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瞧这熊孩子

 黑扭 2017-09-13

别做最招老师烦的家长,听听老师怎么说

2017-09-12瞧这熊孩子259评

本期话题担当

熊妈:过去的这个周末,我简直要被手机的嘀嘀声吵成女神经了!不看怕错过重要信息,看了无非就是教师节送礼那点儿事......

01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当了一把吃瓜群众,见识了“教师节送礼事件”在一个叫班级群的小江湖里掀起的腥风血雨,隔空都感到被溅了一脸血......

事情是这样的,在教师节送礼截止日期的上周五,“瞧这熊孩子”亲友团里的一位妈妈的孩子班级家长群开撕了。原因是当天一早,有位妈妈提议AA制买果篮送老师,大约2小时内,有18位妈妈接龙,对话就有500多条。

等到水果送到学校拍了照片,看到贺卡上写了18个孩子的名字,没报名接龙的妈妈中有两位不干了,表达出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不满,指责群里没一个人@她们,说组织者是成心的......

而组织者则站出来解释。第一,花钱的事情必须自愿原则。第二,没接龙的很可能自行送了,不必单问要不要参加。

这位妈妈把事件发到我们的亲友团妈妈群里,立即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

“这事儿不怪生气的家长,确实让别的妈妈很尴尬”

“组织者考虑欠妥,老师也不会觉得这事儿有多开心”

“干嘛写18个名字,就写全班同学不就好了吗?大家摊完没多钱,没出就没出吧”

“有些确实单送了不愿意参加,这个不好一一去确认,这是实际情况”

“我们去年也有家长单送的,后来集体活动还是参加了”

“这事儿实在理不清。开始我是这么想的,我懒得送你还抻着让送。但后来又想,还省事省钱了,不如随大流得了”

......

其实,不光是教师节送礼这样的大事上,平日里的一些琐碎小事,只要放到家长群里,就成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有人管那些常在群里刷存在感,充当意见领袖的父母为“戏精”,说奥斯卡欠他们一座小金人。

02

比如这一出“患得患失”的尬戏。

一位A妈妈在群里说,班级没有值日生,是老师自己打扫,还有一位C妈妈在帮忙,提倡其他家长报名,帮老师打扫卫生。

之后,整个群里一下午刷了几百条信息,基本都是“老师辛苦了”、“老师真伟大”云云,也有不少人报名。

然而老师看到之后,婉言谢绝。但A妈妈似乎并不甘心……

A妈妈继续不断给自己加戏!

这个时候,一位B妈妈说话了。刚开始,她说得还是比较委婉的,意思也很明显:不赞成A妈妈的提议。

估计有不少家长会想:终于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B妈妈并没有“点到即止”,而是自然过渡到她家娃的身上!

峰回路转,又来一个给自己加戏的?

不过,老师还是谢绝了。接下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戏精A妈妈碰到戏精B妈妈,会发生什么?

来回怼了几下,加上之前提到的那位默默帮老师干活的C妈妈“劝架”,A妈妈话风软了下来。

最后,老师看不下去了,出面调停,而爸爸们也出来尬了个戏,事情总算平息了。

为孩子班级抢着干活都没干上,看着老师对眼疾手快幸运中奖的家长表示感谢,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03

家长群里另一种尬戏就是“跟风点赞”。

群里另一位妈妈说起过,前几天,有妈妈在班级群发了一条微信,说孩子回家唱了一首在学校学的英文歌,真是太惊喜了,感谢老师。老师回了一个大拇指后,就引发了一波集体点赞高潮,“我们三班的孩子都好棒啊”、“老师好辛苦啊”、“孩子回来后,总说今天又学了很多的新知识”……

但这位妈妈坦言:“看着家长纷纷跟风‘点赞’,我的内心其实也挺纠结的。我们工作也很忙,确实没有那么多情感需要抒发,但不随大流,又会显得过于高冷,不合群。”

而这种“新概念抒情作文大赛”式尬戏你跟得上吗?一等奖是免学费吗?

