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景帝一次出格临幸竟续写了汉朝历史

 昵称32226502 2017-09-12

     公元前167年的一个晚上,汉景帝刘启打算到一个名叫陈姬的姬人哪去过夜,能得到皇帝的临幸,按理说这些嫔妃们应该感到欣慰才对,但陈姬的表现却出人意料,她却是想尽办法来推脱、来回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史记.五宗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景帝召陈姬,陈姬有所辟,不愿进” ,《汉书》有段注视:“有所辟,谓月事” ,而景帝临幸的那天刚好赶上是陈姬的例假,按当时的规定有例假的女人是不能接待皇上的,如遇例假嫔妃便在脸上涂上一种丹红,也相当于请假条,挑选的官员一看,例假、准假。陈姬可能想我人卑命贱那能得到皇上的宠幸,不知怎么回事当天也就忘记给自己脸上摸丹红了,弄巧成拙,挑选的官员也就偏偏挑中了陈姬。

    面对这两难的处境,陈姬不知怎么是好,怎么能应付了晚上这一关,现在请假已经晚了算违规操作了,想来想去陈姬就叫自己身边的一个侍女来替自己接待景帝,按理说景帝应能很快看出躺在床上的不是陈姬,《史记.五宗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上醉不知,以为陈姬而幸之” ,景帝当天喝醉酒了,糊里糊涂的也就上床了过了这么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第二天景帝才知道自己昨晚临幸的不是陈姬,侍女只能如实报告了,陈姬昨天例假忘记请假了,面对此事景帝如何处置呢?按封建礼法第一种可能就是陈姬和侍女合谋犯的欺君之罪,并以此罪处理,第二种就是皇帝既然认为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就给当事人一定的名分,封个夫人什么的,但景帝却这两种都未采用,而是装糊涂,装不知道就当没有这回事,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姬误会”的故事。

就在景帝装糊涂的时候,侍女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景帝在也瞒不住了也只好承认,没过多久侍女也就给景帝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母以子贵,侍女因此被封为唐姬,由于特殊的出生,唐姬和她这个儿子也就自然得不到景帝的宠爱,《汉书》有云:“乃发寤己之繆幸唐姬”就是对自己荒谬之事的醒悟,遂起名“发”真有点打发的意思,不关是怎么出身,景帝对自己的儿子也要一碗水端平吧,公元前155年,刘发被景帝封为长沙王,古时的长沙乃卑湿瘴气之地,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不适合人类居住,面对不受宠幸的母亲,和从来不把自己当回事的父亲,刘发也只能蛮受委屈,无赖的赴长沙上任了。

公元前142年,一件小事改变刘发的命运,景帝47岁大寿,召各诸侯王进京,在长沙呆了13年的刘发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的母亲了,归心似箭啊,刘发就早早的赶回了长安,在景帝的寿宴上,为了给景帝助兴取得赏识,各诸侯王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跳舞” ,轮到刘发表演节目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刘发一上场就做了一个小动作叫张袖小举手,就是用手举着这个袖子似伸非伸、似缩非缩、别别扭扭,大家都笑话他,景帝也不高兴了,问:“你跳的什么舞啊,伸不开胳膊伸不开腿的”这时刘发说了一句非常机智、幽默的话,《史记.五宗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父皇您给我的地方太小了,跳不开平时都没地方练习。景帝听到这里,非常开心,心想我还有这么一个机智、幽默的儿子,当初我对他偏心了,没正眼看他把他打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人家心了有意见也一直没提啊,过了十三年才用这么一种方式告诉我,也该补偿他了,景帝一高兴,将零陵、武陵、桂阳三个郡划到了长沙国,刘发的长沙国一下子从以前的一个卑湿瘴气之地变成了一个幅员万里的诸侯国,刘发也从以前的一个“刘打发”变成了“刘大发” ,刘发也成了最富有的诸侯王。

后来刘发生刘买、刘买生刘外、刘外生刘回、刘回生刘钦、刘钦生刘秀,这时续写汉朝历史的刘秀诞生了,这时的刘秀已经不是什么诸侯王了,汉武帝推恩令推了145年推到刘秀这,把刘秀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放牛娃,人们不禁要问,身为皇亲国戚的刘秀怎么会沦落的如此地步。因为汉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像刘发这样的诸侯王已经对中央形成了威胁,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又叫推恩令,诸侯国继承权改变了以往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实行平均分配,有多少儿子就分多少块,等轮到145年后的刘秀时,能分到的刘发家业几乎没有了,刘秀作为皇室后人本来还可以从中央政府那领点生活补助,王莽篡汉后,刘秀这点生活费也没了,也只能去靠种地、放牛为生了。

人们常说:“风起于清平之末”用来形容因一件小事而导致了一件大事的发生,正是因为陈姬的例假,景帝的醉酒一系列的巧合,阴差阳错的导致了刘秀这一脉的诞生,从而让汉朝的历史多延续了近200年,如果没有“唐姬误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汉朝以后的历史又该如何发展?(沧海一笑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