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喜欢,不妨扩散一下,灰常感谢! 小家伙前几天跟妈妈讲,进入毕业年,时常会心神不宁,有几个同学甚至到了吃药的境地。这样的事情虽然我能理解,但这些话也给我带来一些轻微的焦虑了。我在朋友圏里,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夜不能眠,在深夜里发发图片,自说自话,或者是把自己“数羊”的数字宣告一下,其实不言自明,虽然不能说百分百是焦虑引起的,但大部分和焦虑有关。有的人当天可能没有遭遇焦心之事,但也有多日积累的烦恼之因。我在创业的前两年,时常也会体会凌晨四点钟猛然惊醒,再也无法入眠的感觉,思维纷乱,难以平复。 再看看世界大众,从升斗小民到一国元首,都面临着各种焦心之事。民众忧心收入、医保、养老、安全、公平、自由;官员忧心官位、权势、财源、名声、影响力;富人忧心守财、发展、长盛不衰。强如美国,对恐怖分子无可奈何;富如北欧,却抗不过人生的无聊。 我的焦虑实乃匹夫之扰,无关大局,但它却是我的重要问题。面对焦虑,如果不能找到它的原因,叹息连天,无一毛之利,所以我更愿意深究它的来龙去脉,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好在我喜欢学习,并且上天赐我以思考,惠我以明察,即使未能窥得全貌,我仍然发现了它的蛛丝马迹。 焦虑的原因之一:期望太高,欲以小搏大,力所未逮,佛家谓之求不得之苦,因而陷入焦灼。有很多人,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大,而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却又不甘心,所以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焦虑的原因之二:想要永久持有的东西,却总是守不住,常常失去,佛家谓之爱别离,心理上产生患得患失的脆弱。庄子里提到人们打造结实的箱子,把各种财富放进去,本是为了保存勿失,但却为盗贼创造了好的条件,不用翻箱倒柜搜集,很方便地就可以搬走了。 焦虑的原因之三:厌恶的人和事偏偏会遇到,无法逃脱,避之不及,佛家称之为怨憎会。不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而是狭路相逢,退无可退。人生需要面对的挑战常常如影随形,即使逃得一时,却逃不得一世,总会再三遇到,如果没能解决,会一直让人担忧。 焦虑的原因之四:客观规律决定的东西,无法撼动,不可解决,徒增烦恼,如佛家说的生老病死。这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得道的高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其他人等面对这些问题,大都有无力无助之感,尤其是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威慑,没有几个人能够坦然以对。这些规律就如一个无法挣破的天网,无论贫富贵贱,一网打尽,概莫能免。 焦虑的原因之五: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事情搞定,进而缺乏对事物的掌控感,觉得这些事物无法捉摸,产生不安定心理,缺乏安全感。 焦虑的原因之五:片面以过去的间接、直接经验和知识,想象出未来的境况,得出消极的结论,对当下产生负面影响,产生担忧。很多人都有这种倾向,包括我们拼命挣钱,就是想象未来缺钱可能产生的困境,对当下的心境产生压迫,促使我们不顾一切地挣钱,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体验人生过程。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阴阳两面构成,就像一枚硬币,不可能只有一面。所以,人有焦虑,世界就为它准备了解决方案。 针对第一种原因,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究竟需要什么东西?需要多少?如果假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只能选三样东西,你会选什么?你最终会发现大部分你想要的东西你都会放弃,只选那三样让你活下来的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它东西都是无关紧要的,有就高高兴兴地用,没有就不用多想,你离了它们并不会怎么样,焦虑自然不在了。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大家现在好像是须臾不能离手,但以前没发明它的时候,大家何曾有忘带手机之后的焦虑? 针对第二种原因,我们需要明白想要永久拥有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随时随地变化,没有停歇的片刻。一些相爱的人,为了和对方在一起,要死要活,可是真的在一起,很多却会渐行渐远,甚至大打出手,不欢而散。我以前刚工作的时候,特别想拥有一个爱华音响,每次到电器商店都是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最后用了大半年工资买了一台,放在家里也就新鲜的一周,然后开机的周期就越来越长,最后干脆整年都难得开机一次。客观事物在变,我们的心情也在变,所以如果这世界上存在永久不变的东西的话,那就是这个一切都在变的规律是永久不变的。万物皆备于我,以天地为仓库,都放在大自然中为我所用,老天为我们保管着,何必操心永久持有呢?想用的时候就拿来用,不能用的时候归还自然,随顺宇宙大道,每天只做选择好了。 针对第三种原因,需要有点哲学思维,深入地去思考,实际上人遇到的各种人物和事情,都是人生大剧的剧情所设,起承转合,跌宕起伏,这是波动,在音乐上叫旋律,科学上的发现已经提示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波粒二重性,一切皆波动,或者说一切皆旋律。阴阳之学其实反映的也是这两性的对立统一。有男人就有女人与之相对;有高处,就有低洼与之相对;有坚硬,就有柔软与之相对……有朋友,就有敌人与之相对;有好,就有坏与之相对。执起一端,必有另一端。放下一端,则两端皆无。 针对第四种原因,面对大自然的规律,这才是真正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人有智慧,那就是顺应规律,善用规律。比如飞机,几百吨重的大铁家伙,硬是能飞在稀薄的空气之中,这正好是人类掌握了规律,运用机翼迎角向上,逆风而行,风的力量把它托举起来,它的推力来自于燃料,也是来自自然的东西,做到了人力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人的疾病,归其原因,基本上都在于心气不和与生活违律,心气不和是因为不能接受各种条件演化而来的人生际遇,生活违律是拂逆物质世界运行的规律,最终造成这架生物机器的故障和失律。所以,大德这样写道“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尔东西南北吹。还有另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顺应规律,反而获得了自由。 针对第五种原因,就必须提“活在当下”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不但要提,还得真正领悟和实践。我们的恐惧都是来自过去的所谓经验或知识,大家从小就被这种东西包围灌输,最后会形成思维定式,把一些东西当成真理,而实质上这些知识和经验只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一系列要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并不一定是普遍适用的真理。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用自己假设的恐怖场景来吓唬自己,而事情往往并不是按照人们的设想发展,所以有了那句“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事情都像人设想的那样发展,那么设计一个机器就可以把人们的命运算得清清楚楚,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了,人生还有什么惊喜和神秘可言? 提起焦虑大家自然联想到不愉快的体验,但本质上焦虑并非一无是处,因为人的焦虑才是发展的动力。人因为吃不饱,所以才想办法优良育种,改良各种农作物,才发明了化肥,从而实现了粮食的充分供应;人因为担心劳作的痛苦,所以才设计出各种机器来代替人们从事繁重的劳动;人因为担心财物不够用,才去拼命的工作;人因为担心自己不够好看,所以才有服装、化妆品、美容、整形等产业的发展……因此,人既需要学习消除过多的焦虑,又需要有一定的焦虑,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平衡、健康、发展的社会,才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