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务部首发:一份报告读懂新零售!(附下载)】

 水木公717 2017-09-14

9月11日,商务部官网刊登《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研究报告。这项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课题组赴市场一线调研完成的报告,以当前国内流通业热门的“新零售”概念为主题。据悉,这是国家部委首次对新零售这一新经济现象进行调研和专题报告发布。


该报告总分4大板块,分别调研了新零售在中国的产生,新零售的5大创新,新零售在经济发展、纳税与就业,流通业变革和消费者福利等方面的5项意义,以及对新零售更好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为报告摘录,获取完整报告请在物流指闻后台回复:零售新时代


一、产生:双升驱动,应运而生


新零售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基础——“双升”驱动,在技术升级与消费升级驱动下,新零售应运而生。


(一)技术升级为新零售提供发动机


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PC 终端、移动终端、智能穿戴、传感器等)构建起“互联网+”下的新社会基础设施,为新零售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一直以来,零售商依赖于数据塑造与顾客之间的互动,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商业向顾客深度参与的方向发展。(见图1)

我国目前的零售业发展正在跨过第二阶段,很多企业进入第三阶段:通过场景服务运营商提供整套“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实现Wi-Fi 覆盖和 i-Beacon 应用进行场景定位,并通过近场感应终端、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消费者购物轨迹的全流程追踪。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在零售领域的应用,零售业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第四阶段,即物联网+零售,零售行业的服务边界进一步扩展。


(二)消费升级为新零售增强牵引力


居民消费购买力日益攀升,消费主体个性化需求特征明显,消费主权时代到来,对商品与消费的适配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零售升级产生了巨大的牵引力。


1.消费购买力提升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居民收入水平变动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2011年到2015年,我国人均GDP分别达到了3000美元、5000美元和8000美元以上,与此对应,我国消费结构进入了快速升级阶段。


2.消费主体更加个性化


目前,18-35 岁的新生代和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构成了我国的消费主体。他们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以及生活质量与效率。消费的档次被拉开,消费的“羊群效应”逐渐消失,排浪式消费基本宣告终结。与之相对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大规模兴起,渐成主流。消费者更加看重商品的个性特征,以期展示自我,而不只限于满足对物的需求。


个性化消费需求特点有三:注重心理满足,追求个性、情趣;强调商品或劳务内在的质的要求,如商品的时尚性、独特性和安全性;关注消费的文化内涵,如商品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质等。


多样化消费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表现出越来越多样的消费需求;二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生活场景或领域的消费需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其特点可概括为“广泛性、个体性、情感性、多样性、差异性、易变形和关联性”。


二、内涵:内核未变,多维创新


零售是一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方式,基于解决交换双方的“双向契合”困境而产生。


(一)新零售保持了交易内核


新零售的本质内涵并未改变,依然是充当了商业中介,促进交易的“双向契合”,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率地解决供需困境,更有效率地实现交易,更大程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价格、优质的服务。阿里巴巴研究院提出的新零售的特征——以人为本,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企业内部与企业间流通损耗无限逼近于“零”,重塑价值链——概括起来就是满足需求、降低成本。


(二)新零售导入了多维创新


传统零售行业中乃至传统电商中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由零售技术和需求变革共同驱动的业态创新,这种创新只是针对某个方面的创新和变革。而新零售”的“新”表现在由技术变革和需求变革共同驱动的对零售业全要素、多维度、系统化的创新与变革,新零售实现了交易活动中的商业关系、利益关系、组织方式、经营形态、零售产出以及经营理念等多方面的变革。

新零售革新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当前表现为数据驱动,未来可能是人工智能主导;当前表现为跨界,未来更多的是表现为无界;当前为了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未来可能会满足消费者其它的心理需求。


零售革新速度之快,让我们对新零售无法下具体的定义,只能给出一个泛化的概念,即:零售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要素全面革新进化的商品交易方式。


