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策凭什么能把事业迅速做大

 宛平2008 2017-09-14

 

三国早期诸侯,大多都是州郡长官,他们以讨伐董卓为名拉队伍(有些还是董卓任命的),最后却是占地割据,成为一方诸侯。在这些人中,即便是以军职显名的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也是有一个地盘渤海,从而以此为根据地,名为起兵讨伐董卓,实则割据一方。曹操曾经为济南相,虽然他没有上任,这同样让他有了成为诸侯的资本,再加上他当太尉的父亲和富有的家庭,所以反董卓一开始就被诸侯们任命为“奋武将军”。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成事后被封为吴侯的孙策,他从公元194年一个人进入袁术军营开始,到公元199年,前后短短六年时间,已经实实在在地占有整个江东了。这样的一个扩张速度,当时的诸侯没人能比得了。要知道,孙策是在夹缝里崛起的,也就是说,当时天下的地盘已经被瓜分完毕了,剩下的只是诸侯之间的兼并。

说起东吴,无论是当时天下人还是内部人,到孙权时都说是“历经三世”,可仔细想想,孙坚的事业已然中断,孙权接手时已经有国(诸侯国),可以说,真正成就吴国事业的就是孙策。那么,是哪些因素让孙策迅速走向成功了呢?

孙策凭什么能把事业迅速做大
(孙策  图片来源于百度)

孙坚的名望

三国早期诸侯,大部分都有过与黄巾军作战的经历,孙坚也是如此。因为作战有功,被中郎将朱儁任命为别部司马。后来跟随司空张温讨伐边章、韩遂作乱,虽然没有激战,却也平息了边患,孙坚被任命为议郎。这时候,长沙的区星反叛朝廷,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孙坚上任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区星打败。孙权又越界平定了零陵和贵阳的叛乱,汉朝廷根据他的功劳,封他为乌程侯。董卓篡逆,引起了诸侯们的联合讨伐,但大多数诸侯不过是以此来赚取名声,出工不出力,孙坚却是少数几个真心讨伐勇敢向前的诸侯之一。董卓曾经对手下人说:“关东的诸侯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还说:“只要杀掉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然会服从我。”可见董卓对孙坚是何等的畏惧。

和董卓作战,要在中原地区集结,由于官职和地域的关系,孙坚是受袁术节制的,因此,董卓西迁后,孙坚被袁术派去攻打荆州。在包围襄阳时,孙坚意外中箭死亡,他的这部分部队由他的侄子率领,依附了袁术。至此,孙氏的事业就此中断。

孙策虽然没有得以继承父亲的爵位、官职和军队,但父亲却给他留下来一个显赫的名声,就像他的家族说成是孙武的后人一样。东汉时期,祖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就像袁绍一样,官职不过是一个渤海太守,却被诸侯们推举为讨伐董卓的盟主,原因不过是老袁家“四世三公”。在那个时候,出身、门第以及祖上是个什么人,都管用。比如说那个刘备,明明就是一个草根,却偏偏要扯出个八辈子以前的祖宗“中山靖王”,为什么?就是像孔融、陈登这样的名人和王爷的后代交往不掉价,要是一个纯粹的草根刘备坐在他们面前,那心里肯定是十二分的不舒服。好了,再说孙策,有了老爸的侯爷身份和能战之名,孙策会被诸侯重视,被一般将军们尊重,还会令他的对手畏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独立成事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用现在的话说,“孙坚”两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乌程侯”就是一个注册商标,留给孙策的就是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就是说,尽管孙坚的事业中断了,他还是给儿子留下了一点“家底”的。

周瑜的帮助

如果说父亲提供给孙策的是软实力,而周瑜给孙策的帮助却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

周瑜是庐江(今安徽合肥庐江县)人,和孙策同岁,是当地的士族大户。孙坚北上讨伐董卓,将家迁到这儿,周家拿出一处宅子让他们全家居住。两人升堂拜母,结为通家之好,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结义兄弟”。孙策以帮助舅舅吴景攻打刘繇平定江东为名,得到了千余名士兵,从此开始了他的自立之旅。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境内),孙策给周瑜写信,说要东渡作战,周瑜带着一部分兵前来迎接孙策。孙策非常高兴,说:“我有了你,事情就成了。”于是两人联手,攻打横江、当利(皆在安徽和县境内),都获得了胜利。然后从这儿进军秣陵(今江苏南京市境内)一直打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市),赶走了刘繇而队伍也发展到了数万人。这时候孙策认为自己带着的这些人攻取吴郡、会稽两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于是让周瑜回去镇守丹杨。在这一时期,名义上孙策还是袁术的部属,所以袁术就想任用周瑜为将军,但周瑜知道袁术不可能长久,就请求担任居巢的县长,目的是从这儿向东和孙策汇合。再后来,周瑜又和孙策一起攻下了皖城,再次攻取寻阳,打败了刘勋,平定了豫章、庐陵,兵锋直指荆州。正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所以在孙策死后,才会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周瑜和张昭。

