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ybty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_基于创新2_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
2017-09-15 | 阅:  转:  |  分享 
  
从创客空问到众创空问:

2015锑11期I第事|l|譬

l舞擘||麓萌§磐鬻

理论探讨

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

王佑镁,叶爱敏

(1.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2.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新工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创客空间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及物质条件,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平台,创

客空间顺应了创新2.0范式,具有DIY导向、工具可及、开放共享、属性多样的特点,为创客提供创新创意分享与生产

的空间,支持创客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物。创客空间经历了“车库空间”到“众创空间”的发展,通过环境、精神和功能

层面的支撑,充分发挥其选择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以及创新性等创新2.0特质。众创空间是一种面向创新创业

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不同创建主体及发展定位决定了众创空间在创新创意转化、创业创造孵化、创新学习实践等

方面的多样化类型。通过开放创新创业空间、开展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活动,众创空间可以开始跨界式、分享式的创客

教育,提供低成本、一站式的众创服务,搭建连接式、互动式的创新平台,为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创客;创新2.0;众创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王佑镁(1974一),男,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阅读、数字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

研究。E-mail:wangyoumei@126.corn。

在新经济时代,创客已成为引领全球新工业革命

的新助推器。创客泛指那些喜欢自己动手,通过创造

与分析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行动者【1]。创客空间是一种

全新的开放式平台,提供创新创意分享的空间,配备

生产制造物件所需设备和资源,支持创客将创意灵

感转化为实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

的提出与实施,一批以人为本、面向大众、推崇创新、

支持创业的“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从创客空间到众

创空间,尽管实践层面一直在推进,但两者的内涵与

功能有何区别?众创空间如何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

与学习?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系统阐述。本文基于创客

空间的发展脉络,结合创新2.0的基本指向,阐述众

创空间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众创空间的功能模型,并

从环境层面、精神层面、功能层面上对众创空间的服

务路径提出建议,为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发展提供思

路。



、从创新1.0到创新2.0:

创客空间的内涵与取向

1.创客空间的内涵

“创客空间”在国外有很多种表达,诸如

Hackerspace、Makerspace等,一般指的是一种全新的

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物理空

间和原型加工设备,组织创客聚会,开设创客技术工

作坊,从而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

以至产品化[21。美国《创客杂志》把“创客空间”界定为:



