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思议!这家公司1000万起家,24年后资产10000亿,BAT营收加起来只有它一半,秒杀华为,国...

 水木时代 2017-09-12

年赚6000亿却不被人熟知

这家公司到底什么来头?


这是创业经纬论的第 51 篇文章


如果问大家,中国最有名的企业是哪一家,大家的回答一定离不开BAT三巨头、华为、联想这些企业。


BAT三巨头


但如果问,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大家还会说它们吗?


有一家公司,不是“工农中建交”等大银行、也不是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这些企业,年收入却秒杀BAT三巨头和华为,而且,很多国人根本不知道它!


有一组数据:


阿里巴巴,2016年年收入1011亿元人民币;

腾讯,2016年年收入1519亿元;

百度,2016年年收入705亿元;

总共加起来,3235亿元。


而这家公司,2016年年收入达到了6000亿元!BAT三巨头一年赚的钱加起来,也只有它的一半!


就连一向以能赚钱著称的华为,2016年的年收入也“只有”5216亿元,比这家公司还要少近800亿元!


这家公司,成立才24年,以1000万起家,现在资产已经超过10000亿世界排名170位,一年上升183位!


这家公司,就是海航集团!


如果只是你只是坐过海航的飞机,可千万别认为海航只是个航空公司,因为它的业务,遍及航空、零售、旅游、物流、金融、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大家都说任正非低调,但他却低调到全世界都知道他很低调;但海航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峰,却低调到很少人知道他是海航的当家人!



现在,任正非带领华为成功的经验早已广泛流传;而陈峰拿着1000万开始创业,24年把企业做到10000亿的成功秘诀,也是时候公开了!


01


成功密码一

只有1000万连“机翅”都买不起

靠“借”借出10000亿的海航


创业最难做的事情是什么,是学会“借”


无论是借钱、借资源、借政策,能够借到的,都是你自己的。而在这一方面,陈峰能力简直无人能敌。


1、1000万起家,借政策借出2.5亿元


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但当时海南还非常落后,街上连红绿灯都没有,与大陆往来还主要靠乘船,交通非常不便,因此航空成为了海南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1993年,以拖拉机代步的海口市民


于是,当时的海南省省长刘建峰找到了当时正在国家民航总局担任处长的陈峰,希望他能帮忙筹备属于海南的航空公司。


当时年仅36岁的陈峰可谓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他有多年的航空管理经验,1984年从联邦德国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毕业,之后又先后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空管局任职,可谓既有能力,又见过大世面。



恰逢90年代公务员“下海”经商潮,在刘建峰的劝说下,陈峰就辞去公职,来到海南开始创业。


但陈峰一来到海南,顿时就傻了眼,原来海南省政府能够给他的起家资本是——1000万元。


1000万看起来很多,但对于成立一家航空公司来说,却是杯水车薪,要知道飞机动辄就要上亿元一架,用陈峰的话来说,“这点钱连飞机翅膀都买不起”。


但就这1000万元,还是海南省政府从紧张的财政资金中挤出来的,所以再加是不可能了,陈峰只能自己想办法。


没钱没关系,眼光独到的陈峰敏锐捕捉到了海南成为首批股份制试点省份的政策机遇,主动向省政府提出股改申请,并获得批准。


就这样,新建立的海南省航空公司,通过定向筹集的方式,筹集到了2.5亿元发展资金,并借此完成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革。


当时股改的股权证


2、有了2.5亿,再找银行借钱


有了2.5亿,但资金还是不太够,陈峰又跑去找银行借钱。陈峰用一个比喻就打动了银行:


你看海南的地理位置这么特殊,海航去哪里机票都得1000元以上,你还不能不搭,这是刚需,这飞机一起一落,就像一台印钞机。


银行被这个比喻打动了,以2.5亿为担保,贷款给了海航6亿元。拿着这些钱,陈峰买了2台波音737,之后又以这2台波音737为担保,又向美国方面订购了2架飞机......就这样,海南航空终于有自己的飞机了。


1993年5月2日,海航的第一条航线——海口到北京航线正式开航,这离海航成立还不到3年。


1993年5月2日,陈峰在海航首航波音737飞机上为旅客服务


3、国内借不了钱,就跑去美国找索罗斯借!


