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陆战一师:长津湖之战如何对抗15万志愿军?

 鑫原 2017-09-14



点击看大图




  长津湖一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阵亡383人,伤2123人,失踪159人。图为:史密斯师长在兴南港陆战队的墓地



  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组建最早的陆战师,海军陆战队第1师曾在海外作战200余次,为美国对外扩张立下过汗马功劳。目前,第1陆战师作为常备部队在维持美军前沿存在战略、对海外事务进行军事干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虽然成立于太平洋战争前夕(1941年2月1日),但其所属各团的历史却可以上溯到20世纪初。其资历最早的第1陆战团于1911年3月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组建,一战时期就已经在加勒比地区服役。其次是第5陆战团,于1914年美墨战争中在墨西哥境内组建,在一战中参加了15次作战任务。第7陆战团于1917年8月组建于费城,在古巴境内服役,战后很快被解散。第11陆战团于1918年在国内组建,成立时作为轻型炮兵团。以上四个团级单位就是日后声名赫赫的陆战1师的班底。


  (一)一举成名



  可以说,美国海军成立第1陆战师,就是为太平洋战争准备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初上太平洋战场时,其表现就赢得了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盛赞。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在太平洋上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一举成名的。



  也许很难再有部队能像海军陆战队第1师那样,初上战场就被投入到整个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斗——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争夺战中,并取得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瓜岛为美国属地。它位居澳大利亚门户,并且临近日本,对于日军而言,这个岛屿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瓜岛很快被日军占领。



  1942年6月底,日军派遣了2700人的施工部队进入瓜岛修建机场,并以惊人的速度在8月初就几近完工。日军在瓜岛修建机场的同时,美军也制定了代号为“望台”的南太平洋反攻计划。



  当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接到聚集部队攻击瓜岛的命令时,他不禁忧心忡忡。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承认自己“从未听说过瓜岛这个名字”。即使比原计划时间推迟了一周,“望台”行动依旧是一个仓促制订的两栖作战计划,针对瓜岛进行的演习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在最后一次参谋会议上,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暴跳如雷,他决心在最后48小时做好进攻的组织准备。于是,7月的最后一天,19艘运兵舰在43艘战舰的护卫下起航了。



  美国海军太平洋攻势的第一次两栖强击作战在8月6日午夜开始。两栖作战队员们将先占领瓜岛背面的图拉吉岛,继而将图拉吉岛作为跳板向瓜岛发动进攻。日本情报机构完全没有预料到美国即将袭击所罗门群岛的行动。



  早上6时30分,“昆西号”重型巡洋舰的9门八英寸火炮开始射击。7时左右,海空攻击达到震耳欲聋的高潮。早上8时,满载士兵的登陆艇列成一个纵队,向着预定地疾驶而去。尽管演习混乱不堪,实际登陆却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8时15分,第一批陆战队员们在图拉吉岛的红滩登岸,先头部队只用了一个上午就控制了岛上唯一的小镇。三天之后,海军陆战队第1师完全占领了该岛。驻岛的日军守军没有一人投降,2000名日军几乎全部战死,只有23人当了俘虏。



  在与图拉吉岛遥遥相对的瓜岛上,最初的登陆也非常顺利。这个岛上的日军大多是修筑机场的工程部队,他们没有武器。在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士兵们登陆后,日军的工程兵全部逃到了海滩后的丛林。第一批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员未发一枪,便成功登岸。



  位于拉包尔岛的日军大本营在得知美军突然攻占了瓜岛后,曾经一度震惊到几乎完全无法运作。直到十多天后的8月19日,日军才组织起了第一次地面反攻。这时,美军工程兵已完成了瓜岛机场的修建。当日军旅团长市木大佐率领着1000人的登陆部队气宇轩昂的登上瓜岛时,等待他们的是士气高昂的第1陆战师士兵以及新被运上岸的坦克等重装备。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此时,市木的部队已经被陆战师的坦克赶回了沙滩。绝望的市木在一面血染的太阳旗边剖腹自杀。



  市木失败的消息再一次让拉包尔岛的日军指挥部陷入了震惊。日军参谋本部迅速将收复瓜岛定为第一战略目标,随后便向瓜岛派出了第二批3000人的部队。成批的日军倒在陆战队员布防严密的防御阵地前。日军的这次进攻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被完全击败。



  连续的失败让日军大本营恼羞成怒,日军随即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瓜岛的死命令。在经过连续一周的空袭之后,10月23日,日军17军百武春吉将军亲率他麾下的精锐——仙台师团2.2万人,向瓜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但由于岛上泥泞不堪的道路,日军的重炮部队并没有按时到达预定阵地,整个进攻计划被推迟了24小时。但由于疏忽,拉包尔司令部没有将第二次推迟进攻的决定转告百武春吉将军。于是百武的坦克发动了计划之中的进攻,于10月23日夜晚在步兵的支援下向瓜岛深处推进。