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

室功能的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31

可以看出,创客空间是一个相对线上虚拟社区而言的

实体空间和开放式社会化平台,向创客提供激光切割

机、3D打印机、机械加工等设计制造设备,常嵌入到

大学、社区中心、成人教育等机构或工厂、企业中,并

电化教育研究

组织创客聚会和各种级别的工作坊141。

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混沌电脑俱

乐部”(ChaosComputerClub)1981年在德国柏林诞

生。此后,创客空间的数目一直持续增长。目前国外约

有1400多个创客空间,为广大创客提供创新思维交

流、产品研发推广以及相应技术培训;2010年,国内

首个创客空间“新车间”在上海诞生,随后北京、广州、

深圳、杭州等地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

创新教育的推进,目前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也如火如

荼。

创客空间的井喷式出现,主要有两种力量推动。

一是新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科技

化、全球化、互联化、绿色化、定制化和利基产业——这

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51。创客们

最初基于兴趣驱动进行DIY活动,逐步形成一种创客

运动(MakerMovement),进一步发展为创客聚集、创

意汇聚、产品孵化的创客空间,以适应新工业革命对

产品互联化、定制化的需求。二是新技术革命。《创客》

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预测到,数字设计与快速

成型技术将赋予每个人发明的能力,创客们通过运用

互联网和最新的工业技术进行创造,必将成为下一次

全球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句。当前,3D打印技术、快速成

型技术、数字设计技术、开源硬件等给个体创意和制

造提供了便利支撑,这为创客空间发展提供了足够的

技术工具资源。

2.创客空间的创新2.0取向

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知识社会的到来。

面对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以及个性化定制的产品需

求,以技术研发为导向、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科研实验

室为载体的科研活动面临时代的挑战,通常称之为创

新1.0模式;而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

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

步显现171。传统科研实验室是创新1.0的典型代表,作

为一种开放式创新的空间,创客空间不同于科研实验

室,创客空间是创新民主化的集中展现,是“众创”的

集成空间。创新2.0模式下诞生的创客空间,作为推

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促发着

创客运动和创客文化的蓬勃发展。

从创新1.0到创新2.O,实际上经历了一次创新

模式的嬗变。创新是社会组织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传统的创新都是由内部专门的研发人员独立完成,通

常采用自上而下的进路。而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的

流体特性推动了创新的民主化,Bessant等学者就曾

提出企业普通员工为核心的全员创新思想。他认为创

新并不是实验室研发人员的专利,普通员工都可以成

为创新的源泉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创新的

主体、范式与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众逐渐开始

发挥创新的“长尾效应”,这就是所谓的创新2.0。而创

客空间倡导的是一种创客“众创”模式——创意和产

品开发不再是传统从公司到市场的线性模式,而是以

用户为消费和创新主体,依托创客空间和社区不断进

行产品迭代的多向性模式[91。

众创(CrowningInnovation)源于“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本质上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民主化的展现。

众创是开放式创新理论发展深化和成熟的结果,是创

新网络合作边界越来越大、大众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外部条件发生突破性变化的直接

产物[】o]。研究者指出,众创包含了两个核心过程:一

是热爱创新的大众基于兴趣、低成本利基、自我价值

实现等动机在互联网上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展示或

出售创新成果;二是另外一些大众(往往是企业)基

于自身需求在互联网上积极搜寻和获取大众创新成

果并加以利用【“1。因此,可以说,创客是一群浸淫于创

新创意文化中的个体,而源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众创”,则表明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指向创新创业的

系列行为和预期,是一种“平民化创新”、“草根化创

业”的具体展现。各类众创创客空间则为“众创”提供

了创意分享、工具套件、生产资源、孵化服务等开放性

场所。

二、从“车库”到“众创空间”:

创客空间的脉络与特征

1.创客空间的发展脉络

创客本身生长于欧美广泛普及的DIY文化,DIY

最重要的精神在于不依赖专业工匠,而是通过自己利

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修缮与制作。随着信息技术、

开源软件硬件运动的发展,创客活动才与互联网、3D

打印等技术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数字化工具,创客们

能够很好地把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产品。从发展脉络来

看,创客空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私家车库”空间。研究者指出,当代创客文

化起源于欧美的车库文化,同时又有了新的变化与发

展【21。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安德森开篇以他

外公弗莱德-豪瑟为例,讲述了豪瑟利用家里的车库,

构思各种机器,画出草图和机械图,并制作出原始的

模型,直到完成各种机械系统并申请专利[1。这是一

个典型的在车库将DIY精神工业化的案例。“车库”对

于创客来说,也只是一个泛指,因为在豪瑟当年看来,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创客,仅仅是一个喜欢动手解

决现实问题的人而已。作为个体生产制作的空间,“车

库”等私人空间就成为“创客们”最可获取、最方便利

用的场所。“车库”在推动DIY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所以有人称“车库是硅谷IT的摇篮”。对于创客而

言,“车库”具有个人性、便利性、私密性、实用性、试验

性的特点,尚缺乏社交分享功能。

二是“兴趣俱乐部”空间。当代创客文化的另一个

起源就是黑客文化。“黑客”特指一些喜欢捣鼓计算机

编程,并且具有风格和技术含量的人,产生于20世纪

5O年代的MIT。这些人常常以技术讨论为主题聚集在

一起,形成一个“黑客空间”(Hackerspace),比如著名

的铁路模型俱乐部,互联网的原型ARPnet就诞生于

此[141。不同于“车库”中的个体性,“俱乐部”空间中的

黑客文化强调“共享、免费、分散、创造”等核心精神,

这已经接近今天的创客空间所倡导的开放共享。

三是“创新实验室”空间。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

的快速普及,传统的存在于“俱乐部”的各种工具已经

能够进入社会场所,DIY精英们已经不满足于“车

库”、“俱乐部”进行创意生产了,基于各种实体空间的

“创新实验室”便成为新一轮创客运动的制作与分享

网络。人们能够聚集其中创意自造、分享交流、共同工

作。这些“实验室”不同于科学研究场所,具有无边界

2015年第11期(总第271期)

