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个颈椎病,九个因为寒!真正的调治之法,实际是这样的

 WHZBCR146 2017-09-12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日常我们经常遇到的颈椎病。

对于颈椎病,中医的调治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我国辽沈地区的一位名老中医,这就是王乐善先生的独特心法。王乐善先生生于1912年,辽宁省义县人,十四岁的时候在祖父的指导下学医,随后和父亲临床实践。二十岁的时候独立行医,1963年调入辽宁中医学院任教,后来历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医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大家。

王师一生行医,针药并举,对耳聋等疾病的治疗有精深的造诣。对于颈椎病,王师也是颇有心得。虽然王师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心法,一直影响着后学,这就是重视祛风散寒来实现卓越的治疗效果。

原来,颈椎病的出现,虽然和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以及椎骨的进行增生等原因有关系,但是从中医角度来看,风寒二邪伤及颈部,乃是不可忽视的病因。这也不难理解。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神仙也怕脑后风”。我们颈部的风池、风府等穴位,都是容易感受风邪的。可见,我们的颈部对于风寒二邪,似乎有着天然的易感性。这就难怪在此影响下,出现颈椎病了。遵此法,王师治疗过很多病人,效果显著。

下面,“精诚名医汇”将一张王师曾经用过的好方介绍给你——

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块,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即可。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方才说过,驱散风寒,乃是调治颈椎病的一大关键。因此,此方就用葛根、桂枝和麻黄这三味药来散寒、通阳。葛根,性味甘、辛,凉,入脾、胃经,功在升阳解肌。早在张仲景的年代里,葛根就是治疗颈椎病的要药。那桂枝,性味辛、甘,温,入归心、肺、膀胱经,功在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以桂枝为主药的桂枝汤,就是解表、散寒、温阳的代表方剂。还有那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功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这三味药配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散太阳、阳明风寒之邪。

颈椎病,之所以作痛,和气滞血瘀有很大关系。寒邪入体,引起的主要问题,也是血凝气滞。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活血止痛。用什么?用酒芍、当归、川芎和鹿角胶。所谓酒芍,实际上就是酒炒白芍。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经能养血、敛阴、止痛。酒炒白芍,活血的功效显著增强。那当归,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那川芎,为行气活血的要药,气行血自行。那鹿角胶,性味甘、咸,温,入肾、肝经,可以温补肝肾,益精养血。有它们在,养血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血的生成与运行,离不开脾胃作为生化之源。因此,我们用生姜、甘草和大枣来固护中焦,调和营卫,使得气血生化有源。

完成了这些事情,我们才真正着手治骨。无论怎么说,颈椎病的产生和骨的退行性病变,有密切的关系。幸运的是,我们祖国传统医学里,有很多可以治骨的良药。用什么?用申姜、狗脊、杜仲、牛膝。这里的申姜,实际上就是骨碎补。骨碎补性味苦,温,入肾、肝经,功在补肾强骨,续伤止痛。那狗脊,性味苦、甘,温,入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腰脊。那杜仲,性味甘,温,入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筋骨。那牛膝,性味苦、酸,平,入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应该说,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各类关节病的时候,这四味药都是经常被排上用场的。

所以,这个方剂,抓住了颈椎病的主要病因,集养骨、活血、散寒、通阳等功能于一身,终于成了一张临床验方。凡颈椎病,遇寒加重,或者因寒而起的患者,都可以考虑应用。但是,由于每个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以在使用中,难免要化裁。因此,我们最好还是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

但是,无论怎么说,此方作为中医名家调治颈椎病的一张经典方剂,是值得我们收藏和研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