招贤纳士,胆略过人

说到张昭,就不能不说到孙策的招贤纳士。小说当中说孙策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两人对于孙氏政权来说是何等重要!以这两个人为代表,也说明孙策对于文武各类人才的重视。张昭是徐州彭城人士,和琅琊的赵昱、东海的王朗以及本州的陈琳相友善。徐州刺史陶谦曾经想让他出来做官,张昭没有听从,而孙策不过是一个创业者,张昭却到了他的麾下。发生在张昭身上的一件事足以说明孙策的心胸广大。孙策在前方打仗,后方的事情一应交给张昭,北方的一些士大夫来信,都在赞美张昭,说孙策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因为张昭。这些信要不要给孙策看呢?张昭很为难。孙策听说后,笑着对张昭说:“以前管仲当齐国的相国,齐国人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终于成为第一个霸主。如今你这般贤能,我能用你,这个功名难道不属于我吗?”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辅助他才行,孙策的身边就有一大批这样优秀的人才。像太史慈、张紘、吕范、虞翻、董袭等综合型人才,蒋钦、周泰、陈武、凌操等武将,以及父亲留下来的程普、黄盖、朱然等等。所以说,孙策的事业能够迅速做大,正是在于他的人才库能够迅速扩充。而说到征战,孙策在三国诸侯中更是佼佼者,即便是作为一名将军,孙权也是出列拔萃者,起码袁术手下无人能比。曹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感叹,岂不知比他更早有袁术“使术有子如孙郎(孙策),死复何恨!”的羡慕和不甘!

敏锐的战略眼光

当然,一个团队的优秀,这个君主还必须是顶尖的那一个,否则,他如果成为整个木桶的那块短板,这个事业不可能做大。

孙策要想独立成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得到袁术的同意、有他可供夺取的区域。当第一个条件出现的时候,孙策及时的抓住了机会。本来,孙策的舅舅吴景是丹杨太守,后来被刘繇驱赶,袁术任命了他一个杨州刺史手下的督军中郎将,让他和孙贲一起攻打刘繇的部将张英。张英驻扎在当利口,吴景攻打了一年多也没有攻克。孙策向袁术要求,协助吴景平定江东。

这就是孙策的高明之处,吴景明明连江北的敌人都无可奈何,但他向袁术请战却是要“平定江东”。也是袁术低估了孙策的能力,认为刘繇占据着曲阿,王朗占据着会稽,孙策未必有这个本事能打败两人,所以同意了。孙权这一去可是虎归山林龙游大海,尽管袁术只给了他一千多兵,等他到了历阳,队伍已经发展到五六千人了。又因为他英勇善战,没有人能够当其兵锋,再加上军令整肃,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什么张英、刘繇,统统都不是对手。

打败了刘繇,不仅夺取了刘繇占据的地盘,他自己的队伍也发战到了几万人。这时候他面临着两个选择,先打严白虎还是先打王朗?孙策认为,严白虎等人不过是一帮强盗,没有大志,容易擒获,而夺取会稽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在打败王朗夺取会稽以后,严白虎也很快被孙策打败。

实际上,留给孙策的已经是没有多少可以腾挪的空间了,勉强可以算得上的,也只有吴郡和会稽两郡,也就是刘繇和王朗两人所占据的地盘。刘繇其人,本来是朝廷任命为杨州刺史,但畏惧于袁术而不敢去上任,对于吴景等现成的江东力量又驱逐不用,其能力见识可见一斑。王朗是幕僚行政型人才,军事非其所长,孙策选择这样一个进攻方向,可以说是眼光独到。而这个区域又是袁术的战略利益所在,只不过袁术其人眼光短浅又利欲熏心,不趁着北方两大集团征战之际先经营好自己的后方,而是忙着称帝,客观上也给了孙策以自立的机会。果然,当孙策有了地盘以后,袁术刚刚称帝,孙策马上宣布脱离袁术自立,而曹操为了牵制袁术送来的这个吴侯称号,也宣布孙策的自立成为合法。

曹丕当皇帝,江山完全是曹操打下来的,而孙权当皇帝,基础完全是孙策给打下的,可以说,没有孙策,还真的就难有东吴。孙策和他的父亲一样,死于一次意外事件。如果不是孙策早死,三国会是一种什么局面,还真很难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