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臭是肠胃不好吗?解决口臭的办法你了解吗?

 向上生长a 2017-09-14
口臭是肠胃不好吗?

解决口臭的办法你了解吗?

 

口臭,有个含蓄点的叫法——口气。顾名思义,就是嘴里散发出来的令人不悦的气味。口臭虽然无影无形、不痛不痒,但实乃一重大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看到这里,是不是也对自己产生怀疑了?



可以简单自测一下:双手捂住口鼻,像冬天冻到了手需要哈气取暖一样,用力向手掌心呵气,然后闻闻你的掌心。或者像试香水一样,把自己的手腕伸出来,用舌头的中段,注意不是舌尖,舔手腕一下,等唾液挥发了再闻一闻手腕,感受一下。如果闻着已经有点不对味了,那么很有可能你是有口气问题的。不过呢,自评还是不如他评,最好是找个能交心的朋友或亲人,开诚布公地问一问。


口臭有哪些原因?要想根除口臭,首先要找到病因。口臭既可能是口腔本身的问题,也可能与其他部位的疾病有关:


口腔本身由于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多菌、潮湿的环境,就比较容易滋生异味。口腔也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用门户,所以,口气也与这些身体部位的病变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地查找口臭的病因,首先考虑口腔本身的问题,其次再考虑非口腔疾病的表现。


口臭,该怎么办呢?像广告中「来一片,嚼一嚼」,或者「来一口,漱一漱」就能解决问题吗?NO NO NO,要想解决口臭的问题,还是要努力从根源上消除。清新剂的粉饰,只是暂时的自我欺骗。想要解决口臭,有三个主要方面:注意日常护理、看牙医以及排查身体其他疾病。

- 注意日常护理 -


减少口腔内的细菌


这不仅能减少口臭,也是预防牙齿龋齿、牙周炎症的根本。口腔内的细菌主要是以生物膜的形态存在,它必须要靠机械的方式清除,比如牙刷、牙线、齿间刷等。刷牙的时候,不单要刷牙齿及周边牙龈,最后还应该刷几下舌头,因为舌头也是细菌定植的重灾区。而且,还有厂家专门设计生产了「舌刷」以供大家选择。


  


清除口内残留的食物残渣


一方面,这样做可以停止给细菌们提供养分;另一方面,这些食物如果在嘴里发酵腐败了,那味道也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建议:少吃零食、少喝饮料,饮食后养成清水漱口的习惯。可以使用些漱口水来清新口气,兼有杀菌和清香的功能。不过最好选择无酒精配方的漱口水,因为很多漱口水用酒精作为有效成分的溶剂,而酒精本身又有可能带来口气问题。另外,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


- 看牙医 -



龋齿——补牙


龋齿本身就很容易塞满了食物残渣,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很多牙洞,一旦被牙医钻开,隔着口罩都能闻到令人十分不悦的气味,也经常能看到患者不好意思的表情。


牙周病——洗牙


在健康状态下,牙龈是紧紧的贴合在牙齿上的,色粉质韧,不易出血;而一旦由于口腔卫生欠佳而发生了牙周炎,牙龈则会充血肿胀,并与牙齿分离。这个缝隙里边也会大量地繁殖细菌,产生异味。而且,这时的牙龈质地变脆,容易流血,血腥味又加重了口气。如果牙周炎症进一步发展,还会产生脓液、甚至发生牙周脓肿。接下去我不想进一步描述了,相信大家也不想听。


智齿——拔牙


智齿由于位置太深,平时常规的刷牙等口腔护理很难将它彻底清洁,往往使得智齿周边形成了多种口腔问题的复合体:智齿与前边的磨牙间常年塞牙、智齿上挂满了软垢、大大小小的牙洞、周围牙龈反复肿胀……临床上,能够将以上几点完全避开的「优秀智齿」不太常见,所以,智齿多数还是拔掉为好。


- 排查身体其他疾病 -


以上几点就是和口气相关的口腔问题。但口气也可能是非口腔疾病引起的,如果看过牙医以后依然有口臭,那么就需要向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深部去考虑了。相关的疾病,依次为鼻炎、鼻窦炎、咽炎以及消化系统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全身疾病的状况会导致经由肺部呼出的气体带有一些特殊气味,如严重的糖尿病、肝肾问题等。如果怀疑有这些问题,就需要耳鼻喉科和相关内科就诊。

10种食物除口臭有奇效


愈来愈多研究发现,吃什么食物也可能大大影响你的灿烂笑容。因为一些天然食物里的成分,可以对抗造成蛀牙的口腔细菌、强化牙齿珐瑯质,还能消除恼人的坏口气,让你更自信地展露笑颜。听起来让人心动吗?不妨试一试下面10种食物。


1.香菇


菇类在近几年不但成了提升免疫力的热门食物,自2000年以来的一些研究还发现,它对保护牙齿也有帮助。原因是香菇所含的香菇多醣体(lentinan)可以抑制口中的细菌制造造牙菌斑。怎么吃:菇类带有独特的风味而且热量又低,不论煮汤、清炒或凉拌都很可口。每周吃2~3次各种菇类,是简单又不花大钱的保健方法。


2.芥末


品尝日本料理的生鱼片或是握寿司,都要配上那呛得人眼泪鼻涕直流的芥末,主要目的为了杀菌。芥末会产生如此辛辣、呛鼻的味道,是因为它内含一种称为isothiocyanates的成分,这种物质也存在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裡。日本在试管中的实验发现,芥末裡的isothiocyanates可以抑制造成蛀牙的变形链球菌繁殖。怎么吃:除了搭配生鱼片食用,也可以将一小匙芥末加上少许酱油调匀,做为水煮海鲜类的沾酱;或者将等比例的芥末、蜂蜜及水拌匀,淋在花枝、虾仁上做凉拌酱,能中和海鲜的腥味。