  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士兵们为了防御日军坦克的进攻,搬来了37毫米反坦克炮,炮弹轻松地穿透了日军坦克脆弱的装甲,没有了坦克的掩护,日军步兵只得一次次上演着自断性命的冲锋。



  虽然坦克冲锋被挫败了,但百武春吉仍不罢休,他策划着最后的进攻。10月24日,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将军接到当地侦察兵的报告,机场地区一个制高点以南两英里的伦加河一带有许多枪声。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前沿防御阵地迅速处于戒备状态。



  晚上9时30分,当日军开始向制高点高地爬行的时候,美军第1营警戒散兵坑的一名海军陆战队员通过战地电话悄悄发出警报:“中校,你和我之间约有三千名日本兵。”普勒中校命令岗哨不要开火。一个多小时后,普勒中校下达了开火的命令。炮火的闪光和如流的枪弹划破了湿热的夜空。日军古板的正面冲击战术再一次显示出了它残害自己人的威力,陆战队员的机枪像割稻子一样扫过这些端着刺刀的士兵。据事后统计,一名美军机枪手在黎明前共打了2.6万发子弹。有部分日军冲进美军士兵中,双方用刺刀、战刀、枪托和拳头展开了疯狂的肉搏战。但是,这并不能挽救失败的结局。结果,战场上留下了2500多具日军尸体,瓜岛争夺战的胜负已成定局。



  12月份,随着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开进瓜岛,已经激战了四个月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终于奉命撤出了战斗。此时,整支部队虽然因为伤病减员达7800人,却依旧士气高昂。在整个瓜岛战役中,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它的友军部队共歼敌6万余人,从而拉开了太平洋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整个二战中,海军陆战队第1师共参加了四次大的登陆作战,伤亡2万余人,是所有陆战部队中伤亡最多的师。海军陆战队第1师也因此得到了“拼命”的绰号。


  (二)豪赌仁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韩军队在势如破竹的人民军攻击下节节败退。鉴于朝鲜半岛的战局和战场上美军的处境,麦克阿瑟将军力排众议,经杜鲁门总统同意后,决定在朝鲜的仁川港登陆,以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在当时的不少美军军官看来,在敌人后方登陆,无疑是天方夜谭。而对于麦克阿瑟而言,仁川登陆无疑是一场豪赌,但是朝鲜战场的严峻形势,已经让麦克阿瑟无从选择。因为如果不从这里开辟战场,南韩部队很快就会被朝鲜人民军赶下海。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这场豪赌中最重要的本钱,自然就是为抢滩而生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



  尽管在美军1945年至1949年驻扎韩国期间,仁川是主要补给港口之一,但等到此时第10军开始需要搜集有关仁川的资料时,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有用信息,司令部对此恼火不已。为了精确掌握陡峭海岸的确切高度,美军派出了侦察机在特定时间进行航空拍摄,然后由航空图片分析专家参照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料进行计算。



  对于月尾岛和飞鱼航道,航空侦察是远远不够的,美军派出克拉克海军上尉前去实地侦察月尾岛的防御、仁川的潮汐以及泥潭情况。因为出色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侦察任务,克拉克获得了海军优异服役十字勋章。美军在积极开展侦察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欺骗和佯动,使得人民军误以为美军要在群山港登陆。



  1950年9月15日,期待中的仁川登陆终于开始了。零时整,潜伏的克拉克上尉按时点亮了飞鱼航道八尾岛上的灯塔,为登陆舰队指明了方向。在大量军舰的掩护下,运输船和登陆舰上运载着计划在月尾岛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5营和第1陆战坦克营A连的两个排,向着仁川方向驶去。



  5时,舰队到达指定位置。同一时间,8架F4U舰载机准时飞到月尾岛上空,对岛上目标进行轰炸。人民军意识到登陆即将开始,迅速组织起了抵抗。令联军始料未及的是,此前从未开过炮的仁川地区纵深海岸炮突然开火,登陆舰队为了避免纵深海岸炮的轰击,不得不驶到月尾岛以北800米。



  5时15分,以“托列多”号重巡洋舰203毫米主炮齐射为信号,全舰队开始了登陆前的直接火力准备,同时又有10架F4U舰载机飞来,对预定登陆海滩进行轰炸和低空扫射。6时27分,运载着第一拨登陆部队的8艘人员登陆艇驶过距离月尾岛海岸1600米的出发线,驶向代号“绿滩”的登陆地点。6时31分,H连连长伯恩中尉乘坐的登陆艇第一个冲上海滩,比预定时间只晚了一分钟。6时45分,第二拨登陆部队登陆,9辆坦克开上海滩。



