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2

 虛怀若谷 2017-09-15
 

三、邵雍的“周代年表”

今《夏商周年表》仅列西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邵雍“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周起始年代,邵表早7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记商灭于公元前1122年(己卯),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邵表武王在位7年。《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似本此说。《尚书·金縢》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王翼日乃瘳。”其后方有“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之记。依此则知武王似不在克殷后二年崩。《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集解”:“皇甫謐曰: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邵雍“以运经世”表内记武王于“己卯”(公元前1122)年“在丰践天子位”,“乙酉”(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崩,元子诵践位,是谓成王”。而皇甫謐说“乙酉”(公元前1116年)为武王元年,则与邵雍所推延后6年。如果是后60年之“乙酉”,则是公元前1056年,今《夏商周年表》之公元前1046年岁在乙未,与岁在乙酉之公元前1056年相差10年。邵雍不采《史记·封禅书》之说,亦不取皇甫謐之说,当有他一定的文献依据。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末年为公元前1116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纪年

王(帝)

在位年数

西周

1122-1116 己卯-乙酉 武王 7
1115-1079 丙戌-壬戌 成王 37
1078-1053 癸亥-戊子 康王 26
1052-1002 己丑-己卯 昭王 51
1001-947 庚辰-甲戌 穆王 55
946-935 乙亥-丙戌 共王 12
934-910 丁亥-辛亥 懿王 25
909-895 壬子-丙壬 孝王 15
894-879 丁卯-壬午 夷王 16
878-842 癸未-己未 厉王 37
841-828 庚申-癸酉 共和 14
827-782 甲戌-己未 宣王 46
781-771 庚申-庚午 幽王 11

今《夏商周年表》成王在位22年,邵表成王在位37年。《史记·周本纪第四》:“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尚书·毕命》曰:“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这是康王即位后12年“至于丰”时说的话。一纪12年,三纪为36年,即成王迁殷顽民之年至康王12年为36年。周公行政七年乃返政成王,之后方迁殷移民。又《史记·周本纪第四》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则知成王元年至康王12年时已有“四十余年”。由此可见,成王在位年数当在30年以上。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成王元年为公元前1115年,末年为公元前10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康王在位25年,邵表康王在位26年。仅差一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康王元年为公元前1078年,末年为公元前1053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昭王在位19年,邵表昭王在位51年。相差32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昭王元年为公元前1052年,末年为公元前1002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穆王在位55年,邵表穆王在位55年。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史记·周本纪第四》:“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康王在位25年,昭王在位19年,则穆王即位时不可能“春秋已五十”。以穆王50岁即位考之,昭王卒时当有70左右岁。则其在位年数不当只有19年。邵雍定其在位51年,当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穆王元年为公元前1001年,末年为公元前947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共王在位23年,邵表共王在位12年。相差11年。穆王在位55年,则其子承祚似难长达23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共王元年为公元前946年,末年为公元前935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懿王在位8年,邵表懿王在位25年。相差17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34年,末年为公元前910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孝王在位6年,邵表孝王在位15年。相差9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孝王元年为公元前909年,末年为公元前895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夷王在位8年,邵表夷王在位16年。相差8年。《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注夷王:“《帝王世纪》云十六年崩也。”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夷王元年为公元前894年,末年为公元前8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厉王在位37年,邵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在位37年,则有取《史记·周本纪第四》:“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三十四年,王益严……三年,乃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厉王元年为公元前878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与邵表之共和14年、宣王46年、幽王11年,皆先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周本纪第四》“集解”:“《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 今《夏商周年表》凡276年,邵表凡352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元年为公元前1134年,至幽王末年凡364年(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记“周文王没,元子发践位,是谓武王”之年为公元前1132年)。三表皆不是257年。三表于厉王向上即有差异,夷王末年而至成王元年,今《夏商周年表》为165年,邵表与今 《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皆为237年。今《夏商周年表》少72年。今《夏商周年表》西周起公元前1046年,而邵表起公元前1122年,向前延伸了7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与邵表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会如此地巧合?而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与《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同样是今天搞出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为什么二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各自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所列东周年表,虽与今日所见诸多书籍上附录的年表大体一样,然仍有几处不同。

“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之所以不包括东周部分,即是说这一部分已有定论。今日见于诸多书籍上的东周年表实来源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和《史记·六国年表第三》。有的不列悼王、哀王、思王,如《辞海·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③ 列平王至赧王22王,《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之《我国历代纪元表》④ 则列平王至赧王25王。西周12王(共和除外),东周25王,周代凡37王。

《史记·周本纪第四》“集解”:“皇甫謐曰: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邵雍“西周年表”与“东周年表”列37王,起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256年,共867年。以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西周起公元前1046年,至东周赧王末年凡791年,较皇甫謐所说少76年。

邵雍“东周年表”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记“甲子 四十三 敬王崩”(公元前477年),《史记·周本纪第四》则记“四十二年,敬王崩”。邵雍记“乙丑 周敬王崩”,是本皇甫謐“敬王四十四年”之说。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敬王在位44年,同于邵雍。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元王在位8年(公元前476-公元前469),邵雍则记元王在位6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70)。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元王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9)。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记贞定王在位年数是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邵雍则记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2年。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贞定王在位27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2)。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纪年

王(帝)

在位年数

东周

770-720 辛未-辛酉 平王 51
719-697 壬戌-甲申 桓王 23
696-682 乙酉-己亥 庄王 15
681-677 庚子-甲辰 釐王 5
676-652 乙巳-己巳 惠王 25
651-619 庚午-壬寅 襄王 33
618-613 癸卯-戊申 顷王 6
612-607 己酉-甲寅 匡王 6
606-586 乙卯-乙亥 定王 21
585-572 丙子-己丑 简王 14
571-545 庚寅-丙辰 灵王 27
544-520 丁巳-辛巳 景王 25
520-520 辛巳-辛巳 悼王 1
519-476 壬午-乙丑 敬王 44
475-470 丙寅-辛未 元王 6
469-442 壬申-己亥 贞定王 28
441-441 庚子-庚子 哀王 1
441-441 庚子-庚子 思王 1
440-426 辛丑-乙卯 考王 15
425-402 丙辰-己卯 威烈王 24
401-376 庚辰-乙巳 安王 26
375-369 丙午-壬子 烈王 7
368-321 癸丑-庚子 显王 48
320-315 辛丑-丙午 慎靓王 6
314-256 丁未-乙巳 赧王 59

 

 

 

结论

我们通过《皇极经世》“以运经世”纪年表与今日《夏商周年表》的对照比较,可以明了邵雍生前所谓“安乐窝中一部书”(非后来经邵伯温整理的《皇极经世》)中的“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乃是三张详略不同的历史年表,只不过是以元、会、运、世作为天地开辟的计时单位,着重用来说明中间三千年人事的一部“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的书。宋代胡宏著《皇王大纪》尧以后皆本《皇极经世》纪年,元代察罕著《帝王纪年纂要》亦本《皇极经世》纪年。如今国家把历史断代确定为“工程”并专门立项进行研究,则邵雍《皇极经世》一书中的“三千年”历史纪年就显得非常有参考价值。特别是今见《黄金书屋》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与“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又几乎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则突显了邵雍《皇极经世》一书的历史作用。为什么邵雍所推历史年表会那样的详尽?为什么他要对《史记》、《帝王世纪》、《竹书纪年》等文献有取有舍?他所确定的纪年有哪些今日见不到的根据?等等问题,都很值得人们进行专门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