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为什么周易形同天书
2017-09-13 | 阅:  转:  |  分享 
  
为什么周易形同天书初稿2015.2为什么都觉得周易形同天书,为什么孔圣人做了那么多的注释,我们还是看不明白,原因至少有三。首先,伏羲当年画八
卦时,还没有文字,只有阴阳爻组成的简单的卦画。黄帝的史官仓颉(jie)造字之后,后人才开始慢慢系上“字辞”,由直观的卦象转向了理性
的总结,这就是“哲学”的萌芽。但这些字辞是严格按照“象数理占”的规则而来,不仅文王的卦辞周公的爻辞,就连孔圣人的各种注解,所说的每
一个字每一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必须由卦象展现的天象做依据。因为受到特定的天象卦象的束缚限制,不能随意发挥,所以显得呆板难懂。其次
,《周易》这个版本是周文王在羑里监狱中所写,其中加进去了文王推翻商纣王的远大志向,隐含着治理天下的政治抱负。不仅不能写明白,而且还
要把浅显易懂的道理加以掩藏,有时甚至要故意多拐几个弯,深埋好几层,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这就造成了本来就难懂的东西,更是形同天书了
,也给我们后人学习周易增添了很多障碍。我们要体谅文王的苦衷,正确解读周易的方法是,沿着文王藏宝的路线,反推回去,这样就能窥见文王的
良苦用心了。所以研读周易,必须找对方法,不应该也不可能从字面上一下子就看出来,唯有殚精竭虑方可办到。从繁杂的天象卦象中,费尽心思,
找到了文王真正的宝藏之后,一切就柳暗花明,恍然大悟。然后“大繁至简”,再将这极其简单的哲理,引申为普遍的道理,指导君子如何修身养性
,君王如何治理国家,普通老百姓日常如何做人做事。第三,是今古之人说话习惯的不同,还有古今人类左右脑发育的差异,古人注重直观简单的“
现象”,今人更喜欢理性思维。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很多字辞不好理解,所以学习周易要多读多琢磨,还要站在古人的思维角度。比如有些文章,读
十遍八遍理解不了,如果你读它百遍千遍,我就不信你体会不出其中的味道。还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人常形容某人做事鲁莽不靠谱是“二百
五”,假如文明毁灭了,没有文字相传,几千年后,我们的后人考古这句话,如果只从“数学”角度来下功夫研究,那不麻烦了吗?所以周易中有很
多古人的说话习惯,我们要慢慢适应。其实周易是很容易理解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孔圣人在《十翼》中反复强调,周易是天底下最容易懂的道
理,每一个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按着周易所总结的道理来做事,只是“日用而不知”。只要方法对头了,返回头来再看周易的经文,似乎显得再简单
不过了,就和我们日常说话讲道理一样了。我们解读周易的最终目的就是,周易中涵盖的几千个道理,不仅要让所有人听得懂,还能让人人照着做。
如果周易中的两万五千多个字,有哪个字还没有做到学以致用,则说明解释得不对,还需要各位学者集思广益,不断加以完善补充。张武忠2015.2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