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 碚: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特色

 扫地僧一一 2017-09-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


8月21日,为了建立一个特色小镇研究交流平台,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献智献言,经济管理出版社在《中国特色小镇年鉴》编纂项目的基础上筹办了“首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暨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与运营模式研讨会”。经济管理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是由中国社科院主管的中央级出版社,依托社科院雄厚的科研力量与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有专业学术特色的出版名社。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以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特色为题作了演讲,他认为特色小镇要发展,有竞争力,就必须要有特色。以下为演讲实录:


农村人口流向何处?


中国建国时有6亿5千万人口,到现在已经超过1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早在建国初期,国家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应该居住在哪里?我记得有一本区域经济领域的书,叫做《城市的圣地》,其中心思想是在人口或者产业布局上,城市最终会战胜农村,人和产业会往城市去。所以整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之相伴产生了城镇化的概念。总而言之,其根本是人在哪、都该往哪里去的问题。


建国初期,当时的大城市如北京、南京并没有产业支撑,是消费型城市。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城市发展不起来,消费型城市要转变为生产型城市才有前途,所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提出一个口号,叫“三面红旗”,即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时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当时现有的城市结构短期内承载不下,又让人口回流到农村。所以,人民公社在当时还起到固定农村人口,减少流动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人往城市走的趋势愈发明显。我国是中央集权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最大的特点,因此中国的城市是分级别的,级别越高,城市越大,对资源的吸附能力越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一个重要趋势


特色小镇是城镇化的新思路


现在中国人口流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大部分省份,只有两三个大城市的人口在增加,大城市逐渐聚集演变成都市圈。整体上看,人会往行政级别高、资源吸附能力强的大城市里去。但是,一方面,大城市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大城市病”,另一方面,小城市由于人口流失造成经济增长乏力。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核心内容是“区域竞争就是人口竞争”,人口数量增长的地方竞争力强,反之,人口数量减少的地方竞争力相对不足。所以,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下一步的发展,“人口向何处去”是中国下一步发展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发展一批小城镇就是对此问题的回应。传统小镇是竞争不过大城市的,所以我们提出了“特色小镇”的概念。


第一批特色小镇中的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


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特色


特色小镇的生命力何在?怎么才能更好地发展?人为什么要去小城镇?在国人的观念里,常常以大而好作为判断标准,认为企业大、城市大就是好企业、好城市。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小城镇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小城镇的生命力不在大小,而在于有特色,其发展模式应该是有别于传统的,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所在。同里、周庄、乌镇这些小城镇由于历史的积淀,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意识地保持,因而具有了生命力。


江南水乡,同里古镇


从经济理论上讲,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差异化,在于特色。没有特色导致的竞争结果就是没有利润,在完全竞争的最优状态中,要获得附加价值,就必须要有特色。一个小城镇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因为惯性走向传统和平庸。利用建设园区、招商引资、土地增值来把一个产业做大,这些都是原来的思路,我认为没有特色。


最后,尽管我没有结论,但是我要提出的问题是,特色小镇在机理上和原来的城镇化有什么差别?具体到每一个小镇特色来自哪里?是文化上的还是历史上的延伸?还是抓住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来源:产业中国研习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