三、特点:五“新”引领,进化零售


结合新零售的理论内涵以及创新实践,我们总结出新零售区别于传统零售的“五新”特点。

(一)零售主体的新角色


新零售下,“组织者”和“服务者”成为零售主体的新角色。


传统零售活动中,零售商的角色就是专业化的商品交换媒介,从事的是面向消费者的商品转卖活动——零售商向上游供应商(品牌商或经销商)采购商品,向下游消费者销售商品,零售商赚取中间差价。


新零售情境下,组织商品交易的顺利完成只是零售主体的部分角色,零售主体“组织者”更在于成为消费者大数据资源的开发者,并利用自身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产业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可以说,成为产业链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是新零售赋予零售商的新角色。


(二)零售产出的新内容


新零售下,零售商的产出具有新的内容,建立持续互动“零售商——消费者”关系,强化多场景购物体验,提供消费数据服务。


零售组织的经济职能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显性的商品和隐性的服务,“商品+服务”的组合共同构成了零售产出。传统零售活动中,交易围绕着“商品”展开,零售商的经营活动以“商品”为核心,并通过低买高卖攫取中间利润。


新零售情境下,零售产出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新颖。首先,零售商的分销服务成为零售产出的核心内容,由商品的销售者转变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新零售更加关注消费者的体验,零售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货币”关系,而是持续互动的“零售商——消费者”关系。


其次,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融合为零售产出的“分销服务”增加了新的内容。譬如在环境服务、交付服务、品类服务等方面,天猫新零售通过商品数字化、会员数字化、卖场数字化等方式构建起以大数据分析支撑的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新场景,强化了消费者全渠道、多场景的购物体验。


第三,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消费者画像的数据服务成为零售产出的新内容。传统零售产出只针对下游消费者,而新零售的零售产出则是针对完整商品交易活动的全部参与者。基于对终端大数据的分析,新零售平台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各种场景数据,实现消费者生活场景的还原以及消费者画像的形成。新零售平台将上述数据与上游供应商进行共享,为供应商提供消费者的需求画像,帮助供应商进行按需定制和更为精准的市场营销活动。


(三)零售组织的新形态


新零售中出现了复合型、集合型、满足即时购买需求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本质是零售组织的经营形态。对于构成零售经营形态的商品、服务、环境等内容不断地进行边际调整,就形成了零售业态的持续演进和变革。


新零售下,构成零售业态的各要素均实现了数字化的变革,这本身就推动了原有零售业态的转型和创新;而零售商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加清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并以此为核心对构成零售业态的各要素再次进行边际调整,从而形成了新的零售组织经营形态。


(四)零售活动的新关系


新零售活动中的商业关系是供需一体化的社群关系。


传统零售活动中,零售活动涉及的各商业主体之间的关系都简化为“商品——货币”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的背后是产业链上各产业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对立。传统零售下,零供关系是冲突的、相互博弈的;零售商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独立的、单一的商品交易关系;整条供应链是由生产端至销售端层层推压的推式供应链。


新零售下,零售商为供应商进行赋能,零供关系成为了彼此信任、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零售商将商业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至消费者的需求链,与消费者实现了深度的互动和交流,零售商成为消费者新生活方式的服务者和市场需求的采购者,成为消费者的“代言人”,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深度互动的社群关系;供应链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初始点的拉式供应链模式。


由此,在新零售中,商业关系被重新构建,“商品——货币”关系转变为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供给与需求被重新打通,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以信任为基础的供需一体化的社群关系。


(五)零售经营的新理念


新零售重构商业主体的价值排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成为零售经营的出发点。


零售经营的理念与市场供求关系相关。供不应求时代,生产商主导商品流通渠道,零售经营的关键在于取得上游的供货资源。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商业销售,供求关系出现逆转,商品流通进入“渠道为王”的时代。零售经营的关键在于快速扩张实现规模化竞争,经营的理念在于强化零售的资本投入,实现规模经济。


