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坐拥书城,何假南面称王” 陈子善 ◆ ◆ ◆ ◆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几乎毕生与文字打交道的教书匠,希望拥有一间书房,哪怕只是斗室、陋室,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属于过分的奢求。因为书房是他与中外先哲今贤心神交会之处,是他的独立思想得以萌生的策源地,也是他的自由精神得以休憩的理想场所,所谓“坐拥书城,何假南面称王”是也。 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距离还非常之大。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开始在大学讲台上讨生活,直到去年,我一直没有一间独立的、像样的书房,个中原委,一言难尽。越来越多的新旧藏书不得不挪来搬去,长期一分为三:一在我自己的卧室兼书房的住所,二在我父母家,三在我工作过的华东师大图书馆(先在办公室里,后移到堆放杂物的小仓库里)。在外人看来,我这是自作自受,何必收藏那么多书呢,简直成了书灾,而在我自己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而今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可以较为安心地与我喜爱的新文学初版本、毛边本、签名本等为伴了,也可以不受干扰地潜心研读我感兴趣的中外典籍了。书房里又陈列着我研究过的周作人、郁达夫、台静农,还有我与之有过交往的沈从文、冰心、唐弢等文坛前辈的大小字幅。陈从周、黄永玉两位的画幅,与我书柜里所宝藏的他们的著作互相辉映。晨夕相对,更感亲切和温暖。 书房又不可以没有名称。古人为自己书斋所起的室名不是富于诗意就是讲究出典。我搜索枯肠,草拟了几个,都不合适,最后干脆起名“梅川书舍”,这是大白话。我的新居就坐落在上海的梅川路上。又恳请董桥先生题写了室名,显得有点古色古香了。
记不清是否是知堂老人的话,书房是不能随便让 人参观的,否则从你读那些书就可推断你有多少学问。我却不然。我的书房是兼作客厅的,无隐秘可言。“谈笑有鸿儒”,能够和识与不识的文朋书友在书房里浓茶一杯,海阔天空,谈严肃的,也谈有趣的,正是我的期待。一位同事到过我的书房后对我说:“你的兴趣爱好,你的专业训练,你的学术背景,在这间书房里一目了然。”我想,这是好事。 愿普天下的爱书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书房。 有关详情 文章作者:陈子善,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其他相关书籍,可点击文章下方“原文链接”即可拥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