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余年后,重上峨眉山,一切都不一样了!

 天然首选 2017-09-14

来自北京的韩松老师,上一次登上峨眉山已是十余年前的事了。机缘巧合下,重上峨眉山,深感此山此景此行的变化,在这里,旅游变成了旅行,交通惊人地便利、基础建设的温馨、愈发科学性的环境保护、游览体验的多元等等…

同时,一切又似乎于亘古不变之中,这山、这景依旧那么静谧、灵秀。




圣地峨眉别样游

十余年后,重上峨眉山


峨眉山,因其佛事圣地,更因为有金顶,每年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众和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大多游客来峨眉山游玩都会不约而同的直奔主题,三步并作两步,奔向山上和周边的寺庙。



其实,这样不仅会很累,而且也会错过不少别具峨眉特色和有趣的地方。


记得上次来峨眉还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除了金碧辉煌的山顶,剩下的印象多半是南国别无二样的青山绿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其实,峨眉雪芽清香淡雅,品茶打坐,发呆静思;山下的罗目古镇更有着上千年历史;报国寺的武术传承中华文化、伏虎河畔的养生与禅修,还有清音阁外流水潺潺,古琴悠悠······



日前,约上酷爱摄影的好友一起重游峨眉山,换个视角,换个玩法,再品天府之国巍峨峨眉。


北京到成都飞行不到3小时,不出机场就可换乘去峨眉山的高铁,很快便到山脚下。顺便说一下,若不谈服务水平,中国现在的交通,尤其是铁路水平,论行车速度、车场建设、车辆新旧都可谓数得上世界顶级水准!


老友信佛,又喜欢喝茶

所以我们的峨眉之行便从品茶开始了


禅与茶的意境

十余年后,重上峨眉山


沿着上山的路来到峨眉雪芽茶园,在这里仿佛是另外的峨眉,一下子没了摩肩接踵,不见人头攒动,听不到南腔北调,只见满目轻雾缭绕的青山和茶园。


茶室面山而建,静谧的似乎只闻蝉鸣。里面有三两桌客人,在轻轻滴交流着什么。待我们坐下,清纯的川妹儿为我们沏上清明时节的雪芽,顿时感到满屋清香。



峨眉乃佛门圣地,雪芽又产自峨眉,茶禅一味,密不可分,两者自然也就脱不了干系。


这不禁让我想起唐朝诗人陆容的诗句: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诗中道出了僧侣与茶之间的奥妙。



自古,中国很多名茶始创于寺庙,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寺,顾渚山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白鹤寺,龙井产于杭州龙井寺,黄山毛峰产自云谷寺,大红袍出自武夷天山观。另外还有四川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可谓“天下名茶僧占多”。


禅茶意蕴在峨眉更显浓厚。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茶、禅、诗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因子之间便结有不解之缘。




未完待续




本文及图片已获作者授权

若欲转载,请自行与作者联系






喜欢本内容就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不要太自私呀!


识途微信在线预订

峨眉山景区门票、车票、索道票,

还有一系列特惠促销套餐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