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ancet Oncol:吉西他滨 多西他赛VS多柔比星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

 三毛99 2017-09-13

多年以来,多柔比星都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一线治疗药物。那么,相较多柔比星,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用于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是否具有优势呢?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NHS信托基金会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为此开展了一项名为“GeDDiS”的随机对照、多中心、3期研究。该研究于9月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

GeDDiS研究是在英国24家医院和瑞士临床癌症研究组(SAKK)的一家医院开展,共纳入257例Trojani 2-3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这些患者入组前未出现疾病进展,且未接受过针对肉瘤的化疗,也未应用多柔比星进行过任何的抗癌治疗。


多柔比星、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的用法用量如下:(1)多柔比星 每3周的第1天静脉给药一次,剂量为75 mg/m2,共6个周期;(2)吉西他滨 每3周的第1天和第8天静脉给药一次,剂量为675 mg/m2,共6个周期;(3)多西他赛 每3周的第8天静脉给药一次,剂量为75 mg/m2;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4周时意向治疗人群中的无进展存活患者比例。研究人员在安全性人群中对治疗依从性和毒性展开了分析。安全性人群是指至少接受过1个剂量的随机治疗药物的患者。


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期22个月。研究人员发现,相较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多柔比星治疗24周时的无进展存活患者比例并没有差异(46.3% vs 4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3.3周vs23.7周;无进展风险比(HR)1.28, 95% CI 0.99–1.65,P=0.06】。


最常见的3级和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柔比星VS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25%VS20%)、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20%vs12%)、疲乏(6%vs14%)、口腔黏膜炎(14%vs 2%)和疼痛(8% vs10%)。


最常见的(39%)三大严重不良事件是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柔比星VS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17% vs12%)、发热(12%vs15%)、中性粒细胞减少(14%VS8%)。


257例意向治疗患者中有154例(60%)患者死亡:多柔比星组的129例患者中有74例(57%)患者死亡,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组的128例患者中有80例(63%)患者死亡。没有死亡病例与治疗相关,但有2例死亡病例是由于疾病进展和治疗综合导致。

通过上述研究数据,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多柔比星仍应成为大多数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标准。该研究结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提供了证据。

原文链接:

http://www./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7)30622-8/fulltext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