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庵角山人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文/毓慧 2016年4月,金石印坊第五期篆刻培训班。北起辽宁南至福建,来自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十余个省巿年龄差距二十余岁的学员,长者温良敦厚,少者意气风发,围绕在山人老师身边,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篆刻网络学习。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这是金石印坊唯一的一次学期长达三个月由山人老师亲自执教的篆刻培训班,独特的教学方案,新颖的教学方式,令我等从不知有汉始迈进了篆刻艺术的大门。无形的网,没有温度,每个人却都可以感觉到一边是老师无私的倾心相授,一边是学生高涨的求学热情。学习期间的金陵一行,过去一年余,回想起来,相聚虽短,记忆犹深。山人老师的声音还常常萦绕耳际,同学们的身影每每在心头滑过,念念不忘。 相识缘起于一枚枚小小的印章,金石印坊的一条魅力纽带。 一年之后,依然初心难忘。 沉淀的岁月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同的痕迹,相同的始终是一份热爱篆刻的执着。 我们今天的模样,虽依然稚嫩,却风采各具,每一个人都展开了属于自己的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翅膀。 一印一世界。 1 沉稳持重——马晓荣 △学员马晓荣,年龄54 老骥伏枥,不输少年。 △守朴堂印 △静宁八景 △永世侯印(临) 2 亦正亦邪——庄磊 △学员庄磊,年龄30 随心。随性。我酷,故我在。 △万古千秋今夕 △夏至 △桓驾(临) 3 人小才大——杨译迪 △学员杨译迪,年龄23 任世界喧嚣,吾自心静如水。如此坚持,大器必成。 △杨帆 △未央厩丞(临) △丁园园 △宜阳津印(临) 4 金石木工——王松 △学员王松,年龄45 书印俱佳,灵性贯通。 △拙枝堂 △王松诗画 △巧工司马(临) 5 玉树临风——潘求彬 △学员潘求彬,年龄45 如一方印的你,简单而迷人。 △子非鱼 △物外游 △郑千秋(临) 6 我行我素——任行付 △学员任行付,年龄28 艺术世界,就是要有任我行的气势。 △长毋相忘 △人间四月天 △逃禅煮石之间(临) 7 无悔追求——边建宝 △学员边建宝,年龄44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秋意浓 △卞宝弟印(临) 8 飞龙在天——杨云龙 △学员杨云龙,年龄36 潜龙于野,飞龙在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绶珊六十以后所得书画(临) 9 博古通今——饶继东 △学员饶继东,年龄48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实力派。 △顺顿 △顿利 △梁父令印(临) 10 古道热肠——谢健华 △学员谢健华,年龄51 一团融化冰冷的火。用热情去生活,用热爱去刻印。 △石鼓名山 △不周之山 △文行忠信 11 蕙心兰质——姚双 △学员姚双 坚定执着,秀外慧中。 △高园印信 △花果山 △马姬之印(临) 12 军旅萌娃——胡建和 △学员胡建和,年龄40 醉心秦时明月,渐得伊人神采。 △长寿 △胡建和印 △武安君印(临) △白水弋丞(临) 13 疯狂勇士——乔江 △学员乔江,年龄46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坚持自己,永不放弃。 △乔江私印 △王英杰印 △梁发家(临) 14 才气侧漏——郑进亮 △学员郑进亮,年龄41 有才气,有胆气。不服来战! △进亮之印 △余如意 △大雅(临) 15 芳菲内敛——毓慧 △学员毓慧 天真浪漫是吾心。 △放下 △醉春风 △瘠乡(临) …… 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诗和画,还有印和远方。心手之间,俯仰之际…… 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感谢山人吾师,感谢金石印坊。 云卷云舒,花落花开。 明年的今天,如斯的我们,必定将是另一番天地。 005期,加油! 文/庵角山人 我实在无法用语言去形容我彼时的心情,2016年7月,当我敲完005期培训班课件的最后一个字,那一刻,喜悦和怅然交织、敬畏与感恩并存。 2016年3月的一天,我突发奇想,打算办一期纯公益的网络篆刻培训班。办班虽然是一时兴起,但如何去办却让我思考了很长的时间。经过与培训团队反复商讨,最终我们确定了与之前的培训全然不同的培训计划和招生方案。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招生公告发出去几天以后,当网上有一些人还在迟疑、犹豫还在询问能不能通过网络发电子资料的时候(当时要求报名表必须打印后连同印蜕一起邮寄),已经有近200名篆刻爱好者给我们寄来了报名资料。经过严格筛选,我们最终选择了20名印友成为005期培训班正式学员。这20名学员虽然年龄不同、个性不一、基础不等,但却拥有着共同的特质:好学上进、发心诚恳、敢于行动! 4月初,我创建了005期培训班的QQ群,但是我并没有急于开课,而是首先和所有学员约法三章,虽然是公益的培训班,但要求却比所有收费培训班都要高。我对细节的要求向来比较苛刻,每位学员提交作业必须以Word文档格式发到我的邮箱,其中文档的标题、内文的字体大小及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按要求提交的作业一律不作评改。我一直相信,成功的人是因为有成功的思维和习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对我们学印人的基本要求,一个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一定很难在艺术上有大的成就。 我把005期的培训课程分成字课、文课、款课、印课四大块。字课讲识篆、用篆和写篆;文课主要学习古代经典印论及古人边款行文;款课是教授边款的刻法与拓法;印课则是教授临摹、写稿、读印、背印、配篆与创作的方法。之所以这样设计,是考虑到现在很多初学者只知道刻而不知道篆,只知道印面不知道边款,只知道刀法而不知道文法。三个月的授课时间很短暂,也很漫长,每周集中点评一次学员作业,每周放出一次课件。为了让课件内容更加丰富,我会同时把文字、图片、视频放在一起,文字讲不清楚的就用图片,图片讲不清楚的就用视频,三个月下来,积攒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虽然现在,我对原来课件中的个别观点已有所改变,但对于课程的板块设计依然没有一丝怀疑,充满信心,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网络教学。 培训结束一年来,虽然我对005期每一位学员的后续情况大致有所了解,但当班长毓慧把大家的临创作品汇总发来的时候,我依然感到无比的震惊。我知道篆刻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已所爱,他们却能够一直在坚持,而且进步巨大,成绩斐然,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看着从金石印坊走出的学员,走在一条积极健康的篆刻之路上,我倍感欣慰。在为他们自豪的同时,也让我对如何更好的传播篆刻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也更坚定了我继续办好每一期培训的决心与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