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高中生因为和自己的小男友“败火”,没想到男友看起来弱不禁风,沙发上却如洪水猛兽。 百步穿杨一发即中,不同国家验孕棒一连检验了三次仍然无法改变一个意思—— 朱诺和她“事发现场” 她怀孕了。 她万念俱灰地走出了超市,买了个糖果绳打算在树上了解此生,但是挂了一半,发现有点卡喉窒息,还有点饿,吧唧一口把绳子咬断了。 去堕胎的路上,偶然碰到做反对堕胎宣传的同学,同学跟她科普,说孩子现在说不定已经有指甲,有了痛觉。 于是,她决定不再堕胎,只是她自知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便开始给未出生的宝宝寻找一个靠谱的寄养家庭。 这就是电影《朱诺》的前半段剧情。 一个“残酷”的青春,却被导演拍成了“酷”毙“帅”惨了,潇洒的女主,洒脱的朋友,帅气的后妈,暖心的爸爸,每个人都特别地像是“假”的一般。 朱诺大摇大摆地走在校园里,毫不在意那些指指点点的非议声。
闺蜜面对她的“意外怀孕”既没有流露出过多同情,遭受同学间的恶语相向更没有嫌弃,一边出谋划策,一边陪伴她向父母托出实情。 伴随朱诺一起去做检查的继母怒怼护士的冷嘲热讽 ,老爸守候在朱诺身后,做她最坚强的精神支柱。 《朱诺》在大众眼中的“绝境”前展现了最深厚的友情,最完美的亲情。
所有人都淡定地不像话,仿佛这一切并不是什么大事,朱诺不是要当妈,而是人生之中每个人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的大姨妈。 它的主题是尊重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人。 女主在好友亲人的帮助下,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完成一个无知少女到成长的蜕变,变得独立,理解什么是爱。
我相信,如果这一切真的能够在本土发生,美国靠着这股乌托邦能量,快速地称霸世界不是梦。 《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不来见点血掉点肉,似乎就无法体现青春片的生无可恋,甚至有点捆绑销售的意思,一炮不中显示不出导演的功力。 但也有人说,这才是那个年龄段怀孕会遭受的苦难,一味地相信阳光灿烂的《朱诺》,无疑乎误人子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日,美国就出现了一位现实版的朱诺。 美国华盛顿的一名17岁高中生加比,学习优异,与朋交而友善,是同学和老师都 喜爱的明星学生,一切看起来前途无量。 可是,她怀孕了。 随之而来的剧情不是《朱诺》,而是“猪诺”。 得知消息的亲戚把她当做家族的耻辱。 老师和同学的态度由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每天投去冷漠异样的眼光,“四字真言”,“三字经”直言不讳,她成了大家明面上背地里饭桌下最大的谈资。 男生甚至朝她身上泼脏水。 这就是在美国未成年怀孕的真实例子,与电影里描写的场景天差地别。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国,我几乎能想象她的遭遇。用眼神嘲笑狠揍是开胃菜,退学在家是标配。 碰上比较保守的父母,必先被送到医院强迫堕胎,再运到杨永信那儿电一电。 听到最常见的言论便是: 禁果就是恶果,好看但不好吃。 大学是不可能了,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怀孕方知套套默默无闻保驾护航的可贵。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事情令人震惊。 六个月之后,加比在挺着肚子走上的讲台,众目睽睽之下拿掉了自己的“肚子”。 一个海绵枕。 没错,她并没有怀孕,这是一场瞒着所有人的“社会实验调查”。 她开始在讲台上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霸凌事件,全校在场所有的人呆若木鸡。 听到这半年多的经历,底下很多同学和老师哭了,加比直言,未成年怀孕时一个错误,但社会和学校在面对和处理已经犯了错的少女上,更多的不是关爱和帮助,取而代之的是冷落和欺辱。 通过这次的“假怀孕”事件,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未成年孕妇和校园霸凌等问题,加比的校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我很钦佩她,佩服她的勇气,创意和坚强。 那一刻,我想起了梁启超的那篇《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校园霸凌”,“未成年怀孕”,无论是现实还是影视剧,我们处理地更像是一个课题。 有人听说,有人看过,有人消费过,却并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们,没有想过怎么去改变这个现状。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灵魂的难能可贵,到底是因为他天生就应该成为同龄人的领导者,还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鼓励执行力的教育环境。 我想两者兼有。 不管美国到底有没有《朱诺》这么温暖这么理想,重要的是,有年轻一代在意识到国家应该这样,并努力使它变得更加美好。 |
|