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参考系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7-09-15 | 阅:  转:  |  分享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浅谈高三物理复习中的规范养成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朱加沐

?

关键词:规范;物理复习;细节?

?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模测,由于物理用语的表达不规范致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正负电子写成e-、e+;很多同学解计算题时是这样,直接带入心目中的表达式,一边带入一边思考,缺少关键的原理表达式,尤其运动和力这部分,但若是涉及计算较繁、过程较多往往会导致很多的失分等等。高考越来越强调物理用语的规范表达,这次一模的计算第一题是很简单的,匀变速直线和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运用,总分7分,但是每个表达式都有分数,共5分,结果只有2分,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物理用语的规范表达,一轮复习不够的,在二轮复习中尤其要强化。

?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其实不然,因为表述不规范是学生的错,但纠正是老师的事情。而高三老师当然要终结这种现象。笔者通过实践得出:若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良好的规范习惯是可以形成的。

?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

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引导该同学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才能使学生避免一错再错。笔者探索了评讲试卷的一般模式,评讲之前先统计学生的错误之处,最好以图片的形式扫描进入电脑,然后教师小结,归类,最后上课时再有针对性的找对应的学生讲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其他学生通过大屏幕也能明辨是非。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概念模糊不清,易受干扰因素的影响。物理虽不怎么考概念,但平时还是要对概念规律加以小结区分的,如:,哪个是a定义式,考了几次还有不少同学弄不清,求压力往往求成支持力等。二轮复习刚开始,就试着问了一个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几乎都忘了。

?

2.审题粗枝大叶,忽视隐含信息的挖掘。

?

审好题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再加上有些题目长的望而生畏,所以要细心、有耐心,有信心。审题的过程就是提取信息的过程,显性的和隐含的,要点要勾画,作标记突出重点。如:运动状态、距离变化关系,易忽略点,重力的考虑,f的忽略,电阻的准确与否等。

?

3.原理一知半解,物理情景的茫然。

?

如:回旋加速器,测E和r经常考,但每次的得分率并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路,怎样入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找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关系,注重思维的清晰化,重点原理表达式要板演,做到一题一小结,让学生有据可依。

?

4.书写表达式混乱,语言表述的含糊。

?

如:在磁场圆周运动中,由于平时的不良习惯,许多同学都不写原理,而直接写成,这样在模拟考试中都扣了分。再如:怎样判断气垫导轨已经调节平衡了,相当部分学生认为,气垫导轨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而掉了让气垫导轨接通气源工作。

?

5.简单计算的失误,策略指导的错误

?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一项,计算能力的考查,这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最好一解到底。另外,应试策略也很重要,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全县只能排个三流,考卷学生都反映来不及做,其实高考计算题的设计,由几小条组成,一般从易到难。所以不能一杆到底,可以先放一放,做后面的容易题。

?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

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操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物理符号、表达式和核反应方程,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示范化,让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条理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电势的高低,往往和电势能的大小混为一谈,讲成电势的大小,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物理教师要注意严格的物理标准语言表达。

?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

①规范书写物理符号、表达式、核反应方程等物理用语

?

在核反应方程里,,等等。物理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物理文字符号,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内容;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物理用语、符号,表达式、核反应方程,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

?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

有些教师对物理习题的解答特别是板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教师“多写”不如教师“多讲”,其实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次,过段时间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再现。

?

3.建构解题表达的有关模式

?

语文写作有“八股文”,“三段论”,物理其实也有。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解题时显得杂乱无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解题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例如:楞次定律的解题步骤,机械能守恒的步骤,遇到…问题,用…方法。解题格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组织出合理的解题过程。

?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组织规范性

?

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首先肯定一点的是:物理不是讲出来,而是做出来的。其实学生有时只知意思,而不会自己表达。因此物理课堂上,不光要练,而且要说。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则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物理用语。

?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

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可说过程,说思路、疑问,说知识点。例如,前面的例子:怎样定性的判断气垫导轨已经调节水平?正确的回答是:“打开气源,放开滑块,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放上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通过读物理课本,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物理知识点,还可以学习物理问题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选修3-4、3-5的知识点要求较低,大部分都是一级考点,直接语出与课本。如粒子的散射实验能够得到原子核的半径和电量,对吗?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59页的两段,明确指出“原子核的尺度和电量”。

?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

教师应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纠正、究错、及时反思,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

错题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可几条变成一条,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可反复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我校则是把以前做过的典型出错题整理,然后每2题编成《每日一练》。

?

细节决定成败,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规范的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让学生受益终身。

2011-03-22??人教网

?下载:





















献花(0)
+1
(本文系sdweife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