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声音”唤起年轻的心

 cxag 2017-09-12


沪剧有“上海声音”的美誉,

在两百多年的时光里,

这份熟悉乡音背后,

浓缩了城市市井生活的点滴,

记录着这座繁华都市的发展变迁,

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

如今沪剧“核心IP”的

价值和影响力正不断提高,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的目光……


上海的文化符号——“沪剧”


中国各民族地方戏曲种类多达360多种。沪剧作为“海派文化”的瑰宝,具有与这座城市相得益彰的独特风韵:吴侬软语韵味婉约,西装旗袍婀娜大气。不过与一些古老的剧种相比,沪剧用简练含蓄的语言,生活化的表演,融合时代的元素,展现千姿百态的上海风情背后,一段段激荡人心的传奇。沪剧这颗年轻的心生生不息地跳动着,在传承海派文化、涵养社会素养、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紧扣着历史与时代的脉搏,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高校学子眼中的“上海名片”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形式等,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要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全覆盖。


将高雅艺术融人校园,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沪剧院一直在行动。2016年,沪剧《邓世昌》深入上海二十余所高校,开启高校巡演季。除了为师生们奉献《邓世昌》全剧之外,同时还将开展演员与观众见面会等系列主题活动,举行高校学生座谈会。邀请戏剧专家、研究学者和沪剧艺术家举办“沪剧”主题的专题讲座……通过主创与师生们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听取意见,能使更多的青年学子走进剧场,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接受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情怀。2017年,沪剧《回望》也迈开了上海高校巡演的步伐,沪剧作为传统戏曲焕发的鲜活的生命力更是吸引了不少学校主动邀约。有校方表示:“沪剧院为高校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地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海派艺术魅力的平台。”




今年上海海事大学港湾校区作为上海高校中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教学辅导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院校间进入深层次合作。

与此同时,沪剧院还把“上海的声音”带到北京大学,受到了首都高校学子的热烈欢迎。沪剧院还与北大制订了“三年合作计划”。首都高校的学子们喜爱沪剧,不仅是被戏曲艺术的魅力所折服,他们看到了沪剧背后浓缩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精髓。他们不仅想了解沪剧,更想通过沪剧了解上海这座城市。沪剧也成为高校学子眼中响当当的“上海名片”。



在高校巡演的过程中,沪剧院也搭建了自己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团队中不仅有上海高校学生,还有外地甚至外国学生踊跃参加。他们喜欢上海的传统文化,更对沪剧保有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认同,并为这座时尚之都的天籁之音而自豪。不仅在上海,在北京大学,我们也拥有了一批忠实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无论是演出、活动还是讲座,我们都可以看到年轻的面孔,用一股青春的力量坚定地推动着沪剧的发展。今年暑假期间,北大上海校友会的二十余名同学还特意来到沪剧院,近距离感受沪剧的魅力。




度身定制“大学生公益票”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剧场,上海沪剧院联合上海市教委和市文广局,共同推出了“大学生公益票”项目。面向上海高校学生,推出零门槛的抢票活动。实施一年多来,共有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东华等二十多所高校百余名学生走进上海大剧院、逸夫舞台等专业剧场领略沪剧的魅力。每场演出都是开票一天就被一抢而空,现场入座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一百,这样的机会也让学生们觉得弥足珍贵。有同学表示“沪剧从布景,着装到音乐都很精致,很洋气,很时尚。看了沪剧以后上海话的听力也蹭蹭往上涨。”




在此小编也要为支持沪剧的青年人送福利啦!

在文末'留言处”写下您对沪剧的“青春感言”

我们将从中抽取10位幸运观众,

送上9月19日晚,上海大剧院沪剧《芦荡火种》演出票一张。

爱沪剧的你还不快点行动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