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底vs不改底,它会用数据告诉你差距到底有多大!

 雪影琴歌 2017-09-14


一:高温期底质问题及改底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对养殖水质和底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还是很多养户不知道改底到底对我们养殖有多大帮助,只是很多厂家的技术员告诉要改底了才去进行改底操作。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知道底质恶化后会给池塘带来哪些危害。当池塘底质超出其自净能力时候,底质会逐渐进行恶化,并带来一系列问题:


 池塘“氧债”增加,即耗氧物质增加,池塘溶氧降低,影响吃食;
②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常见如硫化氢气体)产生;
 池塘底部酸碱失衡(主要是酸化),最终影响水质;
 底部病原菌大量滋生,随时可能爆发疾病。

从底质恶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来看,改底目的主要有:
 提升底部溶氧,间接提升池塘溶氧,防止泛塘现象,促进鱼儿吃食;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抑制底部病原菌的生长,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

二、数据告诉你改底给你池塘带来什么?
以往在池塘底泥好坏的评判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更多只是借助于经验(如闻气味,看底泥颜色)、水质指标(氨氮,亚盐等)、鱼吃食情况来判断底泥恶化的情况,某种程度上来讲,需要对底泥的一些评判指标进行量化。

 

现引入一个新名词,氧化还原电位,来评判底泥恶化严重程度,关于底泥中氧化还原电位的通俗解释:即氧化还原电位越低,则会消耗底部的氧气,氧化还原电位反应了“氧债”水平,电位越低,“氧债”越高,即池塘吸收或消耗氧气能力越强。本文主要通过两组氧化还原电位和吃食数据来反应改底与不改底的差距在哪里。

2.1、验证池塘基本信息及改底记录
1. 池塘基本信息

标题所说的同塘对比即食场频繁定期改底与全塘偶尔改底的差距,主要从底泥颜色,底泥氧化还原电位来看差异。
2.2、同一个池塘不同位置底泥颜色及氧化还原电位差


2. 食场和食场外围底泥颜色差异

如图2所示,采用底泥采集器采集40公分左右的底泥,发现食场外周的底泥颜色明显要黑于食场周边的底泥,特别是底层底泥,说明定期改底能够使底泥逐渐恢复正常颜色,同时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对不同深度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进行检测,如图3所示。

 

食场区域不同深度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值

表层泥:-195mV

中层泥:-201mV

底层泥:-238mV

 

食场周边不同深度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值

表层泥:-122mV

中层泥:-128mV

底层泥:-139mV


3食场周边和食场外周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值

从图2-3,发现定期改底的食场周围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整体高出不经常改底的食场外周,而且经过6次左右的改底,食场区域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在-120~-140 mv左右,属于较好的情况,且底泥各个层电位差别不大;

 

而食场外周则处在-200 mv左右,底泥越深,氧化还原电位越低,恶化越严重,整体底泥改底不够彻底。因此改底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定期改底,经常改底才能达到防止底质恶化的目的。

2.3、持续改底后加料平稳
通过食场定期改底,增加食场的溶解氧,能够有效保障鱼吃食,可实现定期稳定加料,这也是高温期改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定期改底,底好水好吃食好。


9月14号晚8点,帮邦新品发布直播,向大家介绍这款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文章来源:海大农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