的开放性,采用实体化、社区化的方式运行。目前国内

外绝大多数创客空间都属于此类。

四是“众创”空间。相对于公益性、教育性的创客

空间着重创意分享和科技教育,社会化的创客空间

更加强调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孵化,这就是所谓的“众

创空间”。众创空间是一种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

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l1,这种开放式

社会化平台顺应了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

新、开放创新的趋势,把握了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

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

化途径得以构建,主要面向个体创客和企业创新创

业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创客运动已经把创客空间这个

模式推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对社会创新与科技

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4年,德国成立了欧洲最

大也是最早的HackerspaceChaosComputerClub

(混沌电脑俱乐部),随后奥地利的Metalab、美国的

TechShop、FabLab等创客空间逐步形成,全球创客空

间网络不断扩展,创客运动热潮不断高涨。我国虽然

创客运动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吸取了国外优

秀创客空间的精华,并结合了地区的发展特征,在创

新模式及运行方式上丰富多样。目前初具规模的创客

空间近2O家,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

表1国内外创客空间及功能特点一览表

名称成立时间国别功能特点

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平台。欧洲最早、最大的Hackerspace,以揭露重大的技术安全漏洞而闻名于

Chaos1984正德国世。创客们聚集在一起分享思想、技术,并通过使用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设备,将好的创C

omputerClub

意转化为新产品

一个创客文化推广平台。由创客“教父”米奇·奥德曼创建。崇尚开放、自由、互助的创客文化,

Noisebridge2007正美国设置相关课程和研讨会

一个连锁商业机构。通过会员费和收费课程盈利,以公司形式运营。为会员提供所需焊接设T

echShop2006正美国备

、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复合材料等工具以及教学和支持人员

一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多媒体实验室。早期以回收废旧电脑并再利用为主题。配备有机械加工

AccessSpace2004正英国设备

、3D打印机以及激光切割机等,涉及包括艺术、电子、科技等多个领域

该国第一个创客空间。为技术创意爱好者、数字艺术家等提供免费信息交流,是一个IrI’、数字Metalab2006芷奥地利艺术和黑客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的物理空间

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运营较成熟,将会员分为干部会员、周末会员等,收取不同费用,但会员新车间2010正中国

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抵消会费,目前一周开放三次

亚洲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在北京创客会员超过300多人,以新媒体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主。全北京创客空间2011正中国