新零售的出发点是消费者的需求,新零售技术的应用、零售要素的调整和变革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不断创造价值。新零售下,商业主体的价值排序实现了重构,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了全部商业活动的价值起点,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人本原则”成为新零售经营理念的基础。


四、意义:引领变革,践行政策


(一)引领流通革命


新零售重构了流通体系,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有效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业成本,充当了流通革命的先行者。


1. 变革商品流通体系


传统的商品流通需要经历 “生产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的纵向、多环节的商品流通体系,新零售提升了商品流通环节效率,实现了“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甚至“品牌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阿里巴巴的“零售通”和“农村淘宝”重塑了二至四线城市甚至到六线城市小零售商和农村地区零售商的商品流通体系。

2. 催生新型商业模式


新零售以数字化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推动了商业要素的重构,加速了零售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阿里巴巴和银泰商业集团的合作是传统零售转型新零售的典型尝试,基于阿里巴巴的云服务体系,银泰实现了商品数字化、卖场数字化、会员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以及组织管理数字化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3. 有效提升流通效率


新零售减少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了经济组织的各种成本,有效提升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新零售打通了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购物场景多元化,从而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和时间成本。


对于生产商来说,新零售使得生产商和零售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品牌商根据零售商提供的消费者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效降低了品牌商进行市场调研、搜寻需求信息以及市场营销的成本。


对于整个商品流通体系来说,新零售极大提升了流通环节效率,节省了原有流通渠道中的交易成本,新兴物流技术极大节省了传统的物流费用。


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菜鸟网络推出大数据智能算法来分配订单路由,实现快递公司包裹与网点的精准匹配,准确率达98%以上,分拣效率提高50%以上。新零售通过“双十一”这样的压力测试,找准了症结,找到了痛点,打通了物流环节中的梗阻,为我国整体商业流通效率提升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二)引发生产变革


1. 拉式供应链确立


传统零售活动是由生产商、供应商推动的“推式”供应链,在“推式”供应链模式下,生产商根据市场调研和经验分析进行商品的开发和生产,制定相应目标决策,并将目标逐层推向下游的企业和零售商。这会导致供需分离,库存层层积压,生产者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十分落后。


新零售重构了零售主体的价值排序,使得供应链活动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拉动的“拉式”供应链。“拉式”供应链下,零售商首先根据对消费者大数据的分析还原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偏好特征,并将上述数据提供给上游品牌商和供应商。品牌商根据零售商提供的精准、清晰的消费者需求信息进行研发和生产活动,并安排合理的生产计划。由此,形成了需求导向的供应链模式,消费者需求成为供应链活动的第一步。

2. 实现按需生产


新零售通过消费数据挖掘,实现消费洞察,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反向定制,“按需生产”生产方式成为了可能。新零售克服了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供需脱节、供需分离的弊端,供给和需求被打通,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需求信息组织生产活动,生产企业真正的实现了市场洞察。


3.发展柔性定制


新零售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向柔性、灵活生产的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精益化、柔性化和规模化定制的方向转变。由于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异质化,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要求,生产方式逐渐朝着柔性化、定制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加速进入了后福特制生产方式。


(三)促进消费升级


新零售的发展推动了居民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档次等全方位的更新升级。


1. 升级消费体验


新零售给予消费者极致的体验,消费者购物从物质的满足上升为心理的满足。盒马鲜生不是超市、不是便利店、不是餐饮店,也不是菜市场,但却具备包括上述业态在内的所有功能,是“超市+餐饮+便利店+菜市场+电商+物流”的复合功能体。利用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技术的完美融合,给消费者带来生鲜商品 3 公里半径、最快30分钟免费快递到家的极致服务体验。


2. 优化消费结构


新零售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渠道融合的多场景、多种方式的购物体验,极大丰富了零售供给中的服务内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天猫与银泰合作,把传统百货从“坐商”变成“行商”,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创新实体经济发展。


3. 拓宽消费选择


新零售丰富了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渠道选择,消费者对于高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得以满足,促进消费回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