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态创新,释放产业“引力波”

 美滋滋生活 2017-09-12

苏州湾科创园

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

苏州湾文化创意产业园

近来,“业态创新”一词成为经济领域热词。

究竟何为业态创新?业态创新是指在业态发展进程中,以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营技术、新的经营手段取代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以及由此创造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商品组合的店铺形态去面向不同的顾客或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近来,吴江从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带动业态创新,在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制造业,以电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社交、教育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积极开拓,实现突破逐渐衍生出新业态,鼓励社会上有新想法、新创意、新技术的创业者或团队通过迎合新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新的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新业态的出现。

引领“蝶变”

文化旅游成为创新引擎

在盛得亿(江苏)纺织有限公司,有一款衣服夺人眼球。这件衣服乍看以为是一件牛仔外套,近看才知是一件羽绒服。公司副总经理郑剑辉笑着告诉记者,这款创意产品源于公司设计团队开发的“1978文化创意”品牌。团队手工剪裁牛仔布料,通过数码打印机一块一块地打印在纺织面料上,再将这些独特的“牛仔纺织面料”手工拼接,使这件羽绒服结合冬日的温暖和牛仔的率性,穿着起来也让人赏心悦目。

“1978文化创意”品牌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对库存面料的二次加工,把最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以数码科技的手段创造出面料和生产的附加价值,推进品牌的影响力。

郑剑辉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有一群艺术家朋友、拍卖行朋友以及国内二三线的画家,帮盛得亿画插画,“这样,我就让面料会讲故事,让花型有了生命力。”

“1978文化创意”还把专业知识创新地融入到传统的纺织业当中,“手绘地图丝巾”、“艺术无尘布”和“创意手机清洁贴”等文创小产品不断推出,赋予了传统纺织品新的生命。“我们的目标不是提供消费需求,而是去制造消费需求。”郑剑辉说。

“传统制造业亟待向中高端领域进发,走一条高品质、多元化之路,这就要依靠智力设计、文化创意来实现。吴江集聚了不少大型文化企业、设计机构以及优秀人才,成为服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资源。”区文产办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同里旅游也顺势而为,加大融合发展力度,在推进旅游业态创新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游客在“声音邮局”拿起听筒,将旅途中的惊喜和感动、遇见的人和故事,用声音表达出来。收件人用手机扫一扫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就能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收到寄信人发来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这方浪漫寄送,那方甜蜜倾听——这是同里将推出的“声音邮局”平台,方便游客寄送“有声明信片”。

这只是一个缩影。蹄髈、袜底酥、芡实糕……江南古镇,这些特产大同小异。如何才能打造独特吸引力,留住更多客人,推动古镇旅游从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 同里的回答是:业态创新。

现今,同里的店铺虽然看似各自经营,但又相互抱团,展现着一个与时俱进、中西结合、深化旅游体验的新同里。富观街上的“心情CD”,是一次中西音乐与古典建筑的触碰;一些集住宿与咖啡吧于一体的小店,装修别致,开启了水乡夜晚的“东方夜巴黎”;游客还可以在四进的老宅子里做一次传统文化传习……经过政策号召,同里渐趋独特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汇聚到了这里,依托“飘邈音乐之旅”、“小时光咖啡”、“路人酒吧”等一批特色经营业态的先行崛起,同里古镇的旅游形态不仅越发丰满,更重要的是,游客留下来的热情也越发高涨。

崛起“增长极”

现代物流“撬动”产业版图

说起物流产业,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集装箱、成片的仓库、来去一阵风的厢式货车。说起物流从业人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快递小哥、货车司机、报关员。在中鲈国际物流科技园的产业定位里,这样传统的物流概念俨然已经过时。在这里,物流横跨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企业的形态各种各样,物流从业人员甚至可以是程序员。物流产业的概念在这里向产业链上下游无限纵深。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大行其道,很多企业把原来需要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物流活动的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而作为首批入驻中鲈国际物流科技产业园大楼的物流平台企业之一,巨鸟物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则走得更快,公司主推的是“第四方物流”业务。

巨鸟物流没有货物,没有仓库,也没有货车,公司上下连老板在内一共15个人。2014年6月,巨鸟物流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正是这15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调度行业信息,促成从空车配载、货运贷款、运费保险等物流各环节的整合,极大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备受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青睐。当年9月30日,平台的一期开发完成;10月8日,平台招商工作正式启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近千家物流企业成为这个平台的会员。随着平台开发的逐步完善,会员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将能实现从接单、投保、转运、空车配载乃至贷款的各项业务。

