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秀的文化品格与领导艺术的建立

 摩旗谷 2017-09-13


文丨黄攀   图丨源自网络

  刘秀诛莽延汉,重建汉室江山,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他在位33年,柔术治国,勤政爱民,东汉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奇观。刘秀被誉为中兴之主,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明君之一。


  刘秀崇尚儒术,表彰气节,偃武修文,优遇功臣,赏罚严明,形成了他很高的文化品格,正是因为他优秀的文化品格,才构筑了他钢柔相济,宽严有度,仁爱天下,睦邻友邦的独到的领导艺术。


  刘秀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思想,这是刘秀文化品格的核心所在。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由这种精神涵养出忠勇、礼让、笃信美好的社会公德。刘秀自幼年起就学习儒家文化,到洛阳上太学,学的是《尚书》,儒学思想浸润身心。从而使他一生“敦儒学”,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刘秀笃信儒学,忠勇异常,在生死危难之际,展示出惊人的文化品格

 

  公元23年,刘秀、刘縯兄弟在枣阳舂陵以家乡子弟兵为骨干,发动起义。短短数月内,队伍迅速发到到十来万。正式打出“汉军”的旗帜,义军攻州拔县、势如破竹。王莽震惊,发精兵40万,号称百万,直指起义军刚刚夺得的重镇昆阳城,汉军及诸将见莽军势大,众皆惶恐,忧念家庭妻小,欲各自散归,独刘秀从容自若,慨然言道:“今我军少,莽军强大,如果我们并力抵抗,还可取胜,如果望风解散,必至玉碎,万难瓦全。”后刘秀求得援军至,刘秀自率步骑兵千余人作先锋,向着敌营猛冲,斩首数十级,诸将见刘秀勇猛直前,人人奋勇争先,随着刘秀冲杀,又斩首数百千级,莽军纷纷倒退。接着刘秀又率敢死队3000人直冲王莽军中坚,莽军阵乱,昆阳城守军乘胜出战,内外合攻,杀声震天动地,莽军大溃,王莽的主力军经昆阳一战,完全被消灭,为匡扶汉室,建立东汉,打下了基础。


  此时的刘秀已经是太常偏将军,他不高高在上,以领导者自居,满足于发号施令,在守城主将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之际,他镇定从容,分析敌情,判断局势,作出了自己率步骑出城搬兵解围的惊人之举,搬得缓兵,他又亲率敢死队,奋勇冲杀在前,不惧生死安危,他的智勇稳定了军心,击败了强敌。刘秀树立了自己强大的文化品格,建立起了统率三军的威信。


  刘秀的文化品格,是大智大勇,是忠勇无畏的,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强大的文化品格,刘秀在将士们心中建立了很高的领导地位,也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领导艺术。


  ◆刘秀仁字当头,义字为先,构成了他独特的礼让文化品格

 

  据《枣阳人物》记载:“建武四年,光武帝遣马成进攻舒城。舒城是李宪的根据地,守备很严。马成见此城墙高壕阔,断非短时间可以攻下,于是择地安营,只求自固,不求进取。上表洛阳……说需一二年才能成功。诸大臣纷纷进奏马成误国,要求撤换主攻大将,光武帝不动声色,复谕马成,准他便宜行事,成遂坚壁不动……,直到建武六年春,城中粮尽,成便鼓励将士拼力进攻,不到旬日,即攻入城中……”刘秀心胸宽广,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尊重部属,善于纳言,这是他优秀文化品格的展示,亦是他非凡的领导艺术构成因素之一。


  刘秀的仁礼之举,典籍记载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刘秀与东汉名将马援的初次相见。


  公元27年10月的中国大地依然是群雄并立、硝烟弥漫着、百姓在哀号,大地在颤泣。马援当时是盘踞天水的隗嚣的部下,狡猾的隗嚣派他到洛阳探听朝廷的动向。马援进殿见刘秀端正地坐着,穿着非常朴素,扎着头巾,连个贴身警卫也没有。马援一出现,刘秀立刻站起,笑呵呵地迎上去与之握手。寒暄之后,马援便情不自禁地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由此我们看出,刘秀与陌生的马援初次相见,是热情的,是友好的,他平易近人,待人赤诚,见面的气氛宽松友好,“礼”做得相当到位。马援与刘秀一见如故,他感到刘秀身上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巨大磁力。最后,他感叹道:“……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


  反观马援所说的跟自己是“同县”、“少相善”的公孙述见面呢,情形却完全相反!马援晋见刘秀前先去拜访了自立为蜀王的公孙述。马援以为自己跟他是老乡、曾经那么好,公孙述一定会与他握手言欢,品茗叙旧。可是至始至终,公孙述都没有这样的表示。公孙述不信任马援,怀疑他是隗嚣派来的刺客。不仅如此,公孙述为了在马援面前表现显摆,还特地搞了一套隆重的皇帝接见外宾的仪式,高高在上,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在马援这个老乡面前耍足了威风,争足了面子,他这套浅薄之举,一下子将马援拒之千里。虽然后来公孙述大宴群臣,要封马援当“大将军”,而马援认为公孙述“天下雌雄未定……而反修饰边幅……此子何足就稽天下之士乎!”,认为他“……井底之蛙,而妄自尊大……”,不可成就大事,转身绝尘去了洛阳。


