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的道教和后期的道教有哪些形态上的变化?

 崔竣豪 2017-09-14

羿逍子:

道教,关于老庄的教导,从一开始就被误用了。先秦周朝,老子首次阐述了生命自然的真相——道。直至东汉末年,张陵创立「五斗米」,奉老子为教主,撰「老子想尔注」,于是,原本朴实的真理被神学化。

自此,三清四御,三十六部尊神凭空花现,诸子百家混杂道教,以儒解道遂成风潮。不论其他,单就儒家而言,老子和庄子是极力呵斥「仁义礼智信」以及汲汲于世间的无意义。

起初,五斗米还设有「祭酒」一职,专讲道德经,授籙也必须先授五千言,以示传承。可终究沦落为宗教形式与经典崇拜。

但也正因为早期道教刚开始就以应世为主导,所以后期道教自然而然的朝向世俗发展。即便是走向朝廷,道教升格为官方的汉唐跟明朝,也还是入世的。区别在于,迎合草民还是迎合贵族。

曾经达到政教合一的三张时期,也很快以瓦解告终。于是,正一逐渐安落于民间,并深度影响中国的民俗文化,终与老庄背道而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