两年不到的时间,巨鸟物流平台上已有会员单位近4000家,其中50多家巨鸟物流平台的会员单位进驻苏州中鲈国际物流科技产业园,实现平台交易额突破6亿元,且平台会员企业还在不断增加中。巨鸟物流也将这里作为研发基地,打造面向全国的样板基地,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凝聚人气,抱团发力,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作为平望镇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中鲈国际物流科技产业园抢抓机遇挺进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蓝海”,不断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项目。巨鸟物流等科技平台的集聚,助推了科技园向省级一流智能物流科技产业园迈进。

发力“供给侧”

人力资源为创新添加“活性剂”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也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种新业态。

吴江经济发达,已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200家。近两年,我区以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为创新载体,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趋势显现,发挥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支撑、配套和驱动作用,逐渐形成新的增长点。

国家级的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功能定位为公共行政服务功能、信息和商务服务功能、产业集聚优势功能、协同创新平台功能,已完成了两期共10000平方米的工程建设。开园后,产业园在引进优质服务机构、培育本地企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双管齐下,在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之外,重点引进了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等多元化业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目前,已批准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有任士达(荷兰)、人才金港、北京外企、北方汽车教育等近40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和本土机构。这些企业各具特色,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发、政产学研、服务外包和产线外包及职业能效等方面各有建树,已初步形成产业的规模集聚效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去年全年输送的技能人才达10万人,实现产值12亿元。

“产业园面向全区产业和企业,落脚点在促进人才协同创新,充分集聚要素、汇合能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产业园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该理念,园区集聚人才协同创新要素,实施人才协同创新服务,搭建起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联盟高端对接平台,组织了2015中国·苏州(吴江)首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会、“百校对接百企”等重大对接活动,初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四种服务方式。

具体来看:一是定向服务,集中力量为四大片区及其科创园等提供定向的人才、技术、项目对接服务;二是专题服务,指定专门小组为苏大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团队等提供全程服务,一个一个项目跟进;三是个性化服务,人才、项目落地前提供各项申请申报服务,注册后提供财务、人事劳资等代理服务;四是基础协同性服务,及时了解和回应会员需求、开办联盟网站、编印《联盟动态》、举办会员沙龙、组织产业园入驻企业联谊交流等。

吴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联盟正式成立运行一年多来,已有近40家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200多家本地企业加入,在面向吴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好人才、技术、项目对接,取得较为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努力在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开展引进对接工作,力求不断取得成效。“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人才联盟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拓展与高校、机构、平台的协作联系。以上海设计之都和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为主要依托,加大高端和紧缺人才与各区(镇)和重点企业的对接力度,建设为吴江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服务的基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

“新业态”迸发活力

现代金融“挺起”新经济脊梁

“苏州湾科技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区十二届党代会六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但在太湖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金伟华心中,其立足定位、发展方向已熟稔于心。

苏州湾金融产业园是苏州湾科技城五大载体中的一部分。其以20余幢总部经济大楼和苏州湾基金小镇为载体,产业园聚焦基金创投、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等各类型的新型金融业态,目前已吸引德尔石墨烯、聚源、熔拓等一批基金创投项目落户。

金伟华说,苏州湾科技城将立足于“生态、商务、文化、科技”的创新定位,充分整合苏州湾软件园、苏州湾金融产业园、苏州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太湖新城科创园、苏州湾科创园五大载体,以服务经济、智慧产业为发展导向,聚焦软件与互联网产业、大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通过集中资源、集中区域、集中精力,着力打造成为吴江乃至苏州创新发展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成为“科技新城、品质新区”。同时,通过中介招商、产业招商等模式,提升引入项目质量,为落户企业和项目在人才政策、文化产业政策、金融产业政策、楼宇经济政策、软件政策等方面提供服务,力争通过高水平打造苏州湾科技城,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构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质服务环境。

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

进入“互联网 ”时代,几乎所有行业都迎来了变革的机遇,过去的旧模式和旧秩序必然会不断遭受冲击。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遣,创新力量主导的“破”与“立”,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

业态创新涉及的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新兴业态的出现往往会促成新兴产业的诞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劲增长点。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业态革命:如种植、集市交易、机器大工业生产、运输、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产业的核心。

可以说,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业态创新,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商业模式创新,那么这个产业就进入衰落期,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就吴江而言,企业、科研机构等要积极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研发出全新产品,围绕新技术逐渐衍生出新业态;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开展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推动业态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