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偏差电量考核为啥不顶事?

 老_杨_ 2017-09-14

电力交易员仿真训练(第三期)

9月25日-27日·北京

报名热线:

陈老师 13693626116 齐老师 18910816293


有关部门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第十章“计量和结算”中顶层设计出个“偏差电量考核”,地方政府在落实上也是不遗余力,有的地方还很严格,整得售电公司措手不及差点心脏病发作。无数专家开始研讨、调配、叫卖化解偏差考核风险的绝招。可惜,仔细研究下电力系统和电力改革,按照本人有限的专业知识,发现这个偏差电量考核其实不顶事,提高不了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对电力改革的贡献还是负的。


和电量偏差考核比较类似的就是力率调整电费。对于容量315kVA及以上的大工业用户的功率因数要加以考核,考核标准是90%。达不到标准,比如是88%,那么就要增收电费1%。这么做的逻辑是电网公司的输送有功电量的导体截面积一定,可以输送、挣钱的有功功率也就是一定的,如果用户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太多,就会限制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和电量。所以需要对用户的功率因数加以管制,提高电网资产利用效率。目前来看,这个考核不论对电网还是用户都还是有一定的经济性的。证明了这个政策有现实的意义,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也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偏差电量考核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有关部门没说,虽然研究了十年电力政策,但是我还不确定电量偏差考核到底有啥作用。搞能源的人都知道电量对应的是燃料,比如煤炭,这个并不是电力系统调度和运行的最关键内容。电力系统要实现时刻平衡,需要平衡的是电力而不是电量,因为电量是有功曲线和时间轴包围起来的面积。面积相同,时间也相同的负荷曲线有无数种。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就在协调各种不同类型的负荷曲线和工况下的用户侧与发电侧的关系。如果负荷曲线都是理想直线,推上开关,开闸放水即可,不需要改善,也不可能改善任何东西。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就需要尽可能使负荷曲线平滑化、直线化,所以需要辅助服务来减少峰谷差,比如抽水蓄能、储能技术以及低谷低价政策改变用户用电行为提高低谷时段用电负荷。


目前设计出的偏差电量考核不管是中长期的交易还是现货市场,也不管这个偏差考核多么严格,由于考核的是电量而不是电力,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说无任何实际作用。有些地方对于少用电的考核比较严格,不论是售电公司还是电力用户可能在月末的几天时间千方百计多用点电,对于目前入市的绝大部分都是连续生产工业用户,需要多用电那就要增加用电负荷,在“偏差电量考核”恐惧下的用户多了后,就会在月末人为形成“偏差电量考核”尖峰,没有实现对负荷曲线平滑化的任务,反而是更加复杂化了,不就加重电力系统的负担,增加调度的难度和工作强度,还降低系统备用容量也不就降低了安全性了?!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偏差电量考核不但不会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事实上正好完全相反,完全不顶事,纯粹是没事找事,瞎折腾。对于不连续生产的商业用户情况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如果是白天应对多用电,那么和工业企业一样;如果晚间应对多用电,可是那个时候没人用电,有意义嘛?如果电量是电力的笔误,那么在目前的国情下,想开展电力偏差考核那比登天还难。一个大胆的推测是改革者套用了现货交易的考核方式,把每小时的用电考核简化的电力负荷考核移花接木到了中长期交易的电量考核上。


说归说,偏差考核还是需要市场主体严正以待,你的目的是钱,至于导演到底要干啥那是他的事,别被偏差考核把生意搞砸了就行。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北极星售电网无关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