天开放,不收会员费

一个公益性质的,由会员自发管理的,集知识分享、创意交流以及协同创造为一体的非盈利组

柴火空间2011正中国织。吸纳电子、科技、服装设计、手工达人等跨界人才加入,文艺气质明显。全天开放,不收会员

费,场地和运营经费由一家公司提供赞助

国内首个由艺术院校建立的创客空间。关注互动艺术、声音艺术、KineticArt等等。提供交互的洋葱胶囊2011链中国

社区、开放的实验空间和尽可能完备的基础设施;积极提供课程、讲座、工作坊及艺术项目

R

电化教育研究

中心的创客文化圈,知名的如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

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这些创客空间

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与

示范作用。表1列举了国内外部分知名的创客空间及

功能特点。

2.创客空间的特征

比较各创客空间的运行现况及固有属性,创客空

间具有以下特征。

(1)DIY导向。DIY是“DoItYourself”的英文缩

写。在欧美国家,家庭为了节省工资费用,一般居家的

修缮或家具、布置都自己动手做,后逐渐演变为一种

流行文化。现代生活的随意、自由与个性强化了DIY

的社会需求,实际上,DIY已经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行

为、生活方式、精神层面,是一种休闲文化、时尚制造、

自我表达的体现,对于现代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

过人们的具身参与和“动手做”,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

将创意实物化,创客空间实现了创意灵感的捕捉与产

品化,因此,创客空间是知识与实践体验的结合体及

其衍生物,是具身实践与创新理念的结合体,追求开

源、共享、创新的DIY文化范式【峋。

(2)资源可及。创客空间需要为创客提供低成本、

甚至是免费的生产制造资源和工具。创客空间对创客

及参与者来说是自由和开放的,创客空间以尽可能满

足创客设备需求的方式来提供支持,在资源、技术上

是可以选择的,所用工具、设备不受限制。本着支持不

同领域的跨界创意生产需要,创客空间的条件包含

3D打印机、雕刻机、切割机及各种原材料,再根据具

体需要加配其他工具,还配备有数字工具套件、传统

电子器件以及各具特色的手工制作材料。

(3)开放共享。开放与共享是创客空间的典型特

征,创客空间能够消除时间和空间障碍,既为创业者

提供办公空间和投资人,也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空

间。㈣不同领域创客的知识交流与创意分享,会催生

跨界思维,产生全新智慧。同时,多个创客空间通过网

络联盟进行知识获取和共享、产品或服务的协作研发

以及创新成果的交易和转化,为参与创新的各方实现

共同的创造价值。

(4)属性多样。不同主题的创客空间运行模式不

一样,属性也不一样。一些空间允许会员用劳动抵消

会费,有的则一律不收会员费。不回避利益表现为,创

客的创意实物化可能为创客带来实际经济效益,这样

就可以进行知识社会化、市场化,既可申请专利,也可

自行生产和销售,通过市场买卖将使用价值转换成价

值[I9】。

三、从创新到创业:众创空间的功能模型

从创客和创客空间的发展史来看,国外并没有出

现过“众创空间”这个词。但实际上很多创客空间就是

在“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上运作。众创空间是国家科

技部在调研北京、深圳等地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基地

等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总结各地为创业者服务的

经验之后提炼出来的一个新词。从表述上,众创空间

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汇,也可以说是创客空间本土化

的产物。这样看来,与传统创客空间不同的地方,主要

表现在对创业孵化功能的强化,所以可以理解众创空

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

从内涵上看,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并非简单

字面上的改变,而是有其功能上的差异。除了传统创

客空间注重创新创意分享与物化的基本功能外,众创

空间更多的是一种创新创意转化空间,是一种创业孵

化平台。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国内外的社会化创客空

间本身具有创业孵化功能,只不过沿用创客空间这一

称呼而已,而众创空间则是通过创新创意的自造与分

享,最终直接指向创业孵化。这是一般所指的创客空

间与众创空间最大的区别。因此,虽然说创客不等于

创业,但严格意义上的众创空间却是很好的创业集散

地。尽管从出发点上看,创客们更多是出于兴趣与爱

好,而努力把头脑中的想法转变为现实,至于是否实

现商业价值,不一定是他们的目的。但是,众创空间作

为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和交流的场所,是技术积累的场

所,也是创意实现以及孵化甚至交易的场所。

从外延上看,众创空间是在中国“大众创业”、“草

根创业”的特殊背景下形成的,符合“万众创新”、“人

人创新”的新态势,是传统创客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

后的产物,可以理解为众化后的创客空间或创客空间

的“升华版”。一方面,与传统的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

提供门槛更低、更便利的创客成长和创业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除了提供创新创业分享与创造空间,众创

