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例话》18 辰州途中

 琴贵铧 2017-09-14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4年05月28日14:26:0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原文】作者:沈从文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
浅绿相间的邱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皆可
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
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
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了一点。滩头上
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
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
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
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
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
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这小小船只的安全
问题,就向掌船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
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
讲生意来了。两方面皆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
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力气,这一方面却以为小
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皆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
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
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
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
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
,简直是一个托尔斯太!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
尔斯太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
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
,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正在一只船边
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
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
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
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
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下午二时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经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滩水上完
,到了一个平静长潭里。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
湖。船离辰州只差十里,过不久,船到了白塔下,再上个小滩,转过山岨,就可以见到
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了。



【点评】


上面的一篇文章是从沈先生的《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湘行散记》之一)中间摘
录出来的,可以独立成篇,原来的题目不相称了,我就给另起了一个题目。

这是一篇旅行记。读者诸君在学校里,每年至少有或远或近的一回旅行。旅行回来之后
,国语老师总不肯放过,出题目教你们写旅行的经历。因此,你们每年至少要做一篇旅
行记。凭着你们写旅行记的经验,在阅读人家的旅行记的时候,你们一定不仅欣赏人家
所描写的景物,还会注意人们写旅行记所采用的手法。现在选这篇旅行记给诸君阅读,
就是让诸君在领略辰河的风物之外,看看沈先生是怎样写他的旅行记的。

旅行是一连串的生活。短期旅行或是一天,或是半天,长期旅行延续到几个月几年,总
之是旅行者生活的历程。在这一连串的生活中间,耳目接触到的和心里想到的事物,真
可以说多到不可胜数,要完全记录下来,即使半天的旅行,也可以写成很厚的一本书。
所以写旅行记和写日记一样,第一先得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是不必需的事情。为什么说不可能?遇见一个人,你要从他的头上一直记述到他的
脚上。走进一间房子,你要从屋角一直记述到墙脚。心思像漫无拘束的飞鸟,一会儿飞
到天涯,一会儿飞到海角,你要一刻不停地追逐它的踪迹,你想这是可能的吗?为什么
说不必需?要像这样一点儿不漏地记录下来,手里将永远执着一支笔,再也不能做旁的
工作,这样辛辛苦苦的不停笔的写有什么用处呢?

写旅行记和日记都不能做全部的记录,只能从一连串的生活中间选择若干部分来写。通
常有两种手法。一种是记下一些重要的项目,以备查考之用,有如旅行记中的“行若干
里,到某某地方,观某某古迹”,日记中的“午后访某某,谈某事”之类。又一种是把
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记下来,宛如摄一套活动影片,与此无关的简直丢开不写。沈先生
的这一篇就属于这一种。前一种只有实用的价值;后一种写得好,可以有文学的价值。

这篇文章并没有把“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的情形全部写下来,只写了上第一个
长滩所见的搁浅的船只,上第一个长滩的第二段雇了一个临时纤手,以及上了长滩之后
经过的那小小水村边的风物。这三者在篇中成为主要的三节,前后的文章便是发端和结
尾。为什么只写这三者呢!因为它们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其中第一节,注重在描摹滩水
险急的印象,并不多用形容词,只是平平常常地叙述,然而险急的情形教人可以想见。
“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大石上”,“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水带走了,……过一会儿,
人便不见了”,何等惊心动魄的叙述呵!第二节注重在描摹那老头子“对于生存还那么
努力执着”的印象。文中叙述他为了一分钱讲价不合,不惜“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
待“小船已开出后”,他又“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工作
“得了钱”,他便“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平凡的叙述,把老头儿的性格刻
划得深入而微细。读者仔细体会,定会觉得恍如看见了那老头子。以下描摹他的相貌,
说他同托尔斯泰相去不远,反而不是主要的笔墨。第三节注重在描摹那小小水村如画如
诗的印象。这里只记述了一些声音,对一些景物做了简练的速写。读者读到“莫不皆停
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几乎觉得自己也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给那锣声引得抬
头远望了。就这一段写到的声音和景物来体会,“母鸡生蛋的声音”,“人隔河喊人的
声音”,“有人正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的声音,“炮仗声音”,“唢呐声音”,“锣
声”,“等待修理的小船皆斜卧在岸上”,木筏“在平潭中溜着”,一切人“停止了工
作,向锣声起处望去”,这些岂不是经过水村的人常有的经验?平时不觉得怎样,经沈
先生写入这篇文章,就觉得这如画如诗的境界,自己也曾领略过了。是尝新,又是回味
,于是越见出这段文章的佳胜。

这三节都有一个结尾,第一节的是“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第二节的是“
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第三节的是“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
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这样结尾表明这三个印象对于作者特别深刻
,在当地的人却都若无其事。原来旅行者连篇累犊写在旅行记中的,往往是当地人以为
不值得一说的,甚至是从来没有关心过的事物。这不全由于“当局者迷”,也由于旅行
者的眼光和心胸超过了一般人的缘故。

末一节的结尾“转过山岨,就可以见到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了”,意味有余不尽。若写做
“转过山岨,就可以望见辰州了”,就是呆笨的笔墨。


--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
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
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
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
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106.1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