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简报 第十六期

 WAERTER 2017-09-13

来源:吉林省土壤肥料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6-26


  • 全面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各项任务

     

    2017年我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各项已基本落实到位,目前秸秆翻压还田技术已完成11.3万亩,占计划面积的80.9%;秸秆堆沤还田技术已施入秸秆堆沤肥料14.23万亩,占计划面积的66.1%;增施农家肥及畜禽粪便堆沤肥料12.8万亩,占计划面积的96.97%;增施商品有机肥已实施12.67万亩,肥料产品已全部施用到地块;玉米大豆轮作技术13.81万亩已全部落实到地块;养分调控技术共落实9.06万亩,包括使用大豆根瘤菌剂、土壤调理剂、中微量元素肥料等肥料产品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现已全部完成。目前,各项目县农技推广部门正在进行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待核实项目落实面积后,当地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将联合进行随机抽查。

    ——农安县工作进展情况:完成秸秆翻压还田技术3.3万亩;增施商品有机肥3.3万亩,施入商品有机肥5250吨;养分调控技术实施内容为使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共实施0.6万亩;秸秆堆沤还田技术将于今年秋季将堆沤肥料施入到田,计划实施3.4万亩。

    ——榆树市工作进展情况:共实施秸秆堆沤还田10万亩,秸秆腐熟基质+黄腐酸还田3.3万亩,增施农家肥10万亩,现这三项技术措施已经全部完成,并经过检查验收。实施粮豆轮作技术3.7829万亩;养分调控技术1.51万亩,主要实施内容为施用土壤调理剂;秸秆翻压还田技术已完成0.4万亩,为防止春季翻地导致土壤跑墒严重,剩余0.4万亩将在今年秋季完成;计划于秋收之后在试点区实施深耕深松,面积为3万亩。

    ——公主岭市工作进展情况:共实施秸秆翻压还田3.34万亩;增施商品有机肥3万亩,共6000吨;落实养分调控技术4万亩,实施内容为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调理剂、水溶肥等肥料产品;落实粮豆轮作面积2.89万亩;畜禽粪便堆沤肥料现已施用2.8万亩,剩余0.4万亩预计秋季施入;秸秆堆沤还田技术已经完成肥料的堆沤工作,预计今年秋季施用,共1.8万亩。

    ——宁江区工作进展情况:宁江区现已完成秸秆翻压还田技术4.3万亩;实施增施商品有机肥技术6.37万亩;落实粮豆轮作技术3.74万亩;实施养分调控技术2.95万亩,实施内容为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水溶肥料;实施秸秆堆沤还田技术1.33万亩,将于今年秋季将堆沤肥料施入到田。

     

    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为加快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演变规律,我省依托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构建了优势互补、功能齐全的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为开展黑土地保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按照“一站多能、综合建站”的原则,我省四个试点县将分别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站,涵盖土壤墒情、土壤肥力、肥料效应和苗情长势监测等多个功能。监测站的平台软件分两大部分:吉林省土肥系统监测分析平台和手机APP软件。其中,吉林省土肥系统监测分析平台可提供耕地质量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墒情监测预警、土壤质量监测等多项服务;手机APP软件具有APP田间调查系统,功能包括田间调查、作物冠层覆盖率调查(CC)、墒情预警等,内置地点、灌溉条件、作物长势、作物品种、生长阶段、土壤质地、墒情情况等多种调查项,通过智能移动网络,将数据上传至平台数据库;可远程查看各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可根据田间实拍照片计算作物冠层覆盖率和变化趋势图。

    截至目前,我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共建成20个智能气象监测站和20个土壤墒情监测站。其中,智能气象站可提供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大气压力、光照、冠层覆盖率等数据信息,可以按设定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自动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土壤墒情监测站可提供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数据信息,能够实现对土壤墒情(土壤湿度)的长时间连续监测。能将数据自动上传到吉林省土壤墒情监测预警平台。

     

