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维也纳金色大厅

 绍宜 2017-09-14

         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肯定得去金色大厅听一场交响乐。我们在出发前两个月前就做好的准备,在网站上特意挑选了一场有贝多芬作品的交响乐音乐会,网上订票后,打好了电子票放在袋子里,随身携带。可是到维也纳之后,先生说他开会那天刚好晚上是去金色大厅看音乐会。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觉得票是他订的,应该不会错。结果那天晚上我们提前半小时来到金色大厅时,发现布告栏的宣传广告上并没有张贴我们订的那场音乐会,先生从包里取出电子票一看,顿时傻了,演出时间竟然是--昨天。好端端的两张音乐会的票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我们跑去售票处询问当天晚上有没有演出?结果人家说这周只有我们订的那天是交响乐,其他日子都没有了,小型的音乐会也不是在金色大厅演出。我们两个站在售票窗口好生遗憾,计划好的音乐会就此泡汤。先生去年来维也纳,倒是已经在这里看过一次交响乐表演了。他这次只是为了陪我去欣赏一下,为此他觉得挺愧疚,就询问了一下有没有进去参观的票。服务人员说明天中午一点有一次英文解说的参观。先生立刻给我买了一张票。我们原本打算回酒店,先生忽然想起我之前说卡尔教堂那天晚上有音乐会,就建议说不如我们去教堂看音乐会吧。所以那天晚上我们阴差阳错地去卡尔教堂听了一次教堂音乐会,当然感觉还是很独特的。


      金色大厅其实是在音乐之友协会大楼里。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天中午一点我从一楼售票处的侧门检票进去,跟着一大拨游客一起,(都是自由行的各国游客,大约30人),由工作人员带领依次走进大楼,参观了金色大厅和另外两个小厅,每到一个厅内,讲解员都让大家坐下来,听她用英文详细讲解。金色大厅每天就两次参观时间,需提前买票,否则临时去票会售完,下午一点是英文介绍,1:45是德文讲解。


坐在富丽堂皇的金色大厅座椅上,听讲解员介绍说,金色大厅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像一个长方形的鞋盒,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金色大厅”的确是独一无二,称得上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


要想在金色大厅现场听新年音乐会需提前一年预订,我们每年元旦都是在家里看电视转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其实效果也挺好的,还有专人解说。


从金色大厅出来后,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另一个小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的外景音乐厅。我们站在楼上往下面看,可以看到很多乐器摆放在室内。参观时仍旧不许拍照,我是在临出来时看大家纷纷抓拍也用手机顺手拍了几张。  


我出来时告诉先生楼里面不许拍照,他觉得挺奇怪的,因为他们去看音乐会时,金色大厅里可以随便拍。为什么游览参观反倒不让拍摄呢。


音乐之友协会大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色相间的,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典美丽。

楼前地面上有许多金色的五角星,上面有音乐家的照片和名字、签名。

这是舒伯特的。

入口

布告栏



金色大厅参观门票。一张6.5欧。


从售票处里面一个小门进入到大厅走廊。拱形的屋顶,金色的花饰,显得富丽堂皇。

华丽的装饰花纹

指示牌


坐在金色大厅里听讲解员介绍,不许拍摄。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延长并舒缓。

金色大厅的屋顶


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又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这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12底都会在这里表演的。二楼中间那一大排是管风琴。


“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金色大厅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

楼梯

外景音乐厅

我们站在楼上往下看,有很多乐器和乐谱架。

楼上三面用玻璃拦住,有几排阶梯座位,可以往下观看演出或者排练。


金色大厅的夜景,是我前一天在卡尔教堂听完音乐会,回来坐地铁时, 看到金色大厅亮灯了,就赶快拍摄下来。

地铁有一站出来就是金色大厅的大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