空间还构建了一种融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工商注

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创业服务

的生态体系。这种众创空间不但可以用于社会个体进

行创新创意创业孵化,也可以用于中小学、大学的创

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验。

从功能上看,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略有重叠,但比后

者范围更大,是一种个人创新创业和小微创新企业成

长的综合服务平台,体现了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

络化的特点;强调了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

投资相结合。实际上,各类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





椅子和其它设施以鼓励在非正式场合的小组之间开展

协作创造,也可以提供技术工具以便有效进行创造活

动。对外采取免费开放或者代理运营方式,由发起

单位、志愿者、会员等义务进行创客空间的日常管理

和运营。

(2)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建研讨班和分享会加

强协作创造。构建众创空间学习室和研讨班,分享相

关知识技术。以中小学众创空间为例,多个教师和多

个班级可以灵活使用,如物理课中可以使用该空间的

电子器件进行作品设计制作,美术课可以使用其中的

3D打印实物模型,课后机器人团队在其中完成实验

机器人的组装与竞赛;学校的众创空间可以让学习者

全面而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学习资源,进行小组分工

合作与交流,寻求跨领域视角催生新智慧,并在实际

生活中积极寻求、创造运用知识的机会[3ol;社区众创

空间可以定期开展头脑风暴、项目研讨、经验分享、成

果展示等系列活动,积极举办文化沙龙及各种专题讲

座,开展创业大赛、训练营等;企业众创空间可以按照

“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这种互相

协作、乐于分享的创作氛围使大众能在空间中舒心体

验设备操作过程,感受共同开发产品的快乐。

(3)线上线下打造创新型孵化器,构建创新服务

体系和创业文化生态。众创空间的重要功能在于创业

孵化,这对于社会青年及大学生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

创业实践空间。尝试“集群注册”新模式,用少量的资

金进行众创空间注册地址的托管,解决资金不足、企

业注册登记难的问题。以高效创业小站为网店集合,

组成线下孵化器网络,以轻资产的形式灵活地深入群

众及创业者聚集区,借助互联网力量打破与创业者之

间的沟通壁垒,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凝聚多方力量,致

力于打造创业孵化的众创模式,让创业者无缝对接。

通过广聚各方创业人才,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鼓励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企事业

人员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

环境,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众创文化。

2.众创空间的服务路径

上述分析可知,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不仅仅

是强调DIY和创新创意创业,更重要的是,众创空间

是一个实践化、社会化的学习与教育平台,对于推进

中小学乃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讲,众创空间是一个天然的创客教育场所,

可以为学生进行新技术科普、科技制作、作品创作、产

品孵化等提供各种服务与支撑,可以进行“创客式学

习”。对于教师来说,众创空间也是一个课程整合的实

201511雳鬈第2刀l嬲__II

践场,创新教育一直是各级教育的短板,通过创客的

“动手实践”,可以将课堂内外互为一体,打通课本学

习与课外实践的学习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

造能力,实施“创客式教学”;对于学校来讲,众创空间

是一个推广和普及校本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空间,形

成学校的“创客文化”。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1)开展跨界式、分享式的创客教育。祝智庭教授

指出,创客教育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大背

景下,创新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

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I3”。

众创空间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来表达创造力和

创新力D21。在“人人都是创客”的前提下,创客教育实

际上是一种“元教育”——面向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

元素养,也就是动手实践学习的能力[331。对于中小学

而言,可以借助众创空间实施创客素养的培养,众创

空间可以搭建新型丰富的跨学科互动环境,开设创客

STEM和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创意作品的制作、设计及

产品化的过程中,体验跨年级、跨领域学习和创造的

乐趣。对于大学生及社会青年而言,众创空间可以被

看作是一个开源社区,一个分享知识、创造新事物的

实验室和工作坊,不论在项目孵化,还是产品原型开

发阶段,通过众创项目,不同个体聚在一起,相互学

习,文理互助、技艺结合,可以锻炼产品开发以及经营

的能力。

(2)提供低成本、一站式的众创服务。众创空间作

为一个共享平台,能促进学校不同兴趣团队、工作室、

实验室成员与外部创客空间成员的沟通交流,能够提

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共同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创新

