需要从大一开始考虑的事情

图片为投稿粉丝提供

浪不是一个坏词,至少他确定了你是一个能兼顾学习生活的人。浪也是要做功课有技术的。见识过诱惑经历过危险体会过失败,才知道要怎么拒绝怎么保护自己怎么在被别人放弃之后重新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故事才会让你成长。

3怎么为交换做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一点都不老套。越早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越能做的好。有些人说高中生选专业,根本不知道专业是什么,大学大类转专业迷茫,毕业找工作也迷茫。这些人在机遇面前会不知所措。不管什么办法,逼着自己去确定未来的走向,越早越好,即使慢慢会发生改变,但是一定不要再迷茫的状态下做出决定。

我是吃过苦头的。大二上学期才忽然意识到想做交换生,几乎所有美国常春藤的交换项目都已经截止申请了,只有港大一所相对比较优秀的学校。不仅如此,在课程上我也没有做出提前的安排,没有修满足够的通识课学分,大三一学期为了转换足够的学分,我给通识课老师发过不下三十封邮件

其实你们能够做得更好。大一尽量修完通识课,下一下学期尝试着上一些专业课中的基础课,暑假里了解一下学校往年的交换学校,学院转换学分的要求,找一找对方学校可以转换的课程,大二就可以提前选一些大三的专业课,尤其是那些转换不了的课程。很多交换生在回校之后面临课业繁重的大四甚至延毕一年,其实早作打算都可以避免的。

不仅仅在课业上,对于有申博申研的学生来讲,这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和未来导师相亲相爱的机会。一定要注意的是,除了在实验室学习、上他的课、办公室答疑,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要敢于想象。比如和他说大四想回来做毕业设计,或者和其他中意的导师聊一聊毕业设计的机会,还可以去周边的大学上门找导师聊一聊申请的事情,毕业设计的机会等等,去当地的公司申请实习,面试到场总归是一件非常加分的事情。

写在后面的话:

我的交换经历也不是十分完美令人称羡的;但是我犯的错误教给我的道理,在这里都教给你们了。尽早规划,主动去了解,这些话听起来都很老套,但是等你真的吃了这个亏,你就会发现有计划的人比你领先了不止一点点。大学不是要你掌握理所应当的东西,等到了招生官、公司 HR 的面前,他们并不会在意你的老师是不是教过你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希望这篇文章对还在申请季迷茫的你们有帮助。咨询更多留学申请服务,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棕榈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