  其后,刘秀的尊贤更表现为一种政治自觉。一称帝,刘秀便亲自登门,把年高德劭、时任京部丞的卓茂请到朝中,提拔为太傅。卓茂的治下,教化大行,路不拾遗。连垂垂老矣的贤能就能受到重用,天下人谁会担心贤能吃亏,谁不想争当贤能,并心甘情愿为刘秀奔走效劳呢?


  ◆刘秀笃信的文化品格,构成了他宽严相济、赏罚严明、执法如山的领导艺术


  “建武十四年,光武下诏书,令各州郡检查垦田分地与户口实数,限制豪强霸占土地。各地依诏奏报,独陈留吏牍中夹入一张纸条: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问纸条从何处来,吏人说是从街上捡拾而来,误夹入牍中。光武帝生疑,心中很不高兴,东海公进言道:南阳帝乡,必多近臣,帝乡之居,必多近亲,田宅逾制,不便细问,故有是言。光武帝大悟,使虎贲将追问其人,所答与东海公说的一样。帝即派能臣巡视南阳,纠察官吏,调查民情……追究大司徒查田不实,贪赃一千万余钱的罪行,下狱处死,又以同罪杀死河南尹及郡守十余人,之中多光武帝的乡亲族人。”


  刘秀放手让属下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不避亲疏,执法严明,既支持了地方官员的工作,又取得了信义,严肃了法纪。


  “建武十一年春,岑彭与大司马吴汉等调集水陆人马攻蜀,吴汉认为水手无用,应酌量遣归,众将皆复合,唯岑彭独言蜀兵方盛,今靠水战得利,方可深入,不能遣归……两人特上表洛阳,请旨定夺。光武帝复谕道:大司马惯用步骑,未习水战,进川事决诸岑彭,大司马不得掣肘。彭得伸己见,越见感奋。水陆并进,所向无敌,蜀兵大乱。”


  刘秀不以官职论轻重,不以地位订策略,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岑彭与大司马的意见有分歧,刘秀不因为大司马位高权重而信之,不因岑彭职务低下而弃之,以正确建议为决断,形成了他公生明、廉生威的文化品格,无形之中形成了令人亲近的领导艺术。


  为把这件事说清,我们还要回到刘秀的哥哥刘縯被杀那件事情上去。当时,朱鲔力劝更始帝刘玄杀刘縯,刘玄称帝后,派刘秀代表其平抚黄河以北的各郡县。对于刘玄对刘秀的委派,朱鲔又敲过破锣。也就是说,朱鲔应该是刘秀恨之入骨的仇人。刘玄政权由洛阳迁都长安,便为非作歹,声名狼藉,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巡行黄河以北的刘秀被一帮真正的豪杰们拥戴,当上了皇帝。于是,刘秀开始横扫天下。公元25年下半年,刘秀兵临洛阳,久攻不下。这时,刘秀忽然想起岑彭曾在朱鲔手下干过,便派岑彭尝试去说降。岑彭在城下为朱鲔分析了天下大势,朱鲔认为有理,但是他深知是刘秀的仇人,有顾虑,怕投降后被杀。刘秀知道后,让岑彭给朱鲔捎话:“举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刘秀说到做到,朱鲔降后不仅被封了官,其后还得到升迁,史载朱鲔“传封累世”。这,需要多么宽广的政治胸襟!


  刘秀作为一介文人寒士,能够举义反莽,开创东汉之国,能够驾驭军队、掌握政权、治理国家,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成功,充分表明了他具有非凡的文化品格,使他能够在军事、政治上表现出不凡的才能,铸就了他克难攻坚、力挽狂澜、驾驭群臣、治理国家的优秀领导艺术。慨而言之,刘秀崇高的文化品格铸就了他优秀的领导艺术:一是良好的政治素养。无论是在举义之初,还是在生死之战之中,刘秀处处表现出大局观念,一切以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出发点,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为落脚点,性格平和,精神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二是良好的道德素养。刘秀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凡事从实际出发,笃言、笃行、笃信,他作风民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博得了属下的尊敬,形成了超强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三是良好的智能素养。刘秀上太学,读《尚书》,躬耕田地,行商贩运,使他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活实践,从而构筑了他善计谋、辨风云、识局势的独特政治慧眼。四是良好的宽和胸襟。刘秀豁达大度,体恤下属,处事不盲断,不武断,仁爱礼义。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听取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意见,正视问题,正视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展示了他优秀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提高了他的领导权威。

作者:黄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