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眼学”和“科学”谁更靠谱

 天宇楼33 2017-09-12







 偌大的古玩鉴定江湖丛林里,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个江湖丛林从来不乏争议。再怎么优秀的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再怎么精密的仪器也有无法判定的难题。

  而中国文物仿制造假随着科技手段提升,越来越高明。整个古玩鉴定业又缺乏行业规范,一地鸡毛,乱象丛生,值得引起藏界重视。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动态


  “眼学”和“科学”

  谁更靠谱

  许多人对艺术品市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总觉得这个市场水太深,唯恐上当受骗,不敢涉足其中。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了艺术品流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被限制在较为狭窄的领域,从而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专家频“打眼”

  在古玩收藏鉴定活动中,最常用的是“眼学”,即以专家们的眼力来区分藏品是真品还是赝品。

  鉴定过程中,专家们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思维和感官,对同类真品进行回忆,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对实践经验进行印证,使“眼学”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在文物市场上,鉴定是关键环节。但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文物鉴定法,不能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于是,一批所谓的鉴定专家,只认钱、不辨假,以至给赝品发“鉴定证书”的事例频频发生。

  玩收藏的,难免不“打眼”。其实,“打眼”也是收藏者的一门必修课。打眼关系到专家的眼力和声誉,可悲的是,有些专家不顾声誉而有意“打眼”,为业界所不齿。

  说古董鉴定市场是一个“丛林社会”并不为过,这个市场是专家林立,鱼目混珠,毫无规则可言,一切向钱看,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和规范。


“科学”有缺陷

  专家频频“打眼”,让人们对古玩鉴定充满怀疑乃至绝望。

  如今,仪器鉴定又开始活跃起来。比如鉴定一幅古画,从纸张及装裱的质地、墨迹及颜色氧化的程度等方面就能大致判断它的年代。而对于瓷器,仪器可以根据成分判定年代,但凭借科学检测手段来进行古瓷器鉴定,只参照数据的相似性而忽视了器物本身是否符合同时代器物的审美、艺术性等特征,是过于片面的。

  文物鉴定都涉及到哪些科学检测呢?据资料显示,目前的科学检测和鉴定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有损测试和无损测试两大类:有损测试主要包括热释光测年法和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法;无损测试主要包括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质子激发X荧光能谱、同步辐射X荧光能谱等方法,此类方法一般是利用光对古陶瓷胎、釉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试,直接将待测陶瓷器放入控测室内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