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记 | 剑桥一年,剑桥一生

 bbbo 2017-09-15

剑桥一年,剑桥一生

时间过的真快,英国又开始进入了有漫漫长夜和阴冷天气的冬天。一转眼已经是来英国的第四年。在思考第二篇文章写点什么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年前来剑桥时记的几篇日记。没错,我当时是想把读博的血泪史都记录下来的。然而,血泪史是有的,但只记录了一点点。恰逢来剑桥满一年,就把这几篇一年前的小日记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 梦想成真,如梦初醒

记于2016年10月1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两年前刚来英国读书的时候,旅游的第一站就是剑桥。剑桥离伦敦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当我看到树立在月台上的 “Cambridge”时,心里一下激动了起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有美景,有名人,有一所令所有人听到都会眼睛一瞪露出吃惊表情的大学。就像2013年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参观的时候一样,我默默地深吸了一口气,在心里想这里的空气都充斥着学霸考神的味道,自己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了,赶紧为以后的宝宝多吸两口吧,让他/她以后可以到这样的大学读书。


用普通游客的身份来衡量一个地方美丽与否,剑桥在我心里几乎可以打到满分。和徐志摩笔下诗句描绘的很像,坐船观赏康河两岸,古老的学院,温柔的垂柳,泛着日光的河流,闭上眼睛体会这个古老大学带给我们的沉淀与隽秀,真是一种享受。我一边享受,一边揣测着这里学生的样子,是不是都拥有超人的智商,外加拼了命的努力,这里的图书馆的样子,宿舍的样子 ……享受之余,一种从内心萌生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2014年8月我于康河上



在正式成为剑桥的学生之前,我一共去过剑桥三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是开会和陪爸爸来玩。虽然每次对剑桥的理解都多一点,但仍然有着游客的目光和心态,逃脱不了是一名游客的身份。不同的是,每一次来到这里,心中想成为这里学生的愿望都多了一分。


在伦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因为读不读博士的问题纠结了快两年,因为本科不是教育学科班出身的缘故,我在对博士申请这个事情上耗费了很多的时间,也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当决定申请博士的时候,虽然我的申请名录里有剑桥,但我必须承认,我从未把它当做过目标,因为我觉得根本不可能。


2015年10月,经过一年多在英国学习教育学和语言学的学习沉淀,我正式开始了我博士申请之路。和硕士不同的是,英国博士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老板(导师)是否接收你,很大程度上看你的课题他们是不是感兴趣,和他们研究的方向是不是相关。说实话,我虽然跟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套过磁”,真正给我积极回复的老师却没有几个。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自卑的女生。虽然在别人眼里可能拥有着很多别人没有的所谓“光环”,自己却一直对自己不太满意。所以,当收不到老师积极回复的时候,我很难过,也想过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读博,是不是真的应该放弃去选择别的路。


2015年11月,我现在的老板回复了我的邮件,跟我说她还有另一个老师很乐意跟我聊聊我的课题。欣喜之余,我心中的恐惧越来越多,甚至不敢回这封邮件答应她。挣扎了很久,终于鼓足勇气回了邮件约了时间。几天中,我把她发表过的相关文章和关于我课题的文献都做了研究。面试时,我用着还有些蹩脚磕巴的英语尽力地解释着我想要解释的东西。结束后,我不完美的表现让我觉得剑桥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


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很快回复了我,跟我说她们很满意,让我递交申请。我开心地跳了一起来,感觉远在天边的梦想被拉回了一点。


即便如此,我的博士申请之路并不平坦,等研究生的成绩、递交成绩、满足学校其他的条件、拿正式录取通知书、申请宿舍、申请签证……每一步都有十页纸都写不完的辛酸血泪史。好在2016年9月,随着签证申请的成功,我即将成为一名剑桥大学的学生。


一步一步走来,剑桥都离我越来越近,但我始终不敢相信我能成为这里的学生,好像总觉得自己差点什么似的。2016年9月27日,我从家里坐车到北京。9月28日早晨,我坐上了飞伦敦的飞机。在英国两年多,北京伦敦飞了不少次,但这次伦敦却不是终点。

  2016年9月28日我乘坐的北京飞苏黎世(转机)的飞机


我是一个在飞机上很能睡的人,几乎从不看电影视频,不看书,基本上从头睡到尾。奇怪的是这一次,我几乎眼睛都没有合。和家人分离,自己又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去一个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学校,心中的好奇和激动远远小于心中对未来的恐惧。


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伦敦希斯罗,转地铁,转火车,终于再一次到了剑桥。我再次看到那个树立在月台上的“Cambridge”,心中却是一紧。天啊,我真的要一个人在这里度过三四年了吗?