  


3.绿茶


被日本人视为长寿之宝的绿茶,对健康的好处实在多到让人无法抗拒它,许多研究都指出它的抗氧化能力相当强,可以预防多种癌症,常喝的人也会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现在,就连牙齿也因为喝了绿茶而变得更健康。一方面是绿茶含有大量的氟(其他茶类也有),可以和牙齿中的磷灰石结合,具有抗酸防蛀牙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研究显示,绿茶中的儿茶素(catechins)能够减少在口腔中造成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同时也可除去难闻的口气。怎么吃:视个人喜好,一天喝2~5杯绿茶,建议在用完餐或吃了甜点之后饮用。另外,绿茶里含有咖啡因,所以孕妇应该限量饮用。


4.芹菜


当你大口嚼着芹菜时,它正帮你的牙齿进行一次大扫除,让你减少蛀牙的机会。因为这些纤维粗的食物就像扫把,可以扫掉一部份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另一方面,当你愈是费劲咀嚼,就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内的酸硷值,达到自然的抗菌效果。怎么吃:嘴馋的时候,别尽想着甜点零食,可以将芹菜、小黄瓜和胡萝卜切成条状,一嘴馋就抓来嚼一嚼,按摩一下牙龈,顺道补充一天的蔬菜量。


5.芭乐


想让自己的牙龈常保健康,啃一颗芭乐是另一个好方法。芭乐的热量低,很多人节食的时候拿它来增加饱足感,而它的维生素C含量又高居水果之冠,尤其是土芭乐,一颗就含大约150毫克,是卫生署每日建议量的2倍以上。维生素C是维护牙龈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严重缺乏的人牙龈会变得脆弱,容易罹患疾病,出现牙龈肿胀、流血、牙齿松动或脱落等症状。怎么吃:除了芭乐之外,维生素C的最佳食物来源是各种蔬菜水果,如甜椒、球茎甘蓝、绿花椰菜、番茄、奇异果、柑橘类水果、木瓜、草莓等。每天均衡摄取3种蔬菜、2种水果,大约就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建议经常外食或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可以带一颗芭乐或一小包小番茄到公司,等下午肚子饿或精神不济时,拿来当下午茶吃,补充体力,也不必担心发胖。



6.乳酪


谁都知道钙摄取不足会动摇骨本,其实也会耗损牙齿健康,所以每天要从各种天然食物裡补充钙。乳酪不但是钙的良好来源之一,它对牙齿还能发挥其他保护作用。英国的研究指出,乳酪裡含的钙及磷酸盐可以平衡口中的酸硷值,避免口腔处于有利细菌活动的酸性环境,造成蛀牙;而且经常食用乳酪能够增加齿面的钙质,有助于强化及重建珐瑯质(因为钙是组成珐瑯质的最主要成分),使牙齿更为坚固。怎么吃早餐来一份番茄乳酪叁明治。准备2片全麦吐司、1片约3公分厚的番茄及1片低脂乳酪。首先,将乳酪片置于吐司上,再放上擦干水分的番茄;依个人口味,适量挤上少许黄芥末酱及洒上少许黑胡椒;然后用另一片吐司将材料夹起来。以锡箔纸将吐司整个包好,放进预热的烤箱,烤8~10分钟即可。


7.洋葱


洋葱里的硫化合物是强有力的抗菌成分,在试管实验中发现,洋葱能杀死多种细菌,其中包括造成我们蛀牙的变形链球菌,而且以新鲜的生洋葱效果最好。怎么吃:建议每天吃半颗生洋葱,不止预防蛀牙,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及提升免疫力。制作生菜沙拉时,可以剥几片新鲜洋葱加进去;或者在汉堡、三明治裡,夹上一些生洋葱丝。


8.薄荷


薄荷的淡淡清香有助于提神醒脑,同时也能减少“坏口气”。薄荷叶裡含有一种单帖烯类的化合物,可以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肺部,让你在呼吸时感觉气味清新。在欧美国家,许多家庭用薄荷叶自制漱口水,缓解牙龈发炎、肿胀的不适感。国外研究也发现,使用这一类药草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孳生。怎么吃:吃完一顿大鱼大肉之后,喝一杯不加糖的薄荷茶,可以去腻、缓解腹胀感;如果你苦恼于满嘴的葱、蒜辛味而不敢开口交谈,建议嚼2~3片新鲜薄荷叶或者荷兰芹(parsley),都有助于去除这些令人尴尬的气味。



9.无糖口香糖


嚼食无糖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量,中和口腔内的酸性,进一步预防蛀牙。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嚼食添加“木糖醇”(xylitol)的无糖口香糖之后,对抑制造成龋齿的细菌,效果明显。木糖醇是一种热量很低的代糖,可以产生甜味,但不会被口中细菌利用。怎么吃:吃过东西之后,如果不能立刻刷牙,嚼5分钟以上的无糖口香糖是一种替代方法。不过,牙科医生强调,嚼口香糖并不能取代刷牙及使用牙线来清洁口腔,尽可能吃完东西就马上刷牙。


10.水


最后别忘了,喝水是最简单但却很重要的保护牙齿方法。适量喝水能让我们的牙龈保持湿润,刺激分泌唾液。在吃完东西之后喝一些水,顺道带走残留口中的食物残渣,不让细菌得到养分,藉机作怪而损害牙齿。怎么吃:每个人一天需要喝6-8杯水(约1500-2000㏄),尤其吃过东西之后,如果无法立刻刷牙,切记喝一杯水来清洗口腔,减少一些蛀牙机会。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