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 | 命运的暴击之下,你如何负重前行?

 龙叔文馆 2017-09-14

文 |  苏·未染



最近去看了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给我最大冲击的,并不是宏大紧张的战争场面,而是一个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对命运深深的无力感。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饰演的元妮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中,亲眼看着丈夫也跑了进去,然后房子在顷刻间塌掉了……而她什么也改变不了。


人的生命脆弱得就好像秋风里的蝉翼,不堪一击。


短短的23秒内,一座城市就像大象脚底下的蚂蚁一样被上帝踩平,只留下一具具冰冷而僵直的尸体。


即便姐姐最后从这场天灾里活了下来,妈妈在废墟上的那句“救弟弟”也成了她半生中难以释怀的痛和恨。


“地震23秒,余震却持续了32年,他们内心的伤口没法愈合,一直在流血。”谈到自己的作品《唐山大地震》时,冯小刚导演这样说到。


灾难带给人的痛苦不只是一时的,它的余震会继续绵延,甚至贯穿人的一生。

 

我们回溯灾难,并不是为了重读苦难。其真正的要义在于思索,苦难之后,创痕累累的心到底应该如何重建,且又如何能在记忆的废墟中刨出点儿生的希望来。


图为作家张翎,《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

 

张翎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著作者,素以细腻的情感书写见长,新近的长篇小说《劳燕》也不例外,它非常巧妙地刻画了人们在战争背景下的自我救赎和相互拯救。


近日,冯小刚导演也继《唐山大地震》之后,在微博上力荐了张翎老师的新作。



《劳燕》以一个女性的视角,从人性与爱的维度,讲述了残酷战争之下,普通人在绝境中的挣扎和勇敢。独特的是,它以三个鬼魂追忆往昔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阿燕”坎坷的一生。


第一个鬼魂是中国乡村青年刘兆虎。他和阿燕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如果没有战争,他也许将和阿燕度过普通平凡的一生。然而日军的炮火炸毁了两家的房子,他们的父亲也命丧黄泉。刘兆虎怀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军营,留守家乡的阿燕却惨遭日军强暴。囿于传统贞洁观的心理障碍,刘兆虎几次不肯承认与阿燕的婚约。


第二个鬼魂是来自美国的牧师比利。他从荒郊野外救起了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阿燕”,并给让她取名为“斯塔拉”,意为星星。他收养阿燕为“养女”,为她治伤,教她医术,长久的相处中,比利从阿燕身上找到了生活的支柱,对阿燕暗生情愫。但就在准备向阿燕求婚时,比利却在行医时感染病毒,命丧黄泉。


第三个鬼魂是来自美国的军官伊恩。阿燕的坚韧、勇敢打动了他荷尔蒙涌动的心房;他的热情洋溢、风趣幽默也让阿燕忘却了周遭的苦难,发现了一点点生活的颜色。两个活在当下的灵魂很快相爱。但停战归国后,伊恩阴差阳错与阿燕失去了联系。


图为《唐山大地震》剧照


阿燕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姑娘,但是因为这些不同文化的交互,她完全变成里另一个人,呈现出了一种复杂幽深而又有光亮的人性。


她受到不同文化的侵犯、欺骗、打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没有依附任何一种文化,最后这三个男人都死了,她反而变成了最后的强者。

 

“在灾难之中,男人像一根棍子,非常挺拔非常坚硬,但是当天空的云压得很低的时候,他反而很容易折,容易被摧毁。而女性天生的柔软,则可以让她们跪着、匍匐着…以任何一种姿态扛过苦难。”

 

“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在命运的摧残之下,有的人倒下了,而有的人,从伤疤上开出人性的花来,变得坚韧无比,力量无穷。


 图为《二十二》剧照


当然,这种嬗变的背后,伴随的仍然是一个弱女子在战争中所受到的让人不忍卒读的伤害。

 

当被问到像阿燕、以及《二十二》当中的慰安妇这些从战争中遗留下来的女性,她们的痛苦是否能够随着时光的冲淡而逐渐消解时,张翎老师十分诚恳地说:


“我没有答案,我相信对这个问题除了上帝没有人会真正有答案。因为有些疼痛的痕迹是没办法消除的,我们所唯一能做出的努力,就是在余生中如何去背负着这些痛苦前行。


我们依旧还是行走着的,带着伤痕我们也还是要行走的,我觉得这样可能比较现实一点。”


 图为《唐山大地震》剧照


硝烟已去,战争留给人们的疼痛感日益被时间的尘埃覆盖得模糊不清。

 

然而无论是什么时代,一个人行走在这无常的世间,总会面临着或大或小的不幸。


有的苦难鲜血淋漓。譬如战争,譬如地震。枪林弹雨之间,人命如草芥,地动山摇里,没人能与命运抗衡。


我们随时可能失去自己的挚爱,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幸存与遇难同样不幸,生者还要背负着心理的创痛继续生活下去。


还有的苦难,积毁销骨,诛心于无形。


榆林产妇临盆时疼痛难忍,却没有人能够对她感同身受,无法进行剖腹产,终于在生理和心理的极度绝望中纵身于死亡。


沉默寡言的天才程序员,在新婚妻子的勒索之下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轻生的方式来了结痛苦。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遇到各种磨难,失去亲人,职场受挫,和病魔斗争,在孤独里沉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唯有努力地活着,才会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暗夜之中,如何能够像阿燕一样,不耽于痛苦,而是背负着过往的创痕,走向前去?


在生活的战场,如何以苦为舟,在挫折中生出坚韧的力量,来对抗这世界的荒唐?


9月15日,《劳燕》作者张翎将亲临读者·书房,对话学者梁鸿,分享你我共同关心的命运话题。


活动通知

《劳燕》作者张翎

签名售书分享会来啦!

主题:如何面对一无所知的命运?

读者·书房 诚邀你的到来!

 时间:9月15日19:00  

 地点:北京望京SOHO负1层 



作家张翎

张翎,小说家,代表作有《流年物语》《余震》《金山》等,曾多次获得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等奖项。冯小刚导演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其小说《余震》,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


学者梁鸿

梁鸿,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其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曾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等奖项



9月15日(周五)晚7点,

读者君在【读者·书房】等你哦!

北京的读者,不见不散!


本期话题

你的生活曾遭遇过怎样的暴击?

评论区留言,鉴证自己从废墟中站起来。


实习编辑:苏·未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