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变法

  2017-09-13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商鞅变法

  • 变法时代

    战国

  • 所在国

    秦国

 
  • 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

  • 变法国君

    秦孝公

  • 变法人物

    商鞅

折叠编辑本段商鞅介绍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2]

折叠经历

商鞅商鞅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

后商鞅至秦国见孝公申变法改良之义孝公大为赞赏但他的理论遭到了甘龙、杜挚等重臣的反对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但秦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国富强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折叠被诛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秦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杀带回都城遭惠王车裂并灭其族[3]

折叠评价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商鞅抨击了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给民众解释法令使“万民皆知所辟就”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折叠编辑本段时代背景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国在战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

折叠编辑本段酝酿变法

舌战群儒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商鞅变法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立木为信[1]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黄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折叠编辑本段变法经过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就此展开发展和发达的最巅峰时期而后来的五代十国又一次拉开了序幕!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折叠实行变法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折叠被处车裂

商君之法较为严厉设连坐为战时之法其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马上当皇上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商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折叠编辑本段目的作用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变法的局限性:

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商鞅制定的法律非常严苛如百姓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 

2、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3、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例如变法条文中明文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政策刚开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到后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燔诗书而明法令牵制了人们的思维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创新意识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折叠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废井田 开阡陌废井田 开阡陌(“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折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从而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折叠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桶、权、、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折叠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的基础

折叠编辑本段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折叠奖励·实行·编制

立木为信立木为信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的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也不得铺张

制定军功爵制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军功爵制发展为后来著名的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军工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势力使得秦国军事力量发展起来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折叠治国策略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折叠改革制度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地点处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牢

折叠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折叠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符合法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秦国的统治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风俗

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

折叠编辑本段变法结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折叠编辑本段变法影响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例如盗取一钱到二百二十钱的要“迁之”盗取二百二十钱以上和六百六十钱以上要分别罚作刑徒盗牛者要罚作刑徒盗羊或猪的也有相当的惩处甚至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对五人以上的“群盗”则追捕处罚更严同时《秦律》还有许多对各种逃亡者追捕处罚的规定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

折叠进步之处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折叠局限之处

但是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