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鸿墨轩3dec 2017-09-12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书法入门 

总第872期;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shufarumen关注。

天真烂发 姿态横生

简述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秦金根︱

陆游一生留给后人手迹颇多,盖因其为勤奋之诗人、文学家,大凡诗稿、文稿等皆留有书迹,仅其诗实存后世一万余首,可见其诗稿、文稿之巨之一斑;又因其交往极其广泛,与当时诸多重臣、文人,如辛弃疾、朱熹、范成大、杨万里等相交谊,信札来往频繁,成为其手迹之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岁月无情,陆游留存后世之书法中,其手札也不过数十纸而已,与辛弃疾、朱熹、范成大、杨万里诸人往来之信札并没有留存下来。

陆游是爱国诗人,同时位列“南宋四大书家”之一,与朱熹、范成大、张即之齐名,故其书札得到后世文人和藏家青睐,并深受好评。仅举陈琛、胡昊两家之论,即可窥见一斑:

南宋放翁词稿真迹……细穷详玩,备见句法清真,笔势圆熟,信一代之名迹也。……有集百卷行世,斯其人,风流文雅可知矣。此词虽系草稿,妙在不经意中,天真烂发,姿态横生,种种可为师法,杂之杨凝式、大小米间,又曷愧耶?(陈琛《陆放翁词稿跋》)

……今复读诸孙枢德辰所藏《晨起》诗。老年亲札,其忠君爱国之念,蔼然有杜少陵诗气象。其笔力雄健,又类苏子美……(胡昊《题晨起诗卷》)

在现存数十纸书札中,大约分为两类,一类宗杨凝式,一类宗苏、黄。宗杨者,多见草意,结构瘦长,笔画连绵,章法极其疏朗,其意多源于《神仙起居法》,此类书札有《候问帖》《拜远道义帖》《长夏帖》;宗苏、黄者,结构趋扁,略见敧侧,用笔中侧互用,以行为主,间插草意,面目与笔意皆近于苏、黄,不紧不慢间似在述说不尽之友情,此类作品包括《苦寒帖》《并拥寿祺帖》《秋清帖》《上问帖》《野处帖》和《奏记帖》等。陆游书札似与米芾书法不类,继承较少。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候问帖

纸本笔墨 纵30.5厘米 横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候问帖》又称《盛热帖》,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此札落款有“朝奉大夫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字样,而陆游主管成都玉局观在淳熙九年(1182),此后一直到淳熙十三年(1186)都一直奉祠居家,故此札大约写于此间。此时陆游刚从四川返里,虽乐于田园,但实不得已,心情并不特别好。此札写给中躬侍郎(也写作仲躬侍郎),中躬侍郎乃陆游之师曾几次子曾逮,陆、曾两家在曾几去世后仍交往密切。此信内容谈到天气酷热,谈到了还朝数年谋一官职亦不可得。此札书法结构紧致,虽多草书,但写得并不轻松,似乎因为暑热而思滞笔涩,书法风格在杨凝式和李建中之间。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拜违道义帖

纸本笔墨 纵32.5厘米 横34.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拜远道义帖》又名《拜违帖》《桐江帖》,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三希堂法帖》刻入。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札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即将结束奉祠居家,乞任严州。此札极富杨凝式笔意,结构瘦长,草书数行,如风疾雨斜,流落潇洒。行间、字间皆疏落,笔意连绵,或见有形映带,或藕断丝连。章法深得杨凝式神髓,疏而不凋,颇见神彩。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长夏帖

纸本笔墨 纵31厘米 横3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长夏帖》,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此札类于《桐江帖》,亦是陆游习得杨凝式书法神髓之佳作。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苦寒帖

纸本笔墨 纵31.9厘米 横4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苦寒帖》,写于淳熙九年(1182),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此札陆游硬笔横斜,行草相杂,似乎急促地书写着关于赈灾之急切心情和看法。此札体势略右上扬,结体略扁,笔法亦多以侧锋出之,受苏轼影响至为明显。

陆游晚岁蛰居山阴,常临窗写帖,此时多以晋人为法,而于气息上所得独多。

《并拥寿祺帖》又名《尊眷帖》,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影》著录,并刻入《海上仙馆藏真帖》。此帖笔触豪放,粗细笔画对比明显,然总体上仍宗瘦劲,劲扬骨力。结构宽绰,略向右上欹侧造势,颇能平中见奇。用笔舒畅快捷,行气一以贯之,气息周流全篇,毫无滞碍之感。虽仍不脱苏轼之影响,然在陆游书札中已堪称精品。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秋清帖

纸本笔墨 纵33.2厘米 横5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清帖》又名《与原伯帖》《致原伯帖》,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装余偶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并刻入《三希堂法帖》。陆游诗歌从曾几学,并与其家人结下了深厚之友谊,曾几死后,仍交往不断。此札写给曾几长子曾逢。曾逢字原伯,《宋史·曾几传》中称赞其“最以学称”。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札应写于从山阴赴夔州任途中,时在乾道六年(1170)。内容多寒暄问候,并大约说明赴川行程。陆游入川,虽远别家乡,却充满期待,其欲在四川军旅中为国效力,收复失去之江河。此札书法严谨中见跳宕,用笔灵动有致,多见行草笔法,而结构上虽也屡见长窄结体,但仍保留苏轼行书之特征,可见其爱慕苏轼书法不虚言也。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上问帖

纸本笔墨 纵29.3厘米 横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问帖》又名《致台阁尊眷帖》,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札书法结构瘦长,中宫虽紧,却写得极其从容、放松。用笔瘦劲,笔触着纸轻捷灵活,笔锋外扬,多见精神。章法松紧有致,疏密随性。整纸颇见黄庭坚行书之影响。

《野处帖》又名《拜违言侍帖》《致仲躬侍郎帖》,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装余偶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并刻入《三希堂法帖》。此札乃陆游于淳熙九年(1182)居山阴家中待命时所写,当时正值水灾,各地饿殍不少,然朝廷救援不力,自己又无责权,故非常忧虑。其在此札中说道:“以野处穷僻,距京国不三驿,邈如万里。虽闻号召登用,皆不能以时修庆,惟有愧耳。东人流殍满野,今距麦秋尚百日,奈何?!”在信中还提及朱熹,希望其能早点来赈灾。此札书法章法紧密,与其他手札之清疏颇不相同。用笔厚重雍容,无强烈之徐疾对比,似乎在一个夜晚向朋友缓述心结。此札书法最有苏轼之神采,丰腴韵藉,实为精品。

陆游的书札书法艺术

陆游 奏记帖

纸本笔墨 纵33.1厘米 横5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记帖》又名《严州劄子》,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观录》《装余偶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书写应在严州任上,时年淳熙十四、十五年,陆游63或64岁。此札笔短意长,多短促轻松笔画,笔锋着纸即走,轻重徐疾间仿佛舞于纸上,灵动而有韵致。此札仍宗东坡笔意,益见灵动。

陆游书札承前人,尤不脱北宋诸贤窠臼。于形迹上,并没有摆脱苏、黄等人之影响,建立起自身个性鲜明之风格。然而,其书札多行草相杂,斜风细雨,出之自然。用笔上不受中锋限制,多能灵活施变,合于表达自身意趣之需。结构上以瘦长为主,间以扁方诸形,形成错落。章法上更是不受阻碍,随性而起,情尽而止。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