的创客空间。通过联合高校、企业组成合作联盟,众创

空间可以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培训等低成本、一

站式的特色服务,帮助创客对接创投机构,为创客提供

项目推介、投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众创空间对接合

作企业,为中小企业对接政府机构、落实政策扶持,提

供技术与管理培训、投资管理、专利申报服务等I34]。

(3)搭建连接式、互动式的创新平台。对于创客这

群“自造者”而言,众创空间提供了一种连接式学

习——连接现实。连接式学习(ConnectedLearning)是

将个人兴趣,通过一些现实中的平台、资源得以延展

发展,并获得职业、学术上的成就和机会[351。这种连接

现实的学习范式有助于发挥学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创客活动将为学生日常创

新创意实践提供一个更真实的环境,有助于激励学生

主动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升跨学科的技术与创

意交流,建立新的知识生成和传播平台,实现实践教

|舞矗≤教育研究

12

学与创新发展融合的目标pq。

六、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已经把创客推

上了新经济的舞台中央,也为中小学乃至于社会化教

育提供了创新空间。众创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创新创意

的转化场所,也是一个创业创造的孵化空间,更是一

个创新学习的实践场所。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

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中小学生、大

学生和社会个体在内的各类群体的创新创意意识与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创客空间的概念、内

涵与发展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众创空间的功能模

型,并归纳相应的运营方式和服务路径:在环境层面

上,发挥其选择性、共享性和开放性,提供新型丰富的

跨学科互动环境,开展跨界式、分享式的创客教育;在

精神层面上,注重个体的协作性,挖掘空间潜能,提供

低成本、一站式的众创服务;在功能层面上,强调创新

性,搭建连接式、互动式的创新平台,发挥学习者的主

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众创空间的建

设将大力促进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传播DIY精神,

培植众创文化,有效提升国家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进而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9】【12】【14】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9~1796.

【2】【4】陶蕾.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72-76,113.

【3】张亚君.图书馆创客空间协作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7-121.

【5】【美】彼得·马什.新工业革命[M].译者:赛迪研究员专家组.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7-77.

【6】【13】【22][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译者:萧萧.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4-37.

【7】宋刚,邬伦.创新2.O: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与研究,2012,(9):53-60.

【8]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10][11】【15】【18】【23】[27】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

【l6】【19】【301张春兰,李子运.创客空间支持的深度学习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5-31.

[17】吕力,李倩,方竹青,乔辉.众创、众创空间与创业过程[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14-15.

【2O】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5-03-11)【2015-07-25].http://www.gov.cn/

zhengce/e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2l】王子威.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辅助创业服务【N】.中国经济导报,2015-06—11(B07).

[24】投中研究院.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J].国际融资,2015,(6):47-51.

[25】TravisGood.ManufacturingMakerspaces[EB/OL].[2015—07—25].http://www

makerspaces.

org/article/manufacturing-

【26】王晴.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运行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美国图书馆界实践案例的考察【J】.2014,(5):66-73.

【28】刘锟,徐蒙.解放日报.海派创客空间,这段时间特别火[DB/OL].(2015—04—16)[2015-07-161.http://www.jfdaily.com/caijing,~ow/

2015O4庀2Ol50416

_

1421337.htm1.

【29】吕亚娟,张兴.创客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动向[J].图书馆学刊,2014,(1):96-98.

【31】祝智庭,孙妍研.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32】【36】李双寿,杨建新,王德宇,付志勇,顾学雍.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

(5):5-11.

【33】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34】吕亚娟,张兴.创客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动向[J].图书馆学刊,2014,(1):96-98.

【35】It0,M.,Guti6rrez,K.,Livingstone,S.,Penuel,B.,Rhodes,J.,Salen,K.,Sehor,J..ConnectedLearning:AnAgendafor

ResearchandDesign[M].Irvine.CA:DigitalMediaandLearningResearchHub,2013:7~9.

献花(0)
+1
(本文系hybt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