当时,海航的资产不过3亿,但贷款已经高达6亿,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就想踏踏实实赚钱还债,可陈峰偏不这么做,他的做法是:继续借钱,和大航空公司硬拼。


当时,地方航空公司一般只能做非主流航线的生意,譬如小城市到小城市的航线、短距离的航线等,因为主流航线根本竞争不过那些大航空公司。


可陈峰胆子却很大,偏要进入主航道竞争,先后租了4架波音737客机,接连开通了海口到北京、上海等15条航线。


这样一来,海航当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173亿元,利润6876万元,创下了新纪录。


但以此同时,海航的负债率却不断攀升,早已超过了80%。当时借钱做生意还不太能被国人接受,于是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质疑,甚至有人认为,海航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质疑,陈峰曾说:“中国没有人能看懂海航的资本模式。”



但如此高的负债率,再加上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让国内已经没有银行敢再借钱给海航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就收手了,但陈峰偏偏不是普通人。国内借不到钱,他决定跑到国外借钱。


于是,陈峰飞到了美国,在各个商务社交场合,逢人就用蹩脚的英语,讲述海航1000万元人民币起家的故事。


但在美国借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人虽然有钱,也不会轻易借给一个中国的小航空公司。于是三个月过去了,陈峰都没有拉到融资,心灰意冷地准备回国了。


就在这个时候,华尔街大鳄索罗斯跳了出来,原来他早就看中了陈峰的海航,却故意等到最后一刻,就是想在陈峰走投无路的时候,占更大的便宜。


谁知,这个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即便拿不到投资也不肯贱卖自己的股份。索罗斯也被陈峰的骨气打动,以2500万美元的资金,买下了海航 25% 的股份。


陈峰与索罗斯


4、借力资本市场


有了索罗斯的投资,陈峰继续在资本舞台上翻江倒海。


1997年5月,在国内很多企业还不太明白什么叫上市的时候,海航B股就在上交所上市,筹集资金2.63亿元。


海航上市,陈峰敲钟


很多创业者都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家上市公司!但上市是为了什么,这些人真的想过吗?


对于陈峰而言,上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筹集资金,让海航不断发展壮大。这就是不同的格局,不同的成就!


于是,仅仅两年后,海航A股又在上交所发行,募集资金9.43亿元;2002年,重组后的美兰机场H股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海航所有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总额总计达1600亿,这些资金都为海航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借政策、借银行、借投资人、借股市,陈峰能借的地方,通通都借了个遍。


可以说,他把资本运用到了极致,为海航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才有了现在海航发展的极致,才有海航现在1万亿的资产。


02


成功密码二

有危才有机

能化危为机才是真本事


别看海航集团现在发展得这么大,但当初它也只是一个偏安海南岛的小航空公司,多次遭遇了看似无法度过的危机。


但每一次,陈峰都能在危机中看到机遇,让海航在危机面前不仅没有倒闭,反而更进一步。



1、差点被吞并,却抓住机会成为第四大巨头!


2000年,民航总局决定对全行业实施战略重组,将其直属的十余家航空公司合并为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集团,不少地方航空公司都被这三大航空巨头收购了。


而海航偏安海南一隅,地域限制和航空资源匮乏,很有可能也被吞并。这下怎么办?这个问题看似无解!



在危机关头,陈峰认为,“面对行业洗牌,我们别无选择:要么迅速壮大自己,要么被吞并。”


于是,他决定带领海航主动“出岛猎食”,一下子就把海航从地方航空公司变成了全国性航空公司。


2000年8月,海航并购重组了陕西长航航空;

2001年7月,投资7亿元新华航空公司进行重组,并获得了新华航空的50多条航线和北京、天津两个基地;

2007年7月,收购山西航空,赢得了40余条支线航线。


就这样,海航不仅没有被那三家航空公司吃下,反而收购了其他多家地方航空公司,资产规模一下子扩大了:


飞机突破100架,有400多条航线,占据中国支线航空70%的市场,晋升为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足以和国航、东航、南航平分天下。



2、非典时期,升级为综合性航空集团


就当海航转危为安,准备大步向前时,第二轮生死危机悄然而至。


首先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全球航空运输量骤降20%,紧接着又是2003年的“非典”,航空业一片哀鸣,不少航空公司因为没人敢坐飞机而倒闭。


就连海航的情况也很糟糕,搭乘航班的乘客,往往没有机组人员多。于是,航班压缩,员工无事可做,工资奖金发不出......



