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风铃含语几来凭,已倦流萤睡紫藤。 夜色如银星在水,三更只影读书灯。 白石簃主人评曰:写景生动。深夜苦读之情景,如在目前。读书,人多苦之,而诗人以乐景形容之,仿佛天地间第一快事乃是读书。其状甚美,其志可嘉。
(二) 愧我负师期许重,再无一日返程门。 十年沦落繁尘里,忍向重泉泣断魂。 白石簃主人评曰:师者仁心,期许后来,激励之,往往触及灵魂。诗人以愧起笔,知耻者勇,虽未能深造学业,再返程门,然必激扬奋发,有所为也。末二句自叹沦落繁尘,泣断魂,悼亡之意出焉,十年岁月蹉跎,曾期许自己之老师已仙逝。前写身世之悲,后抒哀悼之情,两者相融映衬,力透纸背。
(三) 未到别时情未浓,待寻旧影已无踪。 纵教千日薄如纸,终是回头不复逢。 白石簃主人评曰:回首校园往事,同学之情多如是者。耳鬓厮磨,未到别时,以为天长地久,平淡如水。一自别后,猛回首时,旧影难寻。首二句叙别离感触,警策而生动。千日薄如纸,亦奇句也,三载同窗,长耶?短耶?失去始觉其可贵,盖人类本性之一也。末句“不复逢”,与第二句略嫌意复。
(四) 此后冰弦谁复引,子衿想是亦尘生。 不然明月还如旧,哪向窗前共影明。 白石簃主人评曰:校园情愫,一往而深。别后冰弦谁引,子衿生尘,惆怅若是!用典妥帖,子矜,君之衣领,出于《诗经》,关乎学校,可见才学。末二句善于照应,明月依旧,人已无寻,何处可与窗前共影?承前二句,转与合,皆恰到好处。
(五) 总期横剑走天涯,负尽一箫明月斜。 行去红尘终有尽,天涯于我隔桃花。 白石簃主人评曰:少年心事与此刻追忆,矛盾言之,惘然之境。少年只想未来,横剑天涯,不亦快哉!校园恋情,不甚重之,一箫明月斜,其景浪漫。“负尽”,写此刻悔恨之意。末二句骨力卓然,此刻回想,浮萍浪迹,何曾横剑,不过身不由己!“天涯”何在?不曾寻到,而人生真正可堪眷恋者,仍是少年一箫一月之景,然已一去不返,悔之何及!“隔桃花”,写尽惆怅之情,其力惊人。桃花意象,何等鲜润,象征回不去之美好过往,当时竟不曾仔细欣赏!咀嚼其意,真无穷也。今夏予往邢州游,郑君指路边果林曰:“此处春来,有数十里桃花!”故桃花,非如时下作者,虚言之,堆砌之,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句中,岂不知了无真心实景,何足可贵?郑君之桃花,乃实景,乃真心,故尤其可贵!
(六) 莫恨缁衣非故我,莫怜白首有相知。 茫茫秋露沉于野,莫问江湖何往迟。 白石簃主人评曰:善于用典。首句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毕业之后,人世浮沉,濡染之下,自不能仍是“故我”。陆诗乃抒忧苦之情,缁衣非自得之语,故首句慨然不乐。白首相知,一生知己,少年朋友,堪珍爱者。末句“江湖”,暗切黄山谷“江湖夜雨十年灯”,有关同窗之情。三句皆以“莫”字起,具否定之意,亦有倾诉之味,与友人对语也。茫茫秋露沉于野,苍莽之境。全篇在言与不言之间,饶有余韵。
(七) 只说相忘二字难,此情不似落红残。 故园多少好风景,却到今朝不忍看。 白石簃主人评曰:起句有新意。玉溪生说相见难、别离难,此处说到相忘难。次句亦比喻精巧,落红残,伤春也,与校园青春情感暗合。伤春悱恻,然半随流水,岂能尽皆难忘?故言“不似”,在似与不似之间,悱恻似之,难忘之深则不似之。
(八) 辗转尘为前世汝,零丁雨是碎心人。 蛛丝枉结缠绵里,岂奈羁长只一身。 白石簃主人评曰:句法奇矫,比喻尖新。首二句为三一三节奏对偶句,是七言诗句法之变。又以前世汝比作辗转尘,零丁雨喻碎心人,精巧生动。辗转、零丁,叠韵相对,音响不凡,亦稳当。后二句比喻亦精巧,以蛛丝枉结,喻人生恋情无着,校园青春萌动,多有如是者。
(九) 还染一枝梅子小,书声雨韵似重来。 词笺婉尽玲珑意,心上灯前解不开。 白石簃主人评曰:追忆前情,不为深沉之慨,而作清新之语,亦颇可爱。当年情意,心内重温,婉曲缠绵,如词笺玲珑,末句用解玉连环之典故,“解不开”,不能忘情也。
(十) 囊中旧纸已斑斑,泪迹涂痕不忍删。 倚梦青桐都斫尽,岂堪琴上梦犹还。 白石簃主人评曰:一组绝句十首,有深者,有曲者,各极其趣。此篇宛转多情。“青桐斫尽”是奇想,是假想,晏同叔《梧桐》有云:“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假令可以斫尽倚梦之青桐,岂料嘉木通灵,琴音可诉,梦还返还,旧情难忘如此!前后“梦”字照应甚妙,此梦与彼梦,所梦相同,而梦之时地不同,两相比较,隽永滋味,品咂不尽。 |
|
来自: WENxinHANmo > 《诗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