  凭借武器与人数上的优势,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5团在开战二个小时内,便一举夺下仁川港的防守基地月尾岛。在此登陆战中,进攻部队伤亡17人,守军伤亡200余人,另有136人被俘。



  月尾岛上的战斗结束后不久,仁川港的潮水开始退潮了。为了避免搁浅,登陆舰队只好退到外海,第5团被孤零零地留在月尾岛上。一股不安、担忧与焦虑的情绪开始在联合国军中蔓延,因为现在人民军已经再清楚不过联合国军仁川登陆的企图,而在黄昏涨潮之前,联合国军除了空中的轰炸外,能做的只有等待。每时每刻,联合国军始终在仁川上空保持了20架飞机的密度,其中8架用于对登陆滩头的直接空中支援,另有8架甚至更多的飞机负责对仁川周围交通线进行阻滞轰炸,以孤立仁川地区。事实上,当联合国军在月尾岛登陆后,人民军立即将驻扎在汉城的第18师第22团调往仁川增援,但是22团的增援被联合国军猛烈的空中轰炸所彻底阻止,部队白天根本无法在道路上行动。联军正是依靠着强大的海空优势,断绝了仁川一切支援,平安地度过了早晨与黄昏两次涨潮之间的最危险时间。



  下午15时30分,登陆部队开始从月尾岛陆续换乘,登陆艇载上部队后,先在距离海岸1380米的集合地区编队,然后驶向海岸。16时45分,登陆前的直接火力准备开始了,炮火准备一直持续了45分钟,直到17时29分45秒才停止。联合国军的火力协调超乎寻常地精确,15秒钟后,第5团的登陆艇向着仁川海岸线全速开进,数分钟后,陆战队员们就已经冲到了仁川陡峭的岸边,陡岸的石墙比登陆艇艇首起障板还要高出不少,陆战队员们用事选准备好的梯子向上攀登,很快就冲上了石墙顶端。其间,遭遇朝鲜人民军对登陆部队的反击,进攻部队冒死拼命向陡岸上攀登,许多人中弹倒下,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22时,在红滩登陆的第5团顺利到达登陆日目标线,夺取了全部预定目标。



  在蓝滩登陆的是陆战1师第1陆战团,与第5团相比,该团的作战能力相对较弱。与之对应的,人民军在蓝滩的防御也非常薄弱。第1陆战团于17时32分顺利到达预定登陆点,比红滩还早了一分钟,登陆点最大的敌人不是人民军,而是5米高的护岸石堤和黑夜,第一登陆波里的工兵排迅速采取措施,或是进行爆破或是布置梯子,开辟攀登通道。美军也派出“加尔凯”号驱逐舰用直径600毫米的巨大探照灯照射登陆地点,为部队照明。



  登陆后不久,第1团便发现人民军的一支小型坦克分队正向蓝滩疾驶。而第1团只携带了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能力比较脆弱。不过,一直为陆战队提供照明的“加尔凯”号驱逐舰迅速抵近海滩,以127毫米主炮对处在射界内的坦克进行急射,急促猛烈的炮火,把人民军的坦克完全覆盖。第1陆战团克服了人民军的零星抵抗后,于次日凌晨1时许推进到汉城至仁川公路,顺利达成团登陆日的目标,伤亡还不到50人。



  至此,海军陆战队第1师完成了登陆日的所有任务,全部代价是20人阵亡,1人失踪,179人负伤,远远小于预先估计。至此,麦克阿瑟这场取胜希望非常渺茫的大赌博——仁川登陆作战,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在整个仁川登陆中,海军陆战第1师不但是排头兵,更是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该师士兵与海空的协同作战,创造了世界登陆史上的一个经典。


  (三)长津湖之战


  在稍后的长津湖作战中,海军陆战队第1师遭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的迎头痛击,从而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1950年11月27日,埋伏在长津湖地区的志愿军第9兵团突然进攻北侵的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并将其分割包围在海拔1200米的高地上。目的是利用有利地形,全歼这支孤军深入的美国王牌军。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共计有近15万人。


  11月21日,20军隐蔽进到柳潭里西南,27军潜到柳潭里和新兴里北部,26军作为预备队由厚昌地区向长津湖靠近。



  在长津湖附近的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地区被围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主力,共有4个团、1个坦克营、3个炮兵营,另有美军步兵第7师一部2500余人,总兵力为1.6万人。此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处境十分危险。唯一能指望的友邻美军步兵第7师己被击溃,并逃向海边。而长津湖离最近的海港兴南有130公里的距离,只有一条山路可供美军突围所用,大部分路段险峻陡峭,路两旁的山上均是志愿军阵地,路上又设了很多路障。