2003年,连续10年盈利的海航首次出现亏损,而且一亏就是15亿元。到了2004年末,海航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94.3%,净资产只有14.29亿元。


这场危机让陈峰意识到,如果一家企业80%以上的收入都依靠航空产业,那抗风险能力太差了,因为航空业本来就是一个投资大、风险高、周期性强、利润小的行业。


于是,陈峰带领海航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往上,发展航空租赁业和飞机组装制造业;往下,占领酒店业、旅游业等产业。


这次危机,反而让陈峰抓住机遇,把海航从一个纯粹的航空公司,升级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航空集团。


据统计,海航参股控股了18家航空公司,运营国内外酒店近2000家,客房总量超过30万间,旅游门店240多家。




3、2008年金融危机,反而向全球扩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民航业再受重创,对海航也影响巨大。危急时刻,海南省政府拿出15亿元注资海航,才让海航转危为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少人在劫后余生之后,或许就变得十分保守,但陈峰还是那个陈峰,在危机之中,他也看到了,国外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现在正是海外并购的好机会!


于是,海航开始并购国际优质资源,海航的资产规模和收入都得到快速增长。



2014年,海航集团收入近1500亿元,总资产近4800亿元;2015年7月,海航以25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


在危机面前,有人退缩、有人保守,但那些有勇气、有眼光的人才知道,“危机”有“危”更有“机”。


作为海航集团的掌舵人,陈峰“变危机为机会”的能力,几乎无人能敌,也让海航在三次“转危为机”之后,真正成为了一家全球性的企业集团。


03


成功密码三

会资源整合

才是最大的本事


从1000万到10000亿,陈峰起家时根本没多少资源,但靠着整合别人的资源,让自己发展壮大,在整合资源这方面,没有谁可与陈峰媲美。


海航每次遇到危机时的转危为安,无一不是资源整合的经典案例。控股美兰、收购长安航空、陕西航空;收购酒店;海外收购优良资产,都充分体现了陈峰资源整合的能力。


海航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


现在,整个航空业的上游和下游,都被海航加以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别人的优势,变成了自己的优势;别人的竞争力,变成了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就形成了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优势。



“2025年,海航要成为全球前10强!”


现在,海航集团在全球有40万名员工,年收入6000亿元,总资产达到了10000亿。


201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海航以530.35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登上榜单第170位。



但面对如此成就,陈峰并不满足,他放言:到2025年,海航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



也就是说,到了那时候,海航就会和苹果、沃尔玛、丰田、大众、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等企业相提并论,处在同一个阵营里面。


不少人都觉得,陈峰这个目标太狂妄了。但要知道,不“狂妄”,就不是陈峰,就不是海航。当年1000万起家,都能把企业做到全球500强,资产过万亿,现在更进一步,把企业做到全球前十,又有什么不可能?


从海航的发家史中,我们能看到,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两点:


1、有野心,有想法,心气绝不能低


哪怕现实困难重重,但心气决不能低,因为你的心气,代表了你的格局,代表了你的企业未来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你坚信自己的企业能够成为世界500强,那即便成不了,也不会沉沦成乡镇小企业;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企业永远只能做乡镇小企业,那很抱歉,它就只能是个乡镇小企业。


2、资源都靠借、靠整合


创业之路,除了少数富二代,每一个人手中的资源都是少得可怜,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借”,借资本、借政策、借投资人,只要你有本事借到,就都是你的资源。



所以,只要敢想敢干,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从前,以前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世界500强,中国也越来越多。那么,进入全球前10名,为什么要觉得是异想天开?


就像陈峰说的那样:


这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这个时代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这行业的工作着,我们是不是要有为民族争点气的这么一种志向 ?


经营企业,就是要永不止步,越做越好,把企业做到全球前列,为民族争点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