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松林阅读 2017-09-14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孙子兵法》,诞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书之首”、“兵学圣典”。

一纸《孙子兵法》,6000余言,却蕴含了极为深刻的谋略与智慧,后人用无数言语在“琢磨”它。《孙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谋略和智慧?它的哪些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孙子兵法》在当代又有哪些实用价值?

09月09日下午,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精彩开启。特邀嘉宾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宏林为现场400余名听众带来的一场题为《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的精彩讲座。讲座现场,王宏林分别从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的宏观战略思想,《孙子兵法》中的微观战术方法,《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详细为大家解读了《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王教授精彩幽默的语言、生动贴切的分析,不时赢得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主讲嘉宾:王宏林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讲座现场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讲座现场

01

孙子与《孙子兵法》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讲座开始,王宏林首先对孙子其人及其作品《孙子兵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与阐述。孙子,名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出生于齐国,生年约为齐景公十三年(前535)。孙武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远祖为舜的后代,封在陈国,六世祖叫陈完,出奔齐并改姓田,祖父田书因为军功被赐姓孙,父亲叫孙冯。孙武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再后来,到吴王夫差取得艾陵大捷之后,开始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后又听信宠臣太宰嚭的谗言,杀害功臣伍子胥。登上霸主地位后,更加骄奢淫逸,目空自大。孙武同夫差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深知“兔死狗烹”道理的孙武,在目睹了伍子胥的下场之后,心生去意,悄悄离开了夫差。最后归隐山林。据《越绝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曾有孙武的坟墓。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大批《孙子兵法》竹简,上为墓中出土的一部分竹简。资料照片

再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这部书并不长,6100字,版本稍有不同,有的多几个、少几个,总之,就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王宏林接着说:“《孙子兵法》这部书的13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这前6篇分别讲了一些宏观的战略方面的内容。《计篇》讲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作战篇》讲的是事先制定的作战方针;《谋攻篇》讲的是要用谋略战胜敌人;《形篇》是讲根据不同的实力采用不同的战术;《势篇》是讲要营造绝对有利的态势;《虚实篇》就是要掌握主动权造成以实击虚。第七篇是单独的一部分,叫《君争篇》,这一篇主要讲战场对抗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从第八篇开始就讲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比如《九变篇》是讲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行军篇》讲正确判断敌情;《地形篇》讲不同自然地形的作战原则;《九地篇》是不同作战地域的用兵原则;《火攻篇》是讲火攻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最后一篇是《用间篇》,主要讲间谍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方法。从《九变》到《用间》都是讲一些具体的战术问题,这就是《孙子兵法》13篇主要的内容。”

2

《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思想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关于《孙子兵法》中的宏观战略思想,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我们做事情要抓住关键问题,要培养一个战略的眼光。

《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王宏林解释道,孙子是非常重视战争对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它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也,”所以作为执政者,一定要好好地研究战争。这就是孙子对战争的一个基本定位。另外,孙子研究战争不是说泛泛地谈到战争,而是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他提出了“五事”判胜负:

《计》: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另外,孙子还提出最高明的战争是什么?“上兵伐谋,不战而屈”。

《谋攻》: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王宏林继续讲到,宏观战略思想的第二点,主要强调要营造战机,抓住有利的机遇;第三点,是强调要法度严明,宽严适度;第四点,是说要相信下属,赏罚严明;第五点,是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第六点,则是强调灵活善变,不墨守陈规。

3

《孙子兵法》的微观战术方法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孙子兵法》的微观战术方法都包含那些呢?王宏林认为:

1.留有余地:穷寇勿追,用兵八戒

《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2.依靠自己:做充分准备,防患未然

《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3.半渡而击:占据有利位置,把握时机

《行军》: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4.观察敌情:由表入里,谨察敌情

《行军》: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5.因地制宜:处不同地形,直击要害

《九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6.勇于决绝:树立绝对权威,当即立断

《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

4

《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

今天,我们读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究竟有什么用,它有何现代价值?讲座最后,王宏林总结道:“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孙子兵法》所代表的兵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读传统文化,《孙子兵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吸收的,因为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有效的做法,让我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更容易达到我们人生的目标。另外,我认为《孙子兵法》里面包含着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比如:《孙子兵法》中强调判断胜负要从这五个方面:道、天、地、将、法,来具体衡量;《孙子兵法》强调要有发展变化的眼光;《孙子兵法》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还强调敌我关系要正确认识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下期讲座预告

版权声明: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博河南】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精彩回顾|百战经典——《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与智慧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