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天】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以红豆为喻,将那刻骨缠绵的深情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贾宝玉的一曲《红豆词》写尽了相思愁断肠,把刻骨铭心的相思血泪化成一粒粒鲜红的相思豆…… 古往今来,红豆寄托了人们太多的缱绻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相思》,乃王维万口传诵之作,因物寄意,明白如话。 相 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诗君授业】 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蒺藜。 一般而言,当人们想要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时,通常会向对方寄赠物品。比如陆凯《赠范晔》中有“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比如《西洲曲》中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因“所思在远道”,哪怕明知“路远莫致之”,仍会情不自禁地“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而王维却相反,不仅没有寄赠,反而提醒远方之人:“你那里是红豆生长的地方,在春天你可曾注意过红豆所生发的新枝新叶?希望你能多采摘一些,因为红豆最能代表相思的情意。”全诗一气呵成,朴素的语言与优美的意象相结合,明朗单纯与含蓄深情相结合,表达出了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 此诗蕴藉委婉,全诗并未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怀,而是从对方立意,借红豆来抒发相思之情。全诗虽因物起兴,表面看似红豆本身就是“多采撷”的原因,实际上却有更深一层含义,也即希望远方之人因为思念“我”而多采摘一些,而在殷勤劝说远方之人采撷红豆以寄托对“我”的思念的背后,却是“我”对远方之人的深切相思。 一句“愿君多采撷”,既是希望“君”能见红豆而相思,同时也表明“我”的相思之意。该句一作“劝君休采撷”,“休”较“多”读来似乎更具深意,盖言其易惹相思,不如勿采。 【传道解惑】 诗君好,为什么“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有的版本是陈述句呢? 诗君 古人写诗没有标点,因此王维此诗的前两句,现今不少版本都标为陈述句。但陈述句显然不易表现语气的委婉曲折,与全诗含蓄蕴藉的风格不甚协调,从而留给读者想象、回味的余地也就相对有所削弱。 诗宝 我发现很多诗人都用红豆来写相思之情。 诗君 是啊,红豆又名“相思子”, 是古人乃至今人常用以表达相思之物,是爱情的象征。关于红豆有不少传说故事,并常被人写入诗篇。 近如1932年初,诗人刘大白因病去世,曾有一位不知名的红衣女郎,前来吊丧,抚棺痛哭不已,手上拿着一粒红豆,作为爱情信物。 那这首诗中的相思之情也是写爱情吗? 诗君 诗宝 明白了!谢谢诗君! 【领学团斗才】 大师姐:作词一首。 长 相 思 别依依,梦依依。才试心情画黛眉,镜前又是伊。 草离离,恨离离。纵许轻罗换蝶衣,怕从双燕飞。 龚师兄:吾曾负笈舟山四年,师恩似海,终生难忘。今秋意渐浓,木叶商声,触景生情。遂填词一首,以托思念。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日寄舟山诸师 涛共鸥升,道随云尽,少年蓬岛曾行。念镇鳌山壮,傲骨亭铭。难舍师恩比海,弦诵事、梦绕还萦。霜华渐,檐前木叶,又到秋声。 纷零,惯听夜雨,瓯蚁伴青缃,照壁灯明。历俗尘虽久,仍是书生。留待他朝重聚,心会处、长似诗朋。邀同赏,枫红月盈,野渡舟横。 兰师兄:我也来首相思。 无题 语低香近夜来时, 声悄烛明人去迟。 绣户重帘脂粉泪, 天涯秋雨两相思。 【每天加两首,更上一层楼】 南歌子词二首 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 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 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今天要晒的是学诗七班和五班诗友的作品。 菊 良兄
生来傲西风,经霜色逾浓。 蕊寒心似水,叶冷骨如松。 身倚东篱下,魂寄南山中。 夜阑谁解语?皓首对苍穹。 菩萨蛮 紫霞仙子 映窗明月悄无语,往事重忆双眉聚。此意何凭据?入梦花林寻。 花下两相看,一夜相思短。觉后白露寒,秋至凉晓天。 匆匆五天又过去了,小编希望诗友们回顾品味五天的诗词,如果诗兴大发也创作一下。我们还给大家特意安排了作业,接吗?下面请看好内容↓ 作业 请以山水为主题,创作一首诗,一两句亦可。(注意:一定要原创哦)我们将在诗友秀秀秀中进行展示。 投稿方式:1加入学诗班,给小助手留言。2直接下方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