拖着箱子背着包,按照手机里的谷歌地图的路线走到了我的学院,旁边就是我学习和工作的教育系。这时,我疲惫的身体外加沉重的行李早已在反抗。强撑着摸索到Porter‘s Lodge(相当于国内的传达室),拿到了宿舍钥匙,却被告知还有二十分钟Tutorial Office(处理学生事宜的办公室)要下班,我赶忙找Tutorial Office所在的Cavendish Building。正在着急的时候,学院的一位员工大叔和一位美女带我走到了办公室,还贴心的帮我把行李箱台上台阶。这是我第一次在剑桥感受到温暖。

剑桥大学教育系

 Homerton College


办完手续回到宿舍,还是强撑着把行李收拾好,我永远都会记得那是一个因为时差而醒来无数次的夜晚。当黑暗弥漫在周围的时候,我心中的不安、孤独和恐惧开始蔓延。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熟悉周围的环境,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种迎新活动,见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同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人都毕业于名校,所有人的英语都比我好。说实话,很多时候他们说的内容甚至玩笑我都不明白,有时也只能无奈的配合笑一笑。很多次下来,我开始第n次的怀疑自己,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

 Homerton College Great Hall, 也就是食堂


2016年9月30日,我误打误撞的参加了一个基督教社团举办的迎新晚宴,所有人无论是演讲者还是桌上的同学都在谈论着和宗教相关的东西。旁边来自上海马上要读本科的中国小妹妹可以和老外滔滔不绝的交谈,但作为在这方面基本是空白的我来说,又是插不上一句话的状态。这时,我开始第n+1次的怀疑自己。


剑桥的夜晚和伦敦的相比要黑太多了,店铺早早关门,即便是市中心也没有多少路灯。漆黑的剑桥给我这个大路痴找回家的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为谷歌地图在最关键的时候不给力,我找了半小时也没找到来时坐公交的那个车站。9月的剑桥已经很冷,大风从衣领吹到脖子里,那一刻感觉无助到有点想哭。


痛苦摸索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站牌,站牌下面有一对英国老夫妻,看起来已经七八十岁了。我跑过去问他们这个站停的车是不是到火车站方向的(我的学院在火车站的方向),他们说是的。终于终于,车来了,老夫妻坐在了我的斜前方。


耳朵里听着熟悉的旋律,我从窗外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脑子竟然放空了起来,连到哪了都不关心了。火车站到了的时候,老夫妻拍拍我说“你该下车啦”(他们以为我是到火车站),我猛地一惊说“我是下一站呢”。下车的时候,我对老夫妻说了一声谢谢,这是我第二次在剑桥感到温暖,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我买的白掌

十月开始了,希望一切都会不一样。

 

2016.10.1于剑桥

(二)

如果你觉得生活美好,那它一定是美好的

记于2016年10月6日

曾经听过一个心理暗示,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人总往好的方向去想问题,那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必须要承认,从前我是一个很爱抱怨的人,甚至有时会夸大很多烦恼。那时候的生活总是充斥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我总想自己是不是世界上最倒霉的那个人。


那对提醒我下车的老夫妇温暖了我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又跑到市中心买东西,准备回来的时候在同一个车站等公交,两个中国女孩走过来(是来剑桥的游客),看了半天也没看太懂站牌,她们站在车牌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就是公交live information(实时信息)。以我之前的性格和行事作风,我宁愿专注自己耳机里的音乐也不愿意多管闲事,不是我这个人自私,而是我怕别人觉得我多事。但这次,我脑子里突然浮现了那对老夫妇的脸庞和微笑,不知道为什么,我想都没想就对那两个女孩说“去火车站坐1、3、7路都可以”。这时,车子来了,我们一起上车,很戏剧化的是,到了火车站,我也提醒了她们俩让她们下车。


这就是正能量的力量吧。看她们下车后,我心里突然很暖。我并不知道她们叫什么,来自哪里,要回到哪里,也许她们和我终究是人生只会遇见一次的过客关系,但我早已不想去想这些,我脑子里浮现的,仍是那对老夫妇温暖的脸庞。


从那以后的两天,我看剑桥的蓝天都会笑,不抗冻的我走在早上的冷风中,也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Homerton College


如果你觉得生活美好,那它一定是美好的。


两天后的晚上,我路过离宿舍最近的超市去买菜,到宿舍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卡包不见了。卡包里有我最重要最常用的两张卡-银行卡和学生证。可我明明在超市结账的时候用了银行卡self-checkout(自助结账),五分钟的路程,能丢到哪呢?


我原路返回,在模糊的灯光下寻找着卡包的痕迹,很悲催的是,我没找到。


问了超市的工作人员也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后,我又兜兜转转的往返于超市和宿舍中间,像一只寻觅食物的仓鼠不停地找。当然结局如你所猜,我并没有找到。绝望的来到porter’s lodge(门卫处),结局又如你所猜,porter大叔也没有收到。那时候,我做了挂失的准备。


回去的路上,我碰见了新认识的哈萨克斯坦朋友Assel,跟她“哭诉”完我的第n次丢东西遭遇后,她说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 “Don’t worry, you should believe everything is solvable.” 真的很神奇,我突然不难过了,也不知道是对自己丢东西习以为常的麻木,还是学会了对遇到困难时的坦然态度。我想应该是后者吧。


我迅速把所有的钱都转移到了另一张卡上,给银行打电话挂失。第二天一清早,我就来到tutorial office挂失学生卡,学校给我了一张临时卡,让我去financial office把学生卡里的钱转到临时卡里。一切刚办好的时候,我收到了porter的邮件:


“Danyang, your student card and credit card have been handed into the Porters Lodge, please collect asap. It is in our property box (ref number 1082).