    因地制宜 建立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

           根据《农业部财务司 财政部农业司关于做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使我省黑土地保护技术能够做到“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2017年,我省四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在连续两年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并制定了四种适合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分别是榆树市的“农家肥积造施用技术模式”、农安县的“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模式”、公主岭市的“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模式”和宁江区的“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各技术模式操作要点如下:

    一、榆树市农家肥积造施用技术模式

    1、堆沤时间:每年春季或秋季开始堆沤,视堆沤效果,当年或第二年施入到田间。

    2、堆沤地点:堆沤地点选择在距离实施地点较近并且交通方便的区域,选择自然深坑或在地表挖坑作为堆沤池,要求深度为2米左右,堆沤池的大小依据现场条件和堆沤量确定,尽量不占用耕地。

    3、堆沤方式:主要有农家肥堆沤和秸秆肥堆沤两种方式。

    3.1农家肥堆沤:由合作社组织各村成立专业队伍,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集,然后运到指定沤肥场所,筛捡出不易腐熟和有污染的杂物后,加入适量的秸秆或人畜粪便,放入堆沤池中,加水调节湿度,再用畜禽粪便把肥堆封好。

    3.2秸秆肥堆沤:在堆沤池中先铺一层10厘米厚的秸秆,所用秸秆可以是机收打包的或者整株粉碎至5-10厘米,秸秆上均匀铺8-10厘米的人畜粪尿,然后再铺一层秸秆,以此类推,堆铺10-15层,高度约1.5-2.5米,长宽依场地而定,最顶层一定是粪尿。有条件的可以在秸秆上撒腐熟剂,数量是每百公斤秸秆3公斤腐熟剂。堆后7-15天翻动一次,利于堆沤肥料透气吸氧,促进腐熟。翻动时视干湿情况浇水。一般春夏时开始堆沤,秋季或第二年春季送至田间。

    4、运送:农家肥运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实施堆沤的农业合作社将堆沤肥运送到田间,按照0.2 m3左右一个堆均匀堆放于田间;二是通过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中标企业完成肥料堆沤之后,负责将堆沤肥料送至地头,由农民自己施用。

    5、施用:将堆沤完成的有机肥送入田间或地头后,由农民自己将肥料均匀撒施,农家肥施用量约为1.3m3 /亩,秸秆堆沤肥施用量约为1.2m3 /亩。

    6、深松:秋季玉米收获后进行深松,视耕层厚度,深松的深度一般为30-40cm

    通过实施农家肥积造施用技术模式,有效利用了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种植、养殖协调发展。

    二、农安县“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模式

    第一年种植玉米,玉米收获后实施秸秆翻压还田,并施入有机肥;第二年种植大豆;第三年种植玉米,实施秸秆堆沤还田。

    1、第一年种植玉米,实施秸秆翻压还田。玉米进入完熟期后,采用大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10 cm),均匀抛散于田间;施用适量尿素和秸秆腐熟剂,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熟;使用牵引动力135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配挂翻转犁(五铧犁),将秸秆耕翻入土,翻耕深度30-35 cm,秸秆要深翻至20-30 cm土层,然后旋耕耙平。

    2、第二年种植大豆,防治玉米除草剂药害。春季耕层解冻后起垄,做到垄向直,垄距60-65 cm垄体规范,深度均匀,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同时每亩施入商品有机肥100公斤。

    3、第三年种植玉米,实施秸秆堆沤还田。在玉米收获后的秋冬季或翌年春季进行堆沤,选择远离村屯、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沤地点,堆沤地点可为平地,也可选择废弃的沟、坑。玉米收获后,将撒落于田间的玉米秸秆捡拾、粉碎(长度5-10 cm),运抵堆沤场地;将玉米秸秆与畜禽粪便按11的比例进行机械搅拌堆沤,堆好后上盖旧塑料布或用细土盖严。堆后60天左右翻堆一次,把外层翻到中间,把中间翻到外边,促进腐熟。6-8个月后,当堆肥体积比开始堆时缩小1/2-2/3,玉米秸秆已近黑、烂、臭的程度,完成腐熟,按1/亩的施用量施用。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模式3年一个周期,该技术模式使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秸秆翻压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技术的配套实施,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推广前景广阔。

    三、公主岭市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模式

    1、秸秆粉碎:秋季在玉米完成机械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机对秸秆进行二次粉碎,使秸秆长度低于10厘米,覆盖于地表,如果机械收获后秸秆粉碎程度度较好(小于10厘米),不需要进行二次粉碎作业。

    2、施入尿素和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粉碎完成后,按照尿素5-10公斤/亩、秸秆腐熟剂2公斤/亩的施用量,均匀地撒施于地表,同时每公顷增施1.6吨商品有机肥。

    3、秋季深翻作业:施入尿素和秸秆腐熟剂后,采用大马力拖拉机(≥150马力)配套液压翻转犁进行深翻作业,翻耕深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一般为30-35厘米),并将秸秆深翻至20-30厘米土层。

    4、秋季重耙作业:依据土壤条件,在深翻作业完成后,用圆盘耙对深翻地块进行重耙作业,对于秋季时间紧或土壤墒情过高无法进行秋季耙地作业的地块,可采用在深翻作业时加合墒器进行作业。

    5、春季重耙作业:在第二年春季4月中旬,土壤化冻深度达到30厘米左右时,及时对深翻地块进行再次重耙作业,同时进行重镇压。使地块进入待播状态。

    6、施肥播种:播种时不用起垄采用平播或宽窄行休闲种植播种技术。

    7、养分调控:依据土壤检测的数据,在施肥时,有针对性的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调节土壤养分,实现平衡施肥。

    通过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配套增施有机肥、养分调控技术一般可增产10-15%,同时可减少20%的化肥投入,极大的减少秸秆焚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

    四、宁江区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1、秸秆粉碎:秸秆翻压还田前用秸秆粉碎机械对秸秆进行粉碎,秸秆粉碎程度应小于10厘米,秸秆过长会影响翻埋质量,影响播种、出苗。

    2、翻压还田:秸秆粉碎完成后,采用1504轮式拖拉机(≥150马力)配套液压翻转犁进行深翻作业,翻耕深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并将秸秆全部翻埋于20-30厘米土壤中。

    3、重耙作业:深翻作业完成3-5天后,用圆盘耙对深翻地块进行重耙作业,对于秋季时间紧或土壤墒情过高无法进行秋季耙地作业的地块,可采用在深翻作业时加合墒器进行作业。

    4、 春季整地:春耕前,秋季未进行重耙作业的地块,用圆盘耙进行重耙或使用旋耕机旋耕一次,然后进行重镇压;秋季进行过重耙作业的地块直接进行重镇压。

    5、膜下滴灌:用25马力左右的拖拉机动力,采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播种,将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其作业顺序是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作业速度2.5-3.0公顷/天。膜上播种节省了引苗和掩苗操作过程。配套滴灌,播种时可不考虑土壤墒情。

    6、地膜要求:用厚度0.01毫米的地膜,每公顷50公斤左右,地膜宽度根据垄宽而定,一般采用1米宽的地膜。

    7、灌溉条件:井的出水量大于20/小时,水泵功率大于10千瓦/小时。

    8、水肥一体化施肥:肥料养分投入总量为:N 180-220公斤/公顷、P2O5 60-90公斤/公顷、K2O 70-100 公斤/公顷。氮肥的30%作基肥施入,剩余70%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随水精确滴施;磷、钾肥的50%作基肥施入,剩余50%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随水精确滴施;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滴灌定额分别为150250/公顷、350450/公顷、350500/公顷。

    此项技术模式一般可增产20%50%;同时可减少15%的化肥投入,合计节本增收400/亩—650/亩以上。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其用水量比普通地膜灌溉省水40%-60%,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95%。实现节肥节水,同时减少了秸秆焚烧、无序堆放等现象,对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作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