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杀技】涨知识:原来LBBB也会导致胸痛

 烟火4920yh4f0t 2017-09-14
栏目简介

《必杀技》是'心在线'与航天中心医院赵运涛医生及其团队独家合作的专栏,每周四与您相约。'福尔摩斯医生'目光犀利,能从细微之处洞察临床事件本质,并教给您临床诊断的必杀技能。


本期导读

临床中,遇到胸痛患者时,医生们心中一定有千千万万的头绪飘过“AMI?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气胸?带状疱疹?.......”。本期,“福尔摩斯医生”将介绍M.E.Josephson教授(其所著《Clinical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Techniques and Interpretations》被美国心脏电生理学界认为是心脏电生理学的圣经)在2016年发表于Heart Rhythm的一篇文章,即另一种造成胸痛的病因“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病例资料

74岁患者,因“原发性劳力性胸痛逐渐加重6个月”就诊。静息ECG、经胸骨心脏超声、心肌酶未见异常。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LAD)中段狭窄70%、回旋支(LCX)狭窄50%,LAD置入支架并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


8个月后,患者因劳力性胸痛未缓解而回诊,静息ECG和心肌酶依然未见异常。冠脉造影见LAD支架无异常。5个月后,劳力性胸痛加重,甚至静息时也胸痛。此时静息ECG依然未见异常(图1A),但在运动负荷下观察到胸痛与LBBB同时出现(图1B),休息10分钟后胸痛缓解,LBBB同步消失。LBBB出现及消失的过程中,未见心肌缺血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两次胸痛伴随LBBB。

图1:A 静息心电图;B 运动负荷下与疼痛同时出现LBBB


讨论

上述病例在疼痛时出现的LBBB,就是“福尔摩斯医生”想传达给大家的另一种胸痛——疼痛性LBBB综合征(Painful LBBB Syndrome)。其定义为:在没有心肌缺血的状况下,胸痛综合征伴随间歇性LBBB。这一概念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其机制一直尚未确认。


因间歇性LBBB导致的胸痛与冠状动脉有关?


早前报导因间歇性LBBB导致的胸痛均被认为与冠状动脉有关,例如: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但是,M.E.Josephson教授却持相反的意见。首先,符合疼痛性LBBB综合征的定义已经限定为,正常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下发生的胸痛伴随间歇LBBB。其次,这类胸痛伴LBBB的发病及停止,与心肌缺血的证据不一致,即硝酸甘油非但无法缓解疼痛反而诱发疼痛,推测是因硝酸甘油加速心率的药物作用所导致。


同时,血管痉挛也一直是推测的病因,但在胸痛伴间歇性LBBB患者的冠脉注入麦角胺后,其冠脉造影证实血管痉挛并未发生,故可排除这一病因。


此外,间歇性LBBB转为持续性LBBB反而让疼痛症状消失的现象,也不支持此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


胸痛伴间歇性LBBB的原因是什么?


Virtanen,K.S.教授是第一位推测由LBBB造成的胸痛与室间隔异常运动有关。临床上,记录右心室及双心室起搏在心室收缩时,偶然地患者出现了胸痛,这种现象在导线植入与右心室起搏时很普遍,此时冠状动脉并无病变,反而与食道和皮肤异常感受有关。


上述感受性的神经传导通路包含了脑干内的神经核(孤束核、臂旁核、下丘脑、丘脑)、皮质区(前扣带皮层区)和脑岛(insula)。这些神经核团中整合了内部状态(internal state)的讯息以及持续的情感处理(emotional processing)。在脑岛中记录到心跳的激发电位与心跳同步,心跳的激发电位振幅与心跳的感受性强度、血流动力学、心电图上的改变有关。透过传入心肌机械受体的信息,心脏的感受性、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则产生相应的改变。。


此外,疼痛性LBBB的心电图造成电轴右偏,反应了特异的收缩力模式。这种收缩力与上述患者增加的异常感受,一同作用使患者感受到胸痛。M.E.Josephson教授的文献中提到,如果将心室激动方式由LBBB转变为右室心尖起搏,则疼痛的症状可以被消除。


因此,M.E.Josephson教授认为可从以下两点来观察电生理与疼痛性LBBB的关系:第一,改变起搏位置以及电流强度可以改变患者症状的感受性;第二,心室起搏的模式是控制疼痛的最佳办法,心室起搏可以是右心室、左心室或双心室起搏。那么,由LBBB造成的顽固性胸痛可以考虑置入右心室或双心室起搏器。


心电图是否有特征?


在之前的文章《【必杀技】新发or陈旧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中提到过新发LBBB的max S/T比值<><0.05),在m.e.josephson教授的文献中,疼痛性lbbb发作时的s>值为1.47(P<>


M.E.Josephson教授整理的几条诊断疼痛性LBBB标准:


1.突发胸痛与LBBB同步发作;


2.胸痛症状与LBBB同步消失;


3.LBBB发作前及发作后,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4.无冠状动脉心肌缺血证据;


5.左心室功能正常,无其他造成胸痛的器质性病变可能;


6.胸痛发作时的低S/T比值<>


结论

“福尔摩斯医生”希望通过介绍M.E.Josephson教授的文章,提醒临床医生,遇到胸痛患者时,第一时间的心电图非常重要,了解疼痛性LBBB可帮助医生简单排除危急胸痛。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M.E. Josephson, E.R. Ellis, E.V. Gervino, A.D. Litvak, A.E. Buxton, and M.E. Josephson, Painful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syndrome: Clinical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features and further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Heart Rhythm, 2016. 13(1), 226-232.


2.Jaume Candell-Riera, Enrique Gordillo, Guillermo Oller-Mart?′nez, Carlos Pena, Ignacio Ferreira, and J. Soler-Soler, Long-Term Outcome of Painful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2. 89(5), 602-604.


3.Emerson Perin, Fernando Petersen, and A. Massumi, Rate-Relate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s a Cause of Non-Ischemic Chest Pain. Catheterization &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1991. 22(1), 45.


4.Virtanen, K.S., J. Heikkil?, R. Kala, and P. Siltanen, Chest Pain and Rate-Dependent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Chest, 1982. 81(3), 326-331.


5.Gray, M.A., P. Taggart, P.M. Sutton, D. Groves, D.R. Holdright, D. Bradbury, et al., A cortical potential reflecting cardiac fu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7. 104(16), 6818-6823.

专家简介

赵运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现任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分别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BMJ》(case review)及《circulation》(cases and traces)等国际著名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art》及《Plos One》审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