When you sign for the return of your cards there is the name and contact number of the man who found it, it would be good if you could say thank you to him…”

(“丹阳,你的学生证和银行卡被人捡到送到了门卫,快点来失物招领箱里领取吧。捡到你卡的人在签字的时候写了名字和联系方式,如果你能谢谢他是最好了…”)


虽然我知道我的卡不能用了,但看完这封邮件的感动肯定是大于无奈的,我很好奇很惊讶他在不是剑桥学生的前提下,是怎么知道我是Homerton的学生并且住在这里的。我去了porter拿回了我的卡包,给拾金不昧的人发了短信,除了想感谢他的拾金不昧,也想感谢他为剑桥又多增添了一分在我心中的感动。

我与拾到我卡包的好心人的短信

套用我导师的一句话,在剑桥你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令你不敢想象的事情,所以就去好好享受吧!

 

Enjoy it! 

2016.10.6于剑桥


(三)

生活不仅有五彩斑斓,也有很多迫不得已

剑桥的学生,总是大家嘴里“别人家的孩子”,这点是没错的。


这个观点在我到剑桥以后发生后小小的变化,现在又恢复本位。具体说来,就是来之前,对这里的学生充满“恐惧”,觉得他们或怪胎或神童,反正跟我不是一路人。来了以后,发现他们也很好相处,会玩会闹会吐槽。今天是我来剑桥整整一个月整,我才发现这里的学生真如他们所说,work hard and play harder - 晚上去pub嗨到两三点,早上六七点就去图书馆学习学一整天。


从小到大,我也经常被大家说成“别人家的孩子”。可我从未觉得自己特殊过,一直以来都跌跌撞撞,在“自卑”和“稍微自信”中不断游离徘徊。我没有惊人的智商,超强的思维,够native的英语,唯一多的可能是比别人多一点点的努力。可这“多一点点的努力”,来到剑桥后,也不是我的优势了。


博士的生活的确从学术上上了一个level,除了上课和supervison之外,还要参加组会,seminar,workshop,组织一些conference,当然还有自己最最重要的博士研究。在剑桥,我每天会遇到很多博士和业界权威的老师,大家谈论的内容甚至是日常的聊天游戏都让我时常插不上话。失落之余,除了感到自己学术上的不足,更多的是自己语言文化方面的缺陷。有时心里有想法嘴巴说不出,有时嘴巴能说出内容却干瘪。犹豫许久,与其说地磕磕巴巴毫无营养丢人,还不如在一旁陪笑装深沉。


但这样并不会给我带来内心的平静甚至愉悦,反而是深深的不安与惶恐。我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好大,也发现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自动忽略。因为自己已经在英国学习了两年,这种状况虽说在之前并没有这么频繁,但也算有所体会。我清楚地知道改变这种情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收起自卑之余,我开始了突破自己的过程。


还记得那是两周前我二导组的seminar,主讲的是和我学习过的教育科技有些相关的games,虽说不怎么感兴趣,但还是给了老师面子来参加了。认真地听完演讲,在seminar结束的时候我过去跟老师打招呼,说了自己心里的疑问,感觉顿时很开心,好像即便没有别的学生理解的到位,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了。


归根节底,我还是觉得我蛮幸运的,即便很多时候自己很在乎很亲密的人也不会理解自己,即便很多时候生活的很多迫不得已让我心里还是有些委屈,但能像蜗牛一样爬下去,能经历吃formal来晚没有座位后来被安排到high table(一般都是院长老师和fellow坐的桌子),这都是我的幸运。


在这里久了才体会到剑桥带给我的不仅有闪闪发光的光环,也有很多不得不承受的压力、指责、刻板印象和误解。这个问题我无法解决,只能顺其自然地做自己,因为生活不仅会有五彩斑斓,也会有很多迫不得已。反之,生活有很多迫不得已,但我相信它终究是五彩斑斓的。

2016.10.29.于剑桥

 2016年10月27日傍晚在Homerton拍的天空

剑桥一年,剑桥一生。一年的时光给我的是一生受用的收获。然而,正如这个公众号的名字一样,我才刚启程,一直在路上。

 

这一年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有哪些收获呢?下次跟你们慢慢分享,记得关注哦!比心??~~~




教育|语言|留学|生活|鸡汤

张丹阳 

剑桥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

伦敦大学学院应用语言学&教育与科技双硕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