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汉高周老师 2017-09-12



上帝的澄明,佛祖的初心,浸染着尘世门徒的信念:

煮一壶清欢下酒,守一生凡尘美好。


01


“尘世就是天堂”


林语堂的审美  偏爱清高的欢愉


“对于生活,人们应该充满审美的热情,力图使自己的生活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件美不胜收的艺术品,也倡导人们将自己的生活塑造成艺术品。”


李银河女士如此评价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说起《生活的艺术》, 1935年,林语堂定居美国,邻居非常好奇地问他的家人:中国人头上为什么戴着碗?中国有椅子吗?你吸鸦片烟吗?……语气之中,似乎中国人不懂生活。


林语堂则认为美国人忙于赚钱,太过欲望与功利,失却了生活的美好,于是就写了这本书来教美国人如何像传统中国那样,过上真正有情调的美好生活。


有人说林语堂是“人生的优游者”,他相信尘世就是天堂,极具情调且幽默地谈论中国人如何“品茗、行酒令、观山、玩水、看云、鉴石、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才情人生,活得如斯精致而雅趣,美得窒息。

 

02

“把生活过成诗”


苏轼的品味  情怀就是风景


陆苏说:把生活过成诗。无独有偶,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另一位文学大师亦是美学生活的哲学家,他就是宋代婉约派与豪放派词作大家苏东坡。他追求充满个人意趣自由的情怀,与陆苏审美异曲同工。其词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可见一斑: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苏轼谪居汝州时所作。那天是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正值冬尽春萌,万物苏醒,早上细雨朦胧,中午即天朗风清,在山庄农家品茶叹素,心情舒坦,诗性勃发,即兴创作了这首千古绝唱。


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令无数文人墨客、文论批评家折服于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至高的精神境界。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认为,这是他的“极爱”。


有人感叹:它几乎无法翻译,却又说到了心坎。言辞之中,颇有一种“清高的欢愉”:情怀即品味。

 

03


“守住初心叹清欢”


世人的故事  一个温柔的强者


文人的情操,世人的情怀。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能够静下心来,追随内心的声音,做好一事、养好一物者,实属难得。


有位朋友,天资聪慧,自小迷恋艺术。豆蔻年华,初见古筝,即为恢弘的造型所震撼,初次聆赏,深为其铿锵妙韵所感动,立志一定要学习古筝,哪怕只是触及皮毛。遗憾的是,父母不以为然,坚信社会热门技能,才是日后富足生活的保证。和所有人一样,求学工作,直到她有能力为自己所爱买单,从初见起,挚爱十年,终于拥有了人生第一架古筝,爱不释手,恨不得抱着入眠,那种发自内心的悸动与满足,相信只有当局者才可理解。


她说:今天起,要用两年、五年、甚至十年,再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对此,我们毫不怀疑,因为,对于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对于一个温柔的强者,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管是喜欢的人,还是心爱的物,始终忠诚,始终坚守,不为杂念所扰,不因孤独动摇,是情怀,也是信念。

 

04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心的孤独  亦如初见的美


他们的故事,代表一种“清欢式”审美取向,美其名曰:美的抒情哲学。


它无关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更多的是人为之所感受的孤独、付出的努力,以及由此内化而成的令人敬畏的坚韧品格。 


也许,这谈不上是千古不朽的真理,却能“让遮蔽的心灵走向澄明,让卑微的灵魂走向高贵”。


清欢,清旷、闲雅的审美意趣,绘满诗意遐思的生活艺术,在纷繁复杂的物欲凡尘中,脱俗得有点孤独,一如坚守初心的立异。


这,也是“如是”的本色。“人生若只如初见”,初心的孤独,亦如初见的美,美得格高韵远,众生臣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