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提琴家们爱不释手的曲子:《布鲁赫G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附乐谱(2017-07-06)

 星月葛格 2017-09-13

转小提琴之家 

     


        Max Bruch(1838~1920),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作有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苏格兰幻想曲》留于后人,其中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自门德尔松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因而特别著名,与《苏格兰幻想曲》一并成为他的代表作。《g小调第一号》的旋律多少带有甜蜜的伤感,并且具有名手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形式虽然是三乐章,但是如从一般协奏曲形式来看,却相当的自由,甚至有些人还把第一乐章当做前奏曲;Leopold Auer也说,这阕协奏曲之所以会如此的大受世人喜爱,不外是因为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采取自由的形式,以及技巧上虽然不很容易,也不至于过分艰难之故。这部协奏曲本身就是献给当时德国的小提琴巨匠约阿西姆的,虽然1866年的首演不是由约阿西姆担纲,但约阿西姆在很多场合还是多次演奏了这部协奏曲,以及因为有美妙非凡的旋律及必要考量提琴家的难度,所以自乐曲问世以来,自凡史上大小小提琴家都对这部协奏曲爱不释手。上自克莱斯(EugeneGoossens/The Royal Albert Hall Orchestra,录音年代不详)、海飞兹、米尔斯坦、艾尔曼、梅纽因等老一辈小提琴家,下至郑京和、林昭亮、贝尔等近二十年活跃于乐坛的中青年提琴家都留下了他们的录音,其中,米尔斯坦大概是留下录音最多的一个。这首协奏曲说来结构简单,旋律丰满、富有歌唱性,没有什么深奥的结构和内涵什么思想性,大概很多人以为很容易掏巧,实际上,这部曲子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必须将三个乐章处理得风格统一而又有对比还是很需要编排一下的(斯特恩1956年的演奏就有流于形式、平铺直叙而无兴奋点的毛病);同时,这部曲子,第一、第三乐章应该是奏鸣曲式中的快板乐章,但写出来的却是感觉却是作为乐章副部主题的旋律性和歌唱性一点都不亚于第二乐章,与主部主题的雄壮、激昂形成极强的对比,这里面的起承转和是很难处理好的。至于拥有最柔美歌唱性旋律的第二乐章,更是考量提琴家音色及感情深入的把握能力的,好的演奏应该是低声的深情地吟唱,带有丰富的冥想,色彩是朦胧的而又有时是透明的。海飞兹、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的几个演奏都是有极强的感染力的,其中,以海飞兹的对感情的深度及速度、音色的控制是最中性的和从容不迫的;米尔斯坦的有些微滥情至怨诉不能自拔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介于两者之间;梅纽因的应该被视为这位天才少年的一次少年老成之作,具有梅纽因最美的音色和最清新的思维。



《布鲁赫G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大卫.格瑞特演奏


《布鲁赫G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分谱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