  在历时半个月的包围和突围作战中,双方在极度严寒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惨烈战争。交战双方都有不少英勇卓绝、坚忍不拔的行为。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志愿军第20军和第27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整个部队包围在长达70公里的山沟里,并将其切成了四段。



  海军陆战队第1师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的应变能力不俗,战术也很独特。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顽强地支撑,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



  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的下碣隅里机场是美军突围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军飞机也顶着枪林弹雨降落,空运后撤伤员4000余人(其中1000余名伤员属美军步兵第7师1部),同时运来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美军夜间进行了顽强的防守,坚持白天再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攻击部队发动猛烈反扑。为对付志愿军近战,美军不断向附近发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他们用各种武器构成密集的近防火力圈,拼命开火阻挡志愿军浪潮般的突然进攻。美军士兵后来称这种不间断的拼命齐射为“疯狂时刻”。美军炮兵迅速展开牵引榴弹炮,对周围山地上的目标开火,用炮火配合飞机将志愿军可能隐蔽接近的地段反复地“犁”。美军依仗强大的火力压制四处冒出来的志愿军进攻部队,很快稳住了战线,争取时间建立自己的袋形防御阵地。然后,边打边南撤。



  美军从来没有经历过在如此恶劣天气下的如此强大和持续的进攻。但海军陆战队第1师还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奋力打通路线。所幸美军的航空兵一直在支撑周围的局面。飞机不停地连续轰炸,减缓了志愿军的追击和拦截。美军车辆在山下公路南撤,不停地与山上羚羊般奔跑追赶的志愿军步兵交火。



  12月11日,美军陆战队第1师终于撤退,抵达兴南港地区,在其海空军的火力掩护下从海上撤回朝鲜南部。长津湖一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阵亡383人,伤2123人,失踪159人。休整后重新投入朝鲜战争。


  (四)沙漠挥刀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最先部署到科威特前线的部队之一,并在随后的地面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1年2月24日凌晨4时,施瓦茨科普夫终于下达了攻击令。多国部队的大炮齐鸣,炮弹像暴雨般向伊军阵地倾泻而去。几分钟后,五角大楼发言人向全世界宣布:海湾战争的“最后决战”——地面作战已经开始。



  首先发起攻击的,就是东线攻击集团的美海军陆战第1师,他们在155毫米榴弹炮的掩护下,由M-60坦克和“眼镜蛇”直升机打头阵,在黑夜里跨过边界,攻入科威特,近万名陆战队士兵乘坐装甲运兵车和其他车辆随后跟进,迅速突破了伊军第1道和第2道防线。5时30分,在陆战第1师左翼的陆战第2师也发起了进攻,在A-6攻击机和“眼镜蛇”直升机的强大火力支援下,该师于挺进途中击溃了伊军第7和第14步兵师,深入科威特境内32公里,俘虏伊军8000名。



  2月25日,多国部队继续推进。东集团主力美海军陆战第1师和2师在推进到科威特市西北方向一个代号为“冰糖盘”的地方时,遭到了伊军第3装甲师和第1机械化步兵师的抵抗。厚密的乌云和被伊军点燃的油井散发出的滚滚黑烟使能见度只有数米。美军利用先进的光学瞄准仪,透过层层黑幕搜索目标,把伊军坦克的“黑影”牢牢地套在瞄准镜里,计算机转瞬间算出一串射击诸元,炮手果断发炮,使伊军的坦克连连中弹,其车体碎片伴着浓烟和烈焰腾空而起。打掉伊军的坦克群后,这两个美军陆战师的M1A1和M-60坦克立即冲到对方步兵阵地前沿,利用高速机枪和火焰喷射器把躲在建筑物和堑壕里的伊军全部肃清,进而全部夺取了“冰糖盘”,并于25日当晚进至距科威特市16公里处的区域。



  2月26日,根据施瓦茨科普夫的命令,多国部队加快了进攻速度。东集团主力布默的美海军第1陆战远征部队急速前进。陆战2师在美陆军第2装甲师“老虎旅”的配合下,攻占了科威特市西面的穆特拉山口高地,切断了科威特市区伊军的退路,控制了科威特市往北的6号公路。陆战1师在科威特市南郊的国际机场附近与伊军第6装甲师的T-72坦克群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坦克大战。当日中午,在美海军“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和陆战队航空兵A-10攻击机的猛烈火力支援下,陆战1师的“牧人”轻装甲步兵营率先冲入机场,并肃清了机场内的残存伊军。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施瓦茨科普夫命令陆战1师守在机场,等待后面的科威特、沙特、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先进科威特城。至此,海军陆战第1师圆满地完成了海湾战争中的进攻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