04

群里有些妈妈甚至到了疑神疑鬼的程度。

有时候拿出手机看到老师布置完一项作业, 还没等反应过来回复, 就被 “眼疾手快” 的家长抢先了, 等自己回复上去,老师已不再吱声了。

“这一天给我闹心坏了, 我就想怎么老师没答复呢, 是不是我平时哪里做得不对? ” 晚上, 又试探性地给老师发条微信,结果没一会儿老师就答复了, 这样提着一天的心才终于落地。

家长们这样为难自己,无非是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让老师对孩子有一个好印象。那么,老师们是怎么看呢?

05

老师说

带着一颗提防心潜伏在微信群

对于家长们在群里发的感激、恭维之语,在北京市某中学教英语的郭老师看得很清楚:“都是虚的,我们知道那些并不是家长的真心话。”

一些老师还表示,越是那些在群里活跃的家长,越是他们提防的对象,“平时经常跟你沟通打招呼的,只要出了事他们就是最难缠的”。

老师随时随地被“圈”,仿佛失去下班的概念

相比小学,幼儿园老师的负担更重。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幼儿园家长原本就比较容易焦虑和紧张,特别是小班,孩子刚送到幼儿园,便有家长在群里面@老师,问娃有没有哭、有没有多喝水、午饭吃了多少等。

“家长们有问题的时候都挺着急,我能理解,尽可能给家长解答。”但有些家长只从自己角度出发,完全不为别人着想。“经常有家长周日下午问作业,其实周五的时候已经发到群里了。”

就算是在周末放假,不少家长一遇到问题,便在群内@班主任,期盼解答。一旦老师不出现,便会被多次圈,甚至直接来电。老师说,虽然千叮咛万嘱咐,但有的家长还是没有时间观念,经常晚上9时后发消息,“自从被拉进班群,仿佛都失去了下班的概念,感觉时刻在开工”。

刷屏”能否争夺老师关注?老师:最反感疯狂

一位班主任说,作为一名老师,最反感的就是家长不顾虑其他人的感受,疯狂刷屏,缺乏同理心。“很多时候,家长想表达谢意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表达,会打扰到他人,甚至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该班主任表示,她观察发现,家长的行为、素质有时候会在孩子身上映射,“有些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很积极,但实际上只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非真心喜欢做这件事情”。

该班主任坦言,做老师不会因为家长多说几句赞美之词,就对学生好,也不会因为不刷存在,就对学生差。

06

专家说

“现在的老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不信任。”一位教育专家说,老师和家长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两种力量,当他们之间互不信任时,怎么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家长向老师过度示好、晒娃求关注的这一举动,可能是内心对于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的一种焦虑。有的家长希望借此来刷存在感,从而让老师对孩子能有更多的关注。这也算是家长对教育资源的一种争夺。

而心理教师张霞分析,这种现象折射出了部分家长从众的心理,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07

现在,请各位家长对号入座,自测自己属于“家长群”中的哪种类型?

1.老师的绝对“拥护者”: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被抢,没抢到的急得不得了。

2.“晒孩子”型: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3.打酱油型: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

4.潜水者和吐槽者:被轰炸得受不了,只好沉默或无奈吐槽。

08

而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做。

为了不在家长群里讨人厌,这几种情况找老师小窗私聊:

1.了解孩子情况。

没人会关心别人家孩子的情况,所以别在群里浪费大家的时间。

2.对学校或老师有意见或建议。

家长不急于下定论,比如老师就是针对我们孩子等,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先听听老师的说法,之后再谈谈自己的情况

3.选择对的时间。

建议傍晚时分和老师私聊,不要半夜或清早。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不要占用老师的节假日休息时间。

在家长群里该说什么?

1.当老师汇报学生情况时,虽然很想礼貌地回复一句“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但如果有几个家长已经发言了,这时完全可以自动开启隐身模式,放心老师不会怪你失礼。

2.而面对一些闲聊的、晒娃的、谈论家庭琐事的,也不需要违心点赞,通过盲目跟风去消除自己的违和感。只有适度冷场才可以告诉某些家长,你的那些行为我们很不喜欢。

说到底,家长能配合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就是最最重要的“刷存在”,该沉默的时候选择沉默就好了,毕竟大多时候,还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