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缗(mín)令和告缗令——绝对的祸国殃民

 zzsfby 2017-09-13
算缗(mín)令和告缗令——绝对的祸国殃民

X

这个'缗'字,一看就跟绳子有点关系。汉朝时人们习惯把一千文钱串在一起,称为一缗,算是面值比较大的货币了。而'算'呢,其实也是货币单位,是一百二十文钱。

所谓'算缗',是针对商家的税收法令,规定价值二缗的货物要上缴一算的税;小手工业者的产品税收减半,每四缗收一算;农民不用缴这个税。

虽然是对货物征税,但那个时候做生意的少,商品竞争不激烈,很少出现货物积压卖不出去的情况,其实也基本等同于对收入征税。你仔细算一下,二缗交一算的税,120除以2000,才6%而已。好低的个人所得税啊!看到有人说武帝算缗令是横征暴敛、迫害商人,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但是人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自己本来没有的东西,如果没得到,往往可以接受;可自己本来拥有的东西,如果失去了,却很难接受。比方说一个人错过了一个可以赚到一千块钱的机会,可惜固然是可惜,但想想也就过去了;可他要是平白丢了一千块钱,可就心痛得很了。

那个时候的汉朝商人就是这样子的。对于平白多出的6%的税,他们感觉到很难忍受。听到这个法令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琢磨怎样偷税漏税。史书上清楚的记录下了几个字:'富豪皆争匿财'。商人总是爱财的,为了守住自己的财产,甚至有些时候表现得很狡猾,他们可不愿意这么乖乖地交税。

然而可悲的是,他们遇上了更加狡猾的对手,发明算缗、告缗的那个人——张汤。

在历史上,张汤通常都是以酷吏的形象出现的。司马迁写《史记》,就把他归入《酷吏列传》里头去了。可司马迁先生也明确地写了,张汤向汉武帝奏事,动不动一谈就谈到天黑,谈得汉武帝时常忘了吃饭。到后来,有段时间干脆'天下事皆决于汤',那是真正的权倾朝野。张汤生病,汉武帝都会亲自到他家中去探病。

汉武帝在位54年,如此漫长的时期,朝中却几乎没出什么名相。(有个在民间名气很大的东方朔,人称'智圣',其实不过是个小人物,其事迹大抵出自传说。)这说明汉武帝是个很喜欢乾纲独断的皇帝。可他却

偏偏对张汤如此倚重,这根本就说明了张汤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酷吏。张汤得宠的奥妙,恐怕就在于他可以给汉武帝弄来他最需要的东西——钱。

回过头来说张汤的这两招。

在算缗令当中,有个细节。商家的货物是要交算缗税的,那么谁来统计商家有多少货物呢?

答案或许有点出人意料,不是工商局,不是税务局,而是商家自己!自行报税这个词对我们今人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在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下,让人们自己报税可以节省更多政府资源。难道汉代就有如此先进的制度了?

可我们一琢磨,就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报税这一条怎么看都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为告缗令的出台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那么告缗令说的是什么呢?

它完全是针对算缗中的报税行为的。说一旦发现有商家把货物隐匿不报,或者所报不实,就要被发配边疆,戍边一年,而且所有财产全部没收充公。对于有勇于告发的人,收上来的财产分给他一半。所以此令被称作'告缗令'。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告缗令是为了惩治偷税漏税而颁布的。但事实上,恐怕这个告缗令才是张汤真正的目的所在。他不可能不知道,全国根本没有几个愿意遵守算缗令的商人。因此,他先让你们自行报税,引诱你们隐匿财产,再将告缗令重磅推出,把你们的财产全部吞没。

那些不知深浅的商人们即便在告缗令推出之后仍然存着侥幸心理:我们大家都偷税,难道你能把大家的财产都没收了不成?

对了!我的目标本来就是你们所有人的财产。我哪里是想抽6%的税,我本来就是要抽50%或者100%的税!现如今我抽了,我还抽的合理合法,谁让你们自己先隐瞒的。

太黑了!张汤完全抓住了商人心理的弱点,一举将他们辛辛苦苦赚得的钱全部充入国库。《汉书·食货志》里面清楚地记录下了告缗令的威力:中产以上商贾大抵遇告破家,国家得民财物数以亿计。

好一招阴毒的告缗令。仅凭此一项,国库危机就得到了大大的缓解。汉武帝对张汤的妙招大加赞赏,因此张汤才得到极隆重的礼遇。

可这招真的妙么?一直喜好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大概忘了一句话: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一个政府把他的子民当猴耍,还能指望人民来拥护你么?更何况,告缗令的实施,对整个国家的商业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商者少,物贵'。自文景以来的经济繁荣局面被彻底打破。

他一手将边境人民从匈奴的铁蹄下解救出来,另一只手却直接将天下百姓推到了窘迫的经济困境中。

历代抑商之举,以此为甚。其对商业的破坏程度,堪比文化史上的焚书坑儒。绝对的祸国殃民。

附录:在汉朝众多的名人中,有个叫做张汤的司法专家。他小的时候,家住长安东南。父亲在城里担任地方司法官,经常审理一些诉讼案件。张汤受父亲的影响,十一二岁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父亲因事外出,临走时一再嘱咐张汤好好看家。谁知,张汤被一本有趣的书迷住了,没留意,让老鼠把盘里的肉偷走了。父亲回来知道后,大发脾气,照着张汤的屁股狠狠打了一顿。

张汤恨死了这个偷肉贼,发誓要把它“捉拿归案”。他找来一把小铲,挖遍屋内的鼠洞,终于把偷肉的老鼠逮住了。本来,张汤想一下子把老鼠掼死,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太便宜它了。于是,他把老鼠用绳子拴住,连同老鼠吃剩下的肉一起摆在石阶上,一本正经地开始了审问。老鼠自然不会答话,张汤就用木片把它夹住,动起刑来了,疼得老鼠吱吱怪叫。最后,张汤以劫掠罪判处老鼠死刑,亲手用锋利的斧头把它剁成了碎块。

父亲看到张汤审鼠的情景,起初觉得挺可笑,可取过诉状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那有声有色、有根有据的文辞,简直像是出自一位老练的办案人员之手。

从此,父亲开始有意识地教儿子学习办案断狱。张汤肯用功,爱钻研,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司法